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哥利茲的秋色與郵政廣場-34
2019/12/20 17:00:11瀏覽1044|回應0|推薦10

兩德合併後許多投資者來到哥利茲,主要原因就是這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被破壞;許多不同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都保存良好,但是由於當地工業蕭條,許多人離開哥利茲,今天內城35%的建築物是空的。所以,當旅遊巴士進入哥利茲,就明顯感覺街道都比較荒涼、破爛,或者荒廢的建築物也不少。雖然,哥利茲旅遊業愈來愈興旺,亦吸引到不少電影在此拍攝,但市內經濟活動並不活躍。

旅遊巴士停在尼薩河西岸的公園停車場,甫一下車,團員們連呼「好美呀!」、「好漂亮啊!」。一片秋色撲面而來,是完全沒有意料的美,讓每位團員紛紛拿出手機、相機,一陣子的狂拍;或擺出各種招蜂引蝶的美姿,留下此行最美的一刻。之所以會有如此衝動的狂喜,實在從下機以來,看的都是豐富的文化遺址,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而如眼前來自大自然的時節變化之美,卻還是頭一遭。

當下車的第一步,鞋子踩在厚厚的落葉上,鬆軟的沉積感就讓身心覺得愉悅;時序十月中旬,中歐已經進入晚秋。艷麗的陽光下,一陣微風吹過,片片樹葉似乎不經意地從樹枝上飄落,金黃的抑或是乾枯的甚至帶著些許大紅色的,鋪滿腳下大片的草地之上。稍強一點的風吹過,捲起舒適倘佯在草地上的落葉們,心不甘情不願地飛起又落下,重又歸於大自然的懷抱,好像是生命的當然,卻又帶點一種無奈的平靜。不知樹葉是願留在樹叉之上?還是展翅飛揚在秋色之中呢?

拍完滿地的楓紅秋黃,忍不住就拾起一片落葉,是紅艷艷的帶著乾枯的色彩;凝視著它的纖維和顏色,宛如就是秋的故事,或者展現一段生命的歷程。秋黃的璀璨、楓紅的嬌艷,都需要陽光的滋潤,沒有寒澀的考驗,不可能展現歷經風霜的驕傲。每一張楓紅秋黃,都記錄著一個堅苦卓絕生命的歷程;每一次轉換顏色的過程,都表露出一個生命的故事,或輝煌、或絢麗、或平凡或寂寂。

這是一片很大的樹林,就平鋪在尼薩河西岸畔;陽光透過樹葉間隙,如光束般射在落葉的地上;樹林中孕育的大地氣息,夾雜於天地之間,讓人佇足捨不得離去。領隊不斷催促大家加快腳步,否則今日行程必定延誤。或許大家對連日來的「宮保雞丁」的反彈心理,也可能親近大自然本是旅人的心境;就這麼一段短短二、三百公尺的林間小徑,就走了快半個小時,讓領隊氣結,卻讓旅人心頭竊喜。

說實在選擇每年九、十月出遊,就是在尋找秋的腳步;從北太平洋沿岸,到北大西洋、波羅的海區域,更在南太平洋的廣大陸塊,都留下我對秋色的尋找印記。如今在對的時間點,看到這些形形色色樹葉的顏色,說是一種驚喜,勿寧說驚喜本出於對時序的算計。夏去秋來,樹葉的生命在面對即將來臨的嚴冬,先期展現生命最後的美好,可以說是一種堅韌,或者說是不屈服;即使落於地面,也會在白雪皚皚之後,重新奮起於新的希望,將希望寄託在一個嶄新季節的開始。

就是懷著對於過去生命的尊敬,以及驚喜於對新生命的憧憬和期望,公園步道上積實落葉地毯之上,就如此慷慨留下旅人們的身影與笑鬧。艷黃黃得最驕傲的還是銀杏樹,不僅是樹葉小巧、圓潤和厚實,或者樹幹身姿的俊秀挺拔;而是葉片漸漸變黃的過程,以迄最後金黃閃亮,兀自附著在挺拔母枝之上。讓優美枝幹的線條,宛若繁星般的點綴,讓在秋日裡的風姿,別有一番風骨、別有了一番滋味。

