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出國旅行時會特別想念家鄉味?
2024/10/11 14:35:34瀏覽291|回應0|推薦11

 

近期CNN一則報導提到,出國旅行會想吃家鄉味食物是正常現象。

文章以曼谷市中心麥當勞為例,提及這間速食店長期以來始終是西方旅客的避難所,也提及朋友造訪巴黎的第一天,竟然只想吃一碗熱騰騰的湯麵,暖暖腸胃!

她問,你是否也有朋友在行李箱裝健怡可樂?或者無論走到哪個國家還是選擇到星巴克喝咖啡?而她的母親出門旅行總會帶個迷你電鍋和一袋米「以備不時之需」!哈哈,這位母親還滿有趣的,應該是老派人,習慣吃米飯而非麵食。

想念的是並非食物而是熟悉的親切感

教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久遠久遠之前的旅行記憶;與其想念的是食物的味道,倒不如說是那份熟悉親切感;尤其是獨自上路或是1-2人的旅伴自助行,看見熟悉的品牌(無論是食物、餐廳還是服飾等等)總是讓人感覺欣慰、安全甚或者是一種愛國心,看到家鄉產品竟然在異國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文章也透過研究報告提到價格問題,報告顯示旅人對文化熟悉度、動機和個性對食物選擇的影響力更甚於成本和便利性。

這與自己的體驗倒是背道而馳,很多時候真的是為了省荷包,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而無法餐餐品嘗當地美食,只能尋求熟悉又價格合理的餐廳、食物。我記得自己在香港麥當勞買了檸檬紅茶,對於竟有新鮮檸檬片感到新奇,當然也對於在馬來西亞麥當勞索取番茄醬包需要額外付費感到驚詫。

此外這份報告研究成員之一、加州州立大學蒙特利灣分校副教授安吉爾·岡薩雷斯 (Angel Gonzalez) 也表示,旅人似乎更看重舒適度和安全性,尤其是感覺陌生的當地美食更會特別謹慎,因而選擇熟悉的食物,不過西裔美人卻熱愛嚐鮮,喜歡吃當地美食。他進一步推測,這現象可能與人們對不同食物的體驗和熟悉程度有關。

2024年美食旅遊市場價值將逾1.1

文章也提出相關數據佐證,一份來自"Future Market Insights"的報告指出,2024年的美食旅遊市場價值將超過1.1兆美元,而在2022年受訪的34%遊客表示,自己選擇旅遊的城市、國家是受當地美食所誘。而報告也評估,這些為美食遠走他鄉的所產生的經濟數值更可能在2034年達到5.6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7.1%。

哇,真是超驚人的經濟成長力,細想,也不無道理,網路無遠弗屆,動動手指,想瀏覽哪個城市、地區、國家的風景都不是難事,連博物館、美術館也提供數位服務,但美食卻只能身歷其境才能大啖,即便電商、外送服務已成為生活日常,但還是拘泥於地區性的限制。往常,吃美食首選區也許是香港大排檔、購物也是首選天堂,預算多一些則會走訪日本,近年韓風當道,韓國更成為吃貨、劇迷必訪之國!你也是其中一位旅行饕家?

另外布朗大學神經科學兼行為學教授賈德森·布魯爾則指出,關於旅行中對食物的選擇,大腦會經歷兩個關鍵,即是在「發現新事物的興奮感」和「探索已知事物」間拔河,他在所寫《飢餓習慣》一書中提及,大腦負責決策的眶額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縮寫OFC)會評估選擇哪種食物對生存更為有利!想不到大腦的求生意志竟是隨時隨地自動化生成中!他表示這種「探索與利用困境」的本能,根植於先祖狩獵和採集能力,當時人類必須決定是尋求食物來源還是在存糧耗盡前搜尋眼前可見的食物。

以旅行為例,為了安全,大腦可能會認為食用熟悉的食物可避免引發身體的不適;尤其大腦不喜歡不確定性,去不熟悉的地方旅行更可能讓人感覺害怕,而這些不確定性也會引發焦慮。

