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德國哥利茲走到波蘭茲格熱萊茨-36
2019/12/22 10:16:09瀏覽942|回應0|推薦11

由下市場Obermarkt 一直往東北方向走,到聖彼得聖保羅教堂( St. Peter und Paul Kirche),就會看到連接德國與波蘭步行橋。這一段路街道都相當漂亮,還有一台可愛的閱讀立像,有一些建築物是有眼睛的。說實在的,作為一個邊境小城,徒步由一國步入另一國是觀光客必做的事。細細體會隔著一條河、一座橋,兩國不同的風光景色!哥利茲是歐洲時區和東歐時區的分界點,有消失的一小時之稱。

 聖彼得聖保羅教堂始建於15世紀上半葉,而後歷經長時間擴建,形成今日的規模;長72公尺、寬39公尺,高24公尺的主殿,讓它成為東德最大的哥德式教堂。一根根沒有柱頭裝飾的宏偉廊柱,撐起無數星形拱頂,聖彼得聖保羅教堂教堂簡潔中不失優雅。以砂岩和大理石打造的主祭壇,描繪《耶穌升天》(Ascension of Christ)的場景,據說參考了拉斐爾的《聖容顯現》(The Transfiguration)。其他值得一看的,還有那座與祭壇對望、橫跨88音域的美麗綠色管風琴。

 從 St. Peter und Paul Kirche 走到河邊,對岸就是波蘭。由於步行橋是在申根公約簽訂後才建的,所以完全沒有任何邊界的標定(橋上有一條線但應該跟國界無關)。但如果參照慣例,萬一需要實行邊境管制,檢查站應該是分設於橋的兩端。不用一分鐘便可由德國走到波蘭,之後可以沿河邊走到行車橋;隔著一條河,也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如何,總覺得建築風格比較不一樣。波蘭是用自己的貨幣波蘭茲羅提(Polish złoty, PLN),但在鄰近德國的一邊,還是接受歐元的。

 走在哥利茲,每一步都是踏在歷史裡,儘管位於尼薩河右岸的地區,如今成為隸屬波蘭的茲格熱萊茨,由於二個城市都不大,所以成為是適合「溜達」遊覽的城市。只要不是專業的古建築發燒友,一般2-3個小時就能大致遊覽完全城。同時,因為位於德國、波蘭的邊境,再加上距離捷克也沒多遠,房子的風格近乎一模一樣;有趣的是哥利茲與茲格熱萊茨彼此看作是同一座歐洲城市,就連活動也是一起辦,確實很有意思。

 哥利茲曾是普魯士較大的商業與手工業城市,是被譽為「第一個德意志哲學家」的Böhme的老家。哥利茲是1945年,強行被斯大林一分為二的城市,東半邊被強行送給了波蘭,從此淪為殘廢的邊境城市,經濟地位一落千丈,人口至今都在嚴重流出。老城區可以看到不少空置的房子,波蘭來的工人倒是很有存在感。而從統計數據來看,原本只是個郊區的波蘭部分的人口,已經顯著超過德國母城。

 當年民主德國就是在這裡跟民主波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Görlitz條約,承認割讓魏瑪共和國四分之一的固有領土。在這之後,割地以及人走地留的屈辱歷史,在東德都是禁忌話題;直到鐵幕倒下之後,對舊西里西亞的光榮歷史的回憶,才得以復蘇。天氣非常的好,陽光普照,從「友誼橋」(這個名字是東德起的,世界各國之間的橋樑,好像都以友誼名之)進入波蘭部分,有Böhme故居及Lausitz博物館,主要展示在敘述這一地區是如何波蘭化的,當初從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來的波蘭新移民是如何不情願,面臨的條件如何艱難的過程。

 當時,捷克斯洛伐克派人來煽動德國居民,讓他們示威要求故鄉不要併入波蘭,而是併入捷克斯洛伐克,理由是能得到更寬容的待遇。想想當年西里西亞是盟軍空襲不到的地方,所以納粹將全國文化機構的珍貴藏品,都往這裡送;結果二戰後割地人走,珍貴藏品全歸波蘭,還送到克拉科夫保存起來,真是千算萬算,不如不算。另外,印象深刻的是普魯士Kulturkampf迫害波蘭文化到高潮的時候,德國內地主流精英,是普遍同情高地西里西亞的波蘭少數群體的政治訴求的。