這一刻,旅人們似乎已經毫無前兆地喜歡上了這一份簡約、這一份挺拔、這一份大氣、這一份燦爛。當然,銀杏樹並沒有某些花種那樣大開大闔的金碧輝煌;但是它卻有著一種穿透世俗的恬淡,用整片單一的黃,佔領人們所有的視線。在那樣的枝頭、在那樣的風中、在那樣的季節,金黃的葉、挺拔的樹幹、蔚藍的天和稍顯刺眼的陽光,共同將秋的顏色,宛如時間印記刻入了天地,刻入了人的心靈骨髓;在這霎那間,空氣中到處瀰漫著一種仙風道骨般的清秀和舒暢;也才明瞭了為什麼名剎古寺,總會有一株這樣穿透世俗的銀杏,在秋日裡展現秋的風姿。

也許,不一樣的人眼中便會有不一樣的秋,也便會有不一樣秋天的顏色。樹林之上,滿眼的紅葉融合著金黃、融合著深綠、融合著各種斑斑駁駁的色彩,宛如一幅玲瓏精美的五花水彩畫。極目四望,天空更加純凈,四野更加遼闊,林中更加清幽,河流也更加清澈。也許,只有在旅人的眼裡,秋天才會有這麼多的情思、情調;也許,只有在旅人的眼裡,秋天的顏色才會這樣純美、燦爛。

哥利茲真心不大,穿過秋黃楓紅的公園小徑,來到鋪滿電車軌道的市區,慢慢依著電車軌走,不時有電車從身旁叮噹而過;一種古城才有的底蘊,讓人從大自然的色彩中,回到人類文明的成果。雖然歷經數百年時光的洗鍊,彎彎曲曲的街巷,饒是富有童話的韻味。一座座飽經滄桑的古建築屹立在路旁;建築的窗欞、門楣上的歲月痕跡,如同老人的皺紋,充滿了歷史風韻。那一扇扇大門、一根根柱子,乃至細小的門把手、合葉等,都被塑造得千姿百態,凝結了工匠們的聰明才智。

每棟建築都融合了凝重的中世紀風格、飄逸俊朗的文藝復興式、肅穆莊嚴的古典主義、流光溢彩的巴洛克式,還有20世紀初的「青春」式、「創業時代」式的風格,好像一個兒孫滿堂的大家庭,成員們和睦相處。如此走到郵局及其廣場,是欣賞哥利茲這座老城歷史氣息的第一站;哥利茲的郵局氣派非凡,紅磚建築也成為拍照景點;看過很多遊記會記述遇見一名穿制服的金髮女郵差,騎著黃色三輪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送信;很遺憾未能拍到她的倩影,因為沒有遇到。

郵政廣場( Postplatz)並不大,來到這裡,主要代表開始進入今日的景點區域。亦從這裡開始,整體感覺亦比較像一個有歷史的旅遊城市。哥利茲之所以很受電影導演青睞,就是因為不像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等德國其他大城那麼有名、居民也很少,因此躲過二次大戰的戰火破壞。鋪著鵝卵石的街道旁,林立著五顏六色、門面華麗的各式古典建築;保留著中古世紀風貌,廣場寧靜典雅的氛圍,加上噴泉精美細緻的雕刻,不時穿梭而過的電車,真讓人感受到古城的古味。

坐在露天咖啡座內,曬著秋陽,悠閒欣賞廣場的寧靜,感受生命的美好;帶著好奇心走進郵政局,是與台灣郵局同樣的繁忙與排隊的人潮。不過郵局內飾以黃色色系佔據眼球的大半部,與我們綠色色系為主的郵局標誌,有很大不同的感受。郵政廣場說是各旅遊景點,不如說是個旅遊行程的歇腳點;和東德許多小鎮一樣,郵局本身也是個古建築,1855 年便建造完成;從廣場回眸看,郵局正面看是一個方形的建築物,但如果繞道背後,卻又是一個圓形的圍牆。

郵局廣場中間有一個雕塑,當地人稱「Minna」,手上頂了個硨磲!這個 Minna也是重建過的。聽說為了保護這個雕塑,水不會從 Minna 頭上頂著的硨磲流下來,而是靠著雕塑與底座中間的管子流到地面。由於不了解Minna的故事,所以就直覺把她當成希臘神話中的維納斯,我這樣的直覺,可能就來自維納斯總站在硨磲之上的緣故吧!而在塑像座的四角,又是四個男女都有的塑像與硨磲。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131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