熟悉食物可提供心理慰藉類似於「家」

聽過「療癒美食」(comfort food)?泛指可撫慰心靈、安撫情緒的食物,通常與自身特定回憶意涵有所連結,多數為高熱量和碳水化合物食物,緣起於1996年《棕櫚灘郵報》(the Palm Beach Post )提及,「背負沈重壓力的成人以療癒美食來尋求慰藉,通常是和兒時安全感有關的食物,如母親烹煮的荷包蛋或雞湯。」而雞湯和馬鈴薯料理則是1970年代的美國最流行的療癒食物,不過漸漸也隨個人喜好有所改變,80年代變成甜點,儘管90年代健康風潮興起,低脂低碳食物成為主流但仍不敵療癒美食對人們的魅力,象徵所擁有的歸屬感、思鄉情懷,能紓壓、傳遞幸福感,而賈德森·布魯爾也表示,熟悉的食物可提供的心理慰藉類似於「家」的感覺。

也提及是否記得《BJ的單身日記》女主角一旦感覺難過就抱著一桶冰淇淋大啖?你也以此紓壓嗎?我是一個慣性自我壓抑的人,往往要到自己不自覺大吃大喝才醒悟原來是壓力過大!賈德森·布魯爾也表示當負面情緒滿溢,大腦就會斷線,求生意志就會主導一切;為了麻痺疼痛(傷痛),求生意志會鼓勵我們從食物尋求安慰,釋放可以讓人感覺良好的激素多巴胺,當作獎勵,強化我們選擇熟悉的習慣。

即便一點也不餓。他說,熟悉的口味像是船錨,穩住心理的舒適和安全感,讓我們在陌生環境中感覺不再那麼漂泊不安。

這也呼應為何位於瑞士,歐洲海拔最高的少女峰火車站特別於2023年開設以販售亞洲麵條為主的"King Noodle Bar"餐廳,因為早在1980年代,少女峰鐵路公司就已經察覺來自亞洲的客人人數越來越多,當時已經逐步開始販售湯麵!

培養正念、好奇心可克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另外2000年開業的寶萊塢餐廳(Restaurant Bollywood),服務的是印度遊客,主菜色為搭配瑞士起司的羅斯蒂(摻雜花生拌炒的傳統瑞士菜)、蘇黎世風格的蘑菇雞肉、自製瑞士巧克力以及傳統印度菜。

餐廳經理凱瑟琳·內格利(Kathrin Naegeli)表示希望結合當地美食與國際文化,為客人提供道地又多元化的用餐體驗,讓他們即便出門在外也能有賓至如歸之感。相關研究報告研究人員之一岡薩雷斯也強調將熟悉的風味與當地食物融合的重要性,表示可緩解謹慎飲食者的焦慮,鼓勵他們嘗試新事物。

賈德森·布魯爾也說,如果人們有機會吃自己喜歡又吃得開心的食物,為何會浪費時間和精力選擇不喜歡的?更以椅子為例,表示如果我們一直坐在椅子上,就有可能失去肌肉的靈活性進而傷害它,對於大腦、思維也是如此。

為此他研究創造一些方法協助病患克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像是培養正念、好奇心。好奇心是可將壓力轉化為成長動力的關鍵,因為好奇心會幫助我們思考「這是什麼」而不陷入「啊,怎會這樣」困境,讓我們對新事物的體驗、食物的選擇或其他事項保持開放的態度。

啊,誰能想到旅行與食物的研究竟然能演變成紓解壓力的可行方法之一。

好奇心和探索未知有助於保持思緒靈活

賈德森·布魯爾也以自身經歷說明,素食的他到義大利旅行時,當家庭餐廳推出的特色菜是驢肉時,他告訴自己,這輩子可能再無機會吃驢肉了,不如試試看。基於好奇,他就破戒吃了,結果「真的很好吃」。

儘管驢肉並沒有因此讓他開始當個肉食主義者,但卻是一種精神狀態的延伸。他說,生活總是在變化,如果我們變得過於僵化,應對變化就會變得更加困難。而好奇心和探索未知有助於我們保持思緒的靈活,一旦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將更有餘裕可以接受並與它合作。

旅行的你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你喜歡嚐鮮還是總是選擇習慣的人事物?

我不是非黑即白的人,可能得視當下的情境、情緒以及荷包當作選擇的尺標,但不可否認,喜歡辛辣與酸味的自己,清淡絕對不是選項,甜也可能只是陪襯。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travel/tourists-new-tastes-food-fears-hnk-intl/index.html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ling.maggie&aid=181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