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遙寄黃山
2008/04/03 13:27:03瀏覽1643|回應0|推薦17

第一次去黃山,是作爲大學生畢業旅行的一部分,四個女孩子,從紐約出發繞了一大圈的路,懶懶散散,嘻嘻哈哈,最後坐公共汽車從杭州顛簸幾小時到達安徽黃山。那是前高速公路時代,換而言之,就是從杭州到黃山還沒有高速公路開通的日子。九十年代末,各種社會公共設施建設剛露端倪,不過重點還集中在類似滬杭高速這樣的項目建設上。對這樣標誌性的事記憶這樣深刻,大約因爲當初的確在路上費了很多時候吧。路上,有個女孩子還同人吵起來,因爲不爽同車有人吸煙,有正義感的這個女孩子,覺得那危害了周圍乘客和自己的身體健康,無法置之不理,卻屢勸而無用,最後吵了幾句也無濟于事,所以有一大段路氣鼓鼓的,後來也作爲旅行經驗一直被引用,當然是負面的經驗,但說多了,年代又久了,就帶了點路見不平,拔刀仗義的味道,雖然仗言並無用處,並且碰了一鼻子灰,但后半截的氣餒就省略了,總之,整件事多少讓當事人自覺有點英雄氣概。那個吸煙的當地年輕人,固執得像頭牛,雖然看上去老實,多半在衆目睽睽下,覺得下不了臺,所以死活不願意承認錯誤,也真讓人沒辦法。那個女孩子,憋着一肚子氣,又在黃山腳下的小鎮,因爲價錢不公,在一處賣粉絲的小攤上又同人費了好些口舌講道理--她不願意付四毛錢買當地人只化兩毛錢的粉絲,但是粉絲已經吃完,而老闆卻蠻不講理地說,出門在外,吃點虧怕什麽--當然不怕,只是很多事不是只求份公道嗎--雖然也沒有討得一個公道,但是身經兩役,到底還是洋洋得意了一番--所謂的對人生基本原則的個人的堅持吧--到了登山時候,就顯得意氣風發。

            黃山風景真的處處像一幅中國山水畫,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仔細一想,原來都是在那些文人山水畫上見過。美則美矣,但是我們到底犯了一個幼稚可笑的錯誤。那時,離開杭州,走得匆匆忙忙,沒有來得及提現金,所以打着如意算盤,想在虛無縹緲,嶙峋陡峭的山頂找一個提款機取足現金,以補充物資需求。這也不是絕對沒有根據的想法,旅行社言之灼灼,告訴我們幫我們在山頂定的飯店是最好的絕對“現代化”--所以我們便少用一根筋地一廂情願地確信在這個最好的飯店找一個提款機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但是如果說這是一個奢求,那才是沒有什麽可以驚訝的,那時候山下的黃山市也還沒可以國際提款的ATM,那就不用説高聳入雲的山頂了。結果,我們只有精打細算,節省開支,上下黃山,喝礦泉水,吃方便麵,以便仍舊可以有偷懶的奢侈,能夠坐一程纜車到半山,然後還可以雇挑夫背行李。平心而論,這不是好逸惡勞,而是有自知之明,拖着那點行李,要征服黃山,大概不是不可能,但最後大概都會變成吐着舌頭,累趴下的狗狗了何況提着大包,要擺脫熱情的黃山挑夫,簡直是更費力氣的事

但是英雄不氣短,經過一路賞心悅目上得山頂,數一數剩餘的“資金”,居然還夠買一隻燒雞,於是四個女孩子便躲在房間裏兩手並用,大快朵頤,吃得兩手油膩,心滿意足。那個晚上,擠在一間房間裏,打開電視,正碰見《同一首歌》這個節目。在黃山之巔,聼我們成長道路上聼過的那些歌,有種驀然的天老地荒的感動。四個女孩子在不同的地方長大,但是在我們的這個年紀,不論生活在什麽地方,其實已經無所謂文化的差異,看的書,聼的歌,接觸的大衆文化都大體相同,就像節目的名字一樣,最容易被感動的也往往是同一首歌。回憶起那個晚上,總覺得耳邊是轟然的熱鬧,歡樂來得那麽容易,而且切切實實。

 

過了許多年之後的今天,突然又想起這件事,瑣瑣碎碎寫下來,遙寄黃山,也致那時的少年,時光如梭。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eyuewenren&aid=174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