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興安獵神鄂倫春 有詞無曲敕勒歌-78
2008/08/11 07:37:47瀏覽3008|回應1|推薦28

301省道過東風大橋,就進入鄂倫春自治旗旗府阿里河鎮市區

阿里河鎮主要街道上白雪已化為爛泥

阿里河鎮民居距離現代化新市區還有一段的距離

阿里河鎮農貿市場

阿里河鎮黨政機關

阿里河鎮整個城鎮都被白雪覆蓋

阿里河鎮雪地上的攤販

阿里河鎮街景

鄂倫春博物館是阿里河最現代的建築,廣場面積很大,使得博物館更加宏偉

工作人員清理鄂倫春博物館廣場的積雪

鄂倫春博物館興安獵神展廳掛牌

鄂倫春博物館像極了北美印地安人的錐形帳-「仙人住」

鄂倫春博物館內有倫春人遊獵於大、小興安嶺的景觀模型

「仙人住」中央終日燃燒著篝火,用以熟食和取暖

 

301省道過東風大橋,就進入鄂倫春自治旗旗府阿里河鎮市區。資料上,阿里河還留有一條72公里長的窄軌鐵路,腦海中就不禁產生裝滿木材,冒著白煙的森林小火車,在林海雪原上穿行,旁邊是穿獸皮戴鹿帽背土槍的鄂倫春獵手,縱馬飛奔的場景;不過後來聽當地人說,窄軌鐵路早已經拆光了,冒白煙的蒸汽小火車也報廢了,至於穿獸皮戴鹿帽的鄂倫春獵手,就連當地人都沒見過。

進入阿里河鎮,整個城鎮都被白雪覆蓋,街上除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樓房外,一般民居距離現代化新市區還有一段的距離;不過路邊綠樹高大、草坪寬廣,想必盛夏時刻,定是綠樹成蔭、碧草連綿的綠色城市。決定先去始建於1991年的鄂倫春博物館參觀,鄂倫春博物館是阿里河最現代的建築,廣場面積很大,使得博物館更加宏偉,門票十元,是明信片型門票(馬踏飛燕)。

維基百科記載:鄂倫春族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語言使用鄂倫春語,屬阿勒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交接處的大小興安嶺中,特別是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人口約8200人。「鄂倫春」是民族自稱,意為「山嶺上的人」,或「有馴鹿的人」,鄂倫春族人普遍信仰薩滿教,崇拜自然物,相信萬物有靈;盛行對祖先的崇拜。

鄂倫春族與蒙古人祖先同是「室韋」。據史書記載,室韋人後來分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恒室韋、大室韋」等五部。其中在黑龍江北岸居住的缽室韋,則「依胡布山(外興安嶺以南的賈格德山)而住」,他們「饒獐鹿,涉獵為務,食肉衣皮,鑿冰汲水而網取魚鱉」,「騎木而行」,並「用樺皮蓋屋」,過著原始的漁獵經濟生活。缽室韋可能就是鄂倫春人和鄂溫克人的先民。

很好奇鄂倫春是住在「山嶺上的人」,鄂溫克是住在「山下的人」,那之前去過的達斡爾人住在哪里?總不成是住在「山腰的人」吧!我印象深刻的永遠是鄂倫春人在文學作品中的描述,那種穿獸皮戴鹿帽背著土槍的獵手縱馬飛奔的形象。其實「鄂倫春」這一名詞,至清初始見文獻記載;17世紀尼布楚條約之後,他們遊獵於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西起石勒喀河,東至庫頁島的廣闊地區。

鄂倫春博物館分為五個展廳,分別為:興安獵神、興安之韻、馬背天驕、成就展廳、綜合藝術廳,其中興安獵神展廳反映了鄂倫春民族歷史、生產經濟、生活方式、風俗禮儀、宗教信仰等民族形象特徵。例如「攫取經濟」介紹鄂倫春族以狩獵、採集、捕魚為生的生活手段以及生產工具;「傳統工藝」介紹鄂倫春族極具特色的樺皮、獸皮工藝品;「精神生活」介紹鄂倫春族宗教信仰、文化藝術和娛樂活動;「物質生活」介紹鄂倫春族的衣、食、住、行等。

展廳內有鄂倫春人世代遊獵於大、小興安嶺的景觀模型,其間林莽蒼蒼、河流密佈,無數野生動物繁衍棲息。還有他們像極了北美印地安人的錐形帳-「仙人住」,這也是狩獵文化的一種創造,其形同半張開的雨傘,由30多根樹杆塔成,外面夏季覆蓋樺皮,冬季覆蓋獸皮,入門正面上方和左右兩側,專供人們坐臥,中央終日燃燒著篝火,用以熟食和取暖,後面樹杆上懸掛著盛有神像的樺皮盒子。

展廳中一艘樺皮船狹窄細長,兩頭尖,狀似柳葉,是鄂倫春獵民用祖傳造船術自製的舟楫,專用於渡水、捕魚和捕獵四不象。樺皮船船體用松木作架,船幫用樺皮包裹,然後用木釘釘在船架上;接頭和釘木釘的地方用松香塗抹,以防止漏水。船體重數十斤,一人一手可拎,也可用肩扛,適合在林中攜帶穿行。樺皮船在河中可載二、三百公斤或兩、三人,逆水每小時可行10公里,順水可達25公里

