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布達拉宮轉經路 尋思來世與今生-89
2014/05/19 05:29:27瀏覽877|回應0|推薦17

 清晨的布達拉宮仍有相當的寒意,除了轉經的信徒外,還多了些等待日出的專業攝影者

 布達拉宮廣場北面著條馬路,就是像堡壘樣堅固、雄的布

 「孜廓」就是圍繞著布達拉宮轉的圈

 「孜廓」是藏語漢文音譯,意為「頂轉」,就是「圍繞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轉圈」的意思

 無數的轉經筒有序的排列,到底有多少個轉經筒,無從估計

 轉經道盡頭白塔,裡面有一個大轉經筒,依次供奉著蓮花生大師、無量壽佛、釋迦牟尼佛...

D19(06.02)拉薩市                 

信徒    朱哲琴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以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由於時區影響,拉薩天黑已是晚間九點以後的事,但天亮卻仍在早上五點多今日特別早起,細細觀注不同時刻的布達拉宮。離開酒店,感覺有些寒意;雖然是寧靜的凌晨,但路上已出現很多轉經信徒。就是拉一個充滿宗教感覺的城市。酒店對面看到一家客燈光亮起,看著和我一樣早起的遊著相機如我般四處取景。覺得我來對時間了,這樣才是我想要的拉薩

 

清晨的布達拉宮仍有相當的寒意,除了轉經的信徒外,還多了些等待日出的專業攝影者,他們早早架好三腳架,如炮管的長鏡頭,也不斷搜尋藏民的各式神情;我不是他們的同好,我只是以數位相機及攝影機抓取鏡頭的生活過客,我不如他們花那麼多的時間等待,卻願投入更多的時間投入自我的關注,去體會他們的思考與一言一行,我敬佩他們的專業與執著,但我卻願以更多的生命投入自我專注的領域。

 

再度走到布達拉宮廣場,北面著條馬路,就是像堡壘樣堅固、雄的布。西面小山就是藥王山,山上有座電視藥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海拔3725公尺峰頂有座藍寶石的藥王佛像,故稱為藥王廟,又叫藥王山。這裡與布達拉宮咫尺相對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角度所在地,尤其是半山腰,正有許多攝影愛好者集與此等待第一縷光線照亮布達拉宮的瞬間

 

廣場南面西藏解放紀念碑,東面是一片水景,幾棵古樹,小橋曲。陡峭的山腰上,有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叫查拉魯普。相傳,頂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鄉時向東方朝拜的地方洞窟開鑿于松贊干布時代,據說松贊干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魯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又在石窟裡開鑿轉經廊道用當時西藏很緊張的鹽作為工匠的報酬-掘崖粉一升,給鹽一升

 

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石窟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27平方公尺,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與洞壁之間是狹窄的轉經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廊道兩邊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札、祿東贊的造像。洞內光線暗淡,全靠酥油供燈照明。

 

前文談過在古老的聖城拉薩,有三條古往今來的轉經道,分別是朗廓八廓林廓。第一個圈在大昭寺裡面,稱為「朗廓」,也就是「內圈」的意思;第二個圈圍繞大昭寺,稱為「八廓」,意思是「中圈」第三個圈圍繞整個拉薩古城,稱為「林廓」,意思是「外圈」。除了上述三轉經道以外,還有一個圈就是「孜廓」,也就是圍繞著布達拉宮轉的圈。在這四條轉經道上,處處可見信徒播撒在這些道路上的虔誠和希望,以及無數年來它們所積澱下來深厚的歷史文化。

 

「孜廓」是藏語的漢文音譯,藏語意為「頂圈」,可引申直譯為「頂轉」。拉薩的老百姓常愛說「孜布達拉」,意思就是指「紅山上的布達拉宮」,「頂轉」也就是「圍繞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轉圈」的意思。孜廓的精華所在就是把宗角祿康公園和布達拉宮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布達拉宮、康熙乾隆紀念碑、三座白塔、龍王廟等歷史建築緊密地連結起來,在古城拉薩散發著淳厚的宗教氣息。

 

這條轉經道非常長,大約有兩公里左右左側一排護欄,分開了兩個世界,一邊是轉經者的步道,空氣中都回蕩著「唵嘛呢叭咪吽」,一邊是與所有城市一樣的交通主幹道,車水馬龍。有時轉經的藏民會停下來,頂禮布達拉宮。無數的轉經筒有序的排列,到底有多少個轉經筒,無從估計,一般認為,轉完這一轉經道,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布達拉宮無疑是所有信徒的最高信仰所在地,每天都有無數的信徒長途跋涉,不畏艱難,只為到布達拉宮朝聖。

 

到這條宗角祿康公園裡的轉經道轉經是這些信徒來拉薩朝聖的重要活動之一。走在宗角祿康公園裡面,隨處可見前來轉經的信徒,輕搖手中的轉經筒,滑動著手中光亮的佛珠,口中唸唸有詞,一步一步走向布達拉宮腳下的轉經道。轉經的多為唱誦著六字真言轉動經筒的藏民,當然也有各色人等有穿著背心跑步的帥哥,有擺上早點攤的有穿戴整齊混進轉經隊伍,時不時回過身來一手撚撥佛珠一手伸出乞討的胖婦人有閒聊的閨密,也有遇見熟人遠遠點個頭的男人。特別是位婦人,一路躬著腰逐個給經筒的轉軸加油,好令人感動。