 較意外的是,在博物館外面還有一家旅遊店,除了好多西里西亞土特產外,還有不少德意志帝國的紀念品,主要是懷念故土的產品。地圖上的相隔,在現實上只是一條河流,只要通過步行橋,就能從德國走到波蘭茲格熱萊茨;比一些世界級的大城市,從一個城區到另一個城區還方便。

 走在尼薩河上的界橋來來回回,兩岸風光非常美麗;在聖彼得聖保羅教堂掩映下,秋的顏色,搭配藍藍的天,翠綠的河水,來來去去忙於拍照的觀光客,幾乎沒有本地的居民。當然也沒有德、波兩國邊防軍駐守,只有幾名德國警察在橋頭樹蔭下躲太陽;看過一篇報導,哥利茲很多警察是波蘭人,因為兩地警察工資有五倍的差距,造成人口減少的哥利茲,有大量波蘭移民入境工作。

 回望離橋僅百來公尺,且緊靠哥利茲舊城牆的,便是建於13世紀著名的聖彼得聖保羅教堂(St. Peter und Paul Kirche)。路上碰到一些老男人老女人,保持著微笑點頭示意,並不想詢問什麼,反正語言也聽不懂。波蘭茲格熱萊茨的老巷子、老房子、老頭子都很令人懷舊,想想這些地方,70年前住的都是德國人哩!就覺得真是一個很有趣的「地理」現象。能很簡單的從德國進入波蘭,還真要感謝《申根公約》的實施。事實上,茲戈熱萊茨(Zgorzelec)和哥利茲本就是一家人!

 慢悠悠地在波蘭一側走了十來分鐘,就回到哥利茲Untermarkt廣場的餐廳,裡面就我們這一團;服務員留著小鬍子,上菜時候嘴角會微微上翹。餐廳內有導演韋斯·安德森在哥利茲拍攝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其中就有取景於哥利茲那1913年建造的新藝術派風格的百貨大廈,哥利茲當地居民中不少人還親眼看到男主角拉爾夫費因斯。《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到目前為止來,哥利茲取景拍攝的電影中最大製作的一部;據說哥利茲地方財政,因此就獲得近1500萬歐元入帳。

 哥利茲距離東德德列斯登約百來公里,是德國最東邊的城市,隔著尼薩河與波蘭城市茲戈熱萊茨(Zgorzelec)相望;這裡原本都是德國領土,二次大戰德國戰敗後割讓給波蘭,原本德國居民移居哥利茲。不過,經過戰後70幾年的發展,德國早已躍升歐盟第一強國,雖然只有一河之隔,但從波蘭過橋進入哥利茲德國境內,從房舍、商店、餐廳、飯店等,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德國的富庶。波蘭加入歐盟後,哥利茲民眾過個橋,就可到物價低很多的波蘭大賣場購物,非常方便。

 這是一個神奇的城市,尼薩河隔開了兩個國家的同一個城,一半屬於德國,一半屬於波蘭。德語、波蘭語在這兒都暢通無阻;因為靠近德,波,捷三國交界,深受波西米亞文化的影響;所以,這一帶的食品也是三國的特色食品雲集,很有特色,值得一嘗,例如西里西亞湯餃、紫甘藍、日維茨啤酒。餐廳裡播放著Gerry Mulligan的薩克斯演奏,Billie Holiday的歌聲淺唱其中,強烈的歐洲懷舊風格。

 哥利茲真是一座充滿神秘主義的哥德之城,小城遊客並不多,居民更是寡寡,仿佛只是攀著時間之樹寂靜生息,榮枯自品。維基百科上介紹,風景如畫的美麗城市哥利茲(Görlitz),為了吸引更多有利於城市發展的潛在居民,提供免費試住一個月的誘因,來吸引優質的新居民。想想哥利茲這座色彩柔和的古老城市,每年吸引了140,000名遊客慕名來訪,真讓人怦然心動。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東德人成群結隊地向西逃亡,使得哥里茲的人口在2013年降至54,000人,減少了25%以上。哥利茲市府認為他們必須採取一些措施來扭轉這個趨勢,決定提出免費住宿一個月的誘因,來吸引更多人願意前來該城定居。不過,很多資料上都說,哥利茲是極右翼選民比例最高的城市;難怪書報攤上賣的舊書裡,有明顯的納粹意識,這或者是讓很多人止步的原因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133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