博物館裏單獨有一個展廳,介紹另一個偉大的民族-「拓拔鮮卑」,這個民族走出森林挺進中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中央王朝-北魏。展廳裡有一個仿製的阿里河嘎仙洞,此洞就是北魏拓拔鮮卑祖先居住的石室,在洞內的石壁上,還留有拓拔燾派大臣來祭祖時留下的石刻祝文,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現在這個民族已經全盤漢化,消融在漢民族之中了。

歷史上的拓拔鮮卑,給後人留下的文化遺產中,除了大同雲崗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外,還有首只有歌詞而無曲調的《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據說西元546年,北朝的東魏和西魏爆發大戰,東魏喪師數萬,主帥高歡為安定軍心,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歌》,「音調遒勁,勢動蒼穹」,軍心為之大振。在展館內,我閉上眼睛,極力想像這是怎樣的一種聲音,想著想著就突然有躍上馬背,馳騁邊關的豪邁湧出。

敕勒,秦漢時稱丁零,魏晉南北朝時稱之高車,主要居住在今蒙古草原。《敕勒歌》最早見錄於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雜歌謠辭》,產生於429472年,即北魏中期。這是一首歌唱家鄉、歌唱草原的牧歌,全歌蒼勁豪莽,抑揚暢達,以至千古傳唱。這首歌詞原是鮮卑語,很早就譯成了漢語,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用敕勒語唱鮮卑古老的歌詞,經過兩重翻譯。那麼,最初的歌詞又是什麼樣的? 

博物館裏還有不少值得參觀的展品,例如大型動物標本、人體模型,各式打獵捕魚工具,精美的樺樹皮盒子,原始的木製滑雪板等實物與圖片的結合說明,全面展示了鄂倫春族的狩獵文化特徵。不過在鄂倫春自治旗50年成就展館裏,以各階段發展變化的圖片,彰顯鄂倫春自治旗50年來的巨大成就,每張照片均配有文字說明,極盡對當權者歌功頌德,置入性行銷手法明顯。

近代,鄂倫春族由於經歷了生存區域的連年戰亂、中國軍閥割據及日本入侵等興衰更迭,特別是日本侵略者推行的種族滅絕政策,使鄂倫春族人口銳減。依據大陸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鄂倫春自治旗已有三十餘萬人口,鄂倫春人也自1945年的一千餘人,增加至8196人;但在鄂倫春土地上,鄂倫春人卻成為少數民族,而且這八千多人裏面,又有多少純正血統或異族通婚的鄂倫春人? 

博物館裡有一塊牌匾上,標榜著執政者如何幫助這個部族,從未開發跳躍到現代化,上面寫道:「解放前,鄂倫春人瀕臨滅絕現在,鄂倫春人正邁向宏偉的未來。」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樣的說法,因為鄂倫春族的傳統正喪失殆盡,大部份的孩子只會講北京話;以往馬是主要交通工具,現在築起公路,通了汽車,鐵路也開向鄂倫春的一些城鎮;而狩獵更是遙遠不可及的記憶……

「過去你可以看到鹿和各種各樣的東西,現在到處都是人,動物都走了!」博物館裡鄂倫春族的解說員,用這句話做為她導覽的結束。 

本文同步發表於民生@報http://news.yam.com/msnews/mkarticle.php?article=20080810004195

更多相片請點閱(內蒙古鄂倫春族博物館) 

更多相片請點閱(內蒙古鄂倫春族自治旗府阿里河鎮風光) 

背景音樂-敕勒歌-騰格爾 

鄂倫春人英勇抵抗日本軍閥的侵略

鄂倫春男人服飾

鄂倫春女人服飾

博物館外打雪仗的鄂倫春孩童

我的著作
尋訪美麗天涯:自駕車走遍中國(西南篇)─孤騎獨闖西藏雪域
‧作者:朱仲賢
‧出版社:udn個人出版
‧ISBN:
‧出版日期:2007-01-15
‧線上出版日期:2007-01-15
‧分級:普級
‧語言別:繁體中文
‧叢書系列:
定價:160元
售價:160元
放入購物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2121311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5 04:05 【udn】 比價後還有更便宜!拆裝 木製 城市 場景比價

 回應文章

YOU ARE THE BEST
I AM COME BACK
2008/08/16 13:58
我回来啦。。。
近三个月来第一次打开UDN的BLOG。谢谢党,更要谢谢奥运。
对了,我还是那个永远支持你的邱某人啊。。。。
上个月去香港自由行特地去上网看你的BLOG,可惜不知打繁体没有留言,时间也太急了。近来邱某的精神支柱是奥运,看来以后又多了一个了。
祝ZHUZHU一路顺风,财源广进。
zhuzhu(zhuzhu) 於 2008-08-24 16:53 回覆:
感謝您堅此百忍,百折不回,也期盼奧運後您能持續上網近來走走,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