 

隨著轉經的信徒,順時針的走上這條將布達拉宮緊緊圍繞轉經道邊走邊轉動那信徒們摸得亮錚錚的轉經筒金黃的轉經筒在紅色的圍牆下信徒們用手虔誠地撥動著泛著金光還滴著酥油的轉經筒,一步一步走向聖潔。當然,我的相機也不停的取景;坐在布宮牆角的老人,如果拍照就得付錢。有畫師正在一劃認真地給牆上的佛像重新上色,這樣牆體佛像描摹上色翻新的工作是因為長時間吹日晒雨淋了佛像的清晰度才有的補強工程。

 

雖然清晨轉經的人多,男女老幼、中外遊客都有。轉動那些金黃錚亮的轉經筒,彷佛直接接上了千百年經行的網路,人生瞬間變得厚重、踏實、光亮。轉經的人群裡有個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精瘦、結實,一路磕長頭,沒有直接走過一步路。拜下去時,「—」一下往前滑行很長一段裸露的小臂上都是泥巴,皮膚卻沒有破損。匍匐的同時還在高聲唱誦,氣場強大,心無旁騖。

 

轉經的藏民都在誦著什麼沒聽六字真言的音不過,後來向漢人商家打聽,他們的確實都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聲音連貫渾厚,一波一波往上推,空氣中都是這個音流。別看轉經的人都舉著轉經筒數著佛珠,其實也有一些不符合場景的,有人一路竊竊私語,有人上廁所也不懂得依次排隊

 

最令人驚愕的是有老兩口帶著小走的,大概小要抱,老太太很不情願地把他抱起來了老爺子隨手就甩起手裡的佛珠敲打小孩後腦勺,小當即大哭,令人感到心疼。想想從小孩的視角看,這條轉經道,無邊無際邁動小腿,能不厭倦嗎?更何況孩子也可能確實走不動了!看起來藏民的轉經,更多的是一種習俗的流轉,或者是一種社交的手段,而不單只是純粹的修持。

 

轉經道的盡頭是一個小殿,裡面也有一個大轉經筒,依次還供奉著蓮花生大師、無量壽佛、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等行走的地方就非常有限了,不過信徒都很自覺,不會在這裡久留。學著藏民的樣子,進去轉動巨大的轉經筒轉經,然後在每座佛像腳下用前額去頂圍欄3藏民一般都奉像供養轉經祈禱供養的時候,殿裡的兩個喇嘛一直伴隨著敲打聲高聲唱誦。

 

路旁的攤販僅餘空架,空蕩蕩的街頭除了轉經的人潮,再無其他;原來轉經是以一生一世來進行,現世生活的必需只是商業行為,商業行為可以打烊休息,但信仰卻是以一生之力去追求一個理想,這個理想可以現世生命的全部去換取,所以捐獻全部的家產給予廟宇,或者以一生的儲蓄去完成一生的夢想,勿寧都是一種對來世的追求,都是一種以今世換取來生的烏托邦………

 

藏傳佛教如是的深入藏民的思想生活中,使得一個曾經顯赫西陲的偉大民族,不再勇武、不再犯難,只因今世都是空泛的,而使得全民族之力為追求來生的美好而虛耗殆盡;宗教之力無與倫比,我不能以世俗的對與不對衡量這樣的現象,只能誠心的接受這樣前世佈下的局我只是局中過客,無力反省這樣偉大的問題,只能庸碌的胡思亂想,想如何使今世充實自得,卻無力思考前世與來世,我只是在今生庸碌的過客…………

 

我的轉經之路就在這樣的思緒中飛揚,我陡然驚覺,為何在這樣的時刻會有這樣的想法,是時間影響我的思考?還是轉經使我思想得到啟迪?更或者這樣的路程就曾是我的前世?來生?我心中冷汗直冒,坐在路旁攤販架上,拿出紙筆將剛才的念頭詳實紀錄,這樣的想法是否會讓我未來的生命轉變?我必須留下紀錄為自己的思想有一個停格之地,雖然我始終不接受神佛,但輪迴卻深入我的生命之中,最起碼這樣的想法是我未曾有過的,所以如斯紀錄。

 

 路旁的攤販僅餘空架,空蕩蕩的街頭除了轉經的人潮,再無其他

 轉經是以一生一世來進行,現世生活的必需只是商業行為,商業行為可以打烊休息.....

 在宗角祿康公園裡面,隨處可見前來轉經的信徒,一步一步走向布達拉宮腳下的轉經道

 晨曦灑下的金,黃橙橙的照射在舉世聞名,聳立在西藏拉薩紅山之上

 清晨的布達拉宮不僅是紅與白的交融因於陽光陰影的切割,也是黑暗與光明的交融

 過去發生在布達拉宮的故事,確實使它成為一個光明與黑暗的殿

 世界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文化遺產布達拉宮

更多相片請點閱(西藏拉薩布達拉宮風光)

視頻 :1.朱哲琴-信徒.布達拉宫;2.布達拉宫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44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