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何捨棄優雅語言轉用粗鄙言語
2024/05/23 13:54:34瀏覽421|回應2|推薦8

文化部長日前提及自己不看TikTok,理由是認知作戰,而且這類快轉、破碎式呈現的方式會阻礙人思考的能力。 

我倒是從沒如此看待TikTok,卻對所有中國影片十分反感,在於其所展現的思維、說話的語氣和方式,甚至遣詞用字都非常非常淺薄、缺乏內涵。 

我始終納悶,明明我們有很美麗優雅的語言,為何要捨棄不用?像是: 

吸睛 VS. 吸眼球

立刻 VS. 立馬

短影片 VS. 短視頻

管道 VS. 渠道

伸展台 VS. T型台

建校合作 VS. 廠校掛鉤

專櫃 VS. 引廠進店

年資 VS. 工齡

私房錢 VS. 小金庫

捐血 VS. 獻血

優格 VS. 酸奶

瓦斯爐 VS. 燃氣灶

親民 VS. 接地氣

品質 VS. 質量

水準 VS. 水平 

為突顯高人一等,將世界觀納入日常對話

當然還有許多許多字眼,此時倒是無法想起,此外還有「三觀」,這組中國較常使用的字彙,泛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對此超級反感,請問,日常社交生活,我們可能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但世界觀?請說來聽聽,誰談這個呢?並非不放眼大局,而是唯有對自我缺乏自信心、想突顯自己高人一等,才會將世界觀納入日常生活的對話,而且還說得頗像回事,如果不談,他還一副鄙視嘴臉。 

如果你經常在網路上與人對話,如果感受到一種極度外顯的誇示氣韻,那肯定不是台灣人,追問後,就會聽聞類似「是台灣人,小時候搬到中國住,最近才回來」、或是雙親有一位是中國人,因為其中一方想念台灣,所以回台,或是住在大安區、信義區之類的,請問你哪一位朋友,被問及住哪裡,會以區當作單位呢?即便是新北,我們也鮮少以區當結尾,對吧?北投、中和、新店……因為在此之前,這些區都是市,中國人並不知情。 

而且中國人的情商非常低,一旦謊言被揭穿,馬上惡言相向,言語粗鄙,完全不堪入目,就是我們常見的「見笑轉生氣」。顯見的例子,就是某位台灣藝人的前夫,甚至連前婆婆也不惶多讓,我總好奇,我們為何要知道這對母子一言一行,他們是誰?看點和利點是什麼? 

頻犯錯,還一副「這有什麼問題」的態勢

我對中國人反感,並非因為他們是中國人而是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他們那種自卑而自誇、自以為是等等的特質,真的讓人厭惡。有次對談,提及自己不看陸劇,因為無法忍受說話的語氣和用字,對方竟然要我習慣,真是有趣,我為何要習慣呢?這難道不是一種自大?

我相信,並非所有中國人都是如此,遺憾的是我的磁場似乎一直遇見這樣的人,而且年紀越大越難理解,為何有人頻頻犯錯、言行舉止已經是黑白分明般的錯誤連篇卻絲毫不見悔意、不感抱歉,還一副「這有什麼問題」的態勢…… 

啊,人啊,真是百百款,把時間留給磁場相近的人、那個願意對人珍視、懂得禮貌、知道是非黑白,也就是所謂的知書達禮的人,那麼對談才有意義,相處才能覺得愉悅有所收穫,否則不如埋入書中好好閱讀,甚至連發呆都還顯得更有價值。 

這是我這幾年的一些心情。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ling.maggie&aid=180644259

 回應文章

超級不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6 09:12

A 自古屬於 B

這種毫無邏輯無腦的語言竟然成為中國官方文宣

也難怪其人民上行下效了

俞伶(yuling.maggie) 於 2024-05-26 12:05 回覆:
👍

見賢思齊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4 12:34

參考【孟母三遷】的故事,一個人被教育了什麼,就會變成什麼。

教的是鬥爭,民眾就會普遍戾氣。教的是道德良知,民眾就會心平氣和。

你應該反對TikTok。

就好比一條河流,你看到下游的水是髒的,而且怎麼清理都清理不乾淨,那是因為不斷的有人在上游倒垃圾。

【仁義禮智信】,裡頭包含了【智】!

俞伶(yuling.maggie) 於 2024-05-26 12:04 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