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青與魚販的結合也毫無違和感:「偽魚販指南」讀書筆記
2023/03/01 21:56:33瀏覽2507|回應0|推薦11

(3/4進階小團讀書會報名在此~https://reurl.cc/pL1Mnr

一.所謂賣魚和寫作的融合

「正職賣魚,讀書像放假」(p.33)

我最早看到這本書的推薦,就一直很好奇:關於一個魚販,和一個得了三個文學獎的寫作文青,會不會互生扞格?看完書我已解答大半了,聽了作者的講座後,就更加100%明瞭了~沒有扞格,也沒有斜槓,只有融合!

為什麼寫作?事實上,作者在講座是自承每天只花1-2小時寫作,興趣變成專業,自覺寫作是快樂時光;相較下,因為家裡三代賣魚,繼承家業似乎只是不得不的被動選擇;所謂的融合,就是做著喜歡和擅長的事,管它是否斜槓。

作者小時候就是能讀書的孩子,遇到家境的困頓,也只能放棄學術的發展,然後賣魚兼寫作。就做自己吧!為了證明每一種職業都是專業,抗議魚販不是底層,不是低學歷(明明很多高學歷魚販),賣魚的專業也讓文字的專業參一腳。

二.所謂市場裡的社會心理學

「他流暢的說『再忙也要一起跟你尿尿』,這個哏太老,老到我都知道他是長輩,只好陪他尿尿。」(p.055)

與口吃順仔的尿尿樹情誼由此而生,然後魚販裡充滿著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觀察:被叫「背骨仔」從不翻臉的師徒默契、開著改裝March的鳳姐要讓小孩多睡一會兒、雇用一群單親媽媽展現女力的阿娥姐、80幾歲過年過節都會送米和水果的駱駝先生......。

賣魚,更賣人情味。

三.魚販歷練是人生歷練的縮影

「變成正職的魚販之前,我學會了什麼工作令我厭惡,同時學會了什麼令我嚮往。既然不愛的、討厭的都能做好,那還有什麼不能做呢?我這麼想。」(p.36)

這也是多數人生涯試探的模樣,家族事業,因為越靠近就越熟悉,一開始沒有喜不喜歡的問題,能做,擅長做,習慣做,好像最後也會喜歡做吧!由外而內的術業磨練,也正是人生歷練的抽樣。

市場裡做生意的磨練,那是我們一般人不熟悉的領域,譬如:賭放颱風假會無風無雨客人將蜂擁而來,萬一賭錯了進貨就成庫存,不是認賠殺出就是變貨底自己吃;或是透過觀察客人的模樣給出每日「魚」勢,客人多來幾次,「魚卜」沒有不準的。這些都是市場裡的絕學啊!(面相學嗎?)

四,魚販的陰暗面

「魚販特有的病,不止如此(腰傷),肝壞死、疲勞駕駛、腰酸背痛手拉傷、白帶魚咬傷、黑鯛刺傷、臭肚刺到痛死。職業病久了,病也成職業。」(p.141)

每個行業都有陰暗面,也就是那種潛藏的、不為人知、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書裡有兩個辛酸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一個是關於上述的職業病;另一個是關於賣魚販的作息辛苦,不但常常睡眠不足,甚至容易有車禍,而且和家人、朋友的作息也會不協調。

還有一篇「魚販孕事」也很心酸,講到結婚初始的不易受孕,看到中醫師所建議:「不要翹腳,不要吃冰,不要縱慾,吃甜吃鹹吃辣都不要」,這不是幽默,而是賣魚郎的心頭痛啊!為了懷孕,看醫生,不睡眠,整脊髓,放黑血,折騰的不只是女人,還有一個生活永遠很難常態的魚販。

五.生涯轉換的亮點

「阿原店裡掛著一幅『不時不食』,意思是指用季節相應的食材,時時應對,時時料理。」(p.108)

「貴人與小耳朵」篇章,作者陳述活了30歲又9個月,才知道不要讓自己硬吞不合時宜的苦。辛苦的人,必然都特別偏愛某些算命的指引,當作疏導和看開也是理所當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走到哪個臉部器官或是手相位置,只希望命已經走過耳朵了,硬要得到某些長輩緣的小耳朵,太累了。」。

因為作者讀五專時「藝術賞析」老師的看面相和手相,而反思自己三十而立的兩難和諷刺,當然就是父親一再嗜賭、欠債,而自己一再妥協、退讓,然後只能繼續賣魚和還債的惡性循環。

也許就是貴人相助吧!當長期和餐廳的廚師成為好朋友,作者所謂的:要花時間經營友誼,Line群的對話中私人關係才是重點,貴人自然而然適時出現而協助轉換跑道,「我賣的是友情。雖然友情換不來什麼錢。」擺脫克紹箕裘、父債子還,貴人往往是生涯轉換的亮點。

六.好好買魚就好之:偽魚販指南

「魚販的外在只需要斜背包加一雙雨鞋,內在的展演更為重點。」(p.98)

賣魚還是交給專業吧!別裝了!即使作者把魚販的行頭和know-how都告訴我們了,一旦,你走進氣味混雜、濕濕涼涼、充滿陌生魚種的魚攤,連買魚的基本自信都快沒有了!

大家普遍認識魚蝦概念不足!像「切掉魚頭」一篇描述一位為了公公養病,而發願吃素的媳婦,「要把頭和腹丟掉,魚頭和魚腹最多毒了,記得。」,我覺得好像有被擊中腦門,我偶而買全X的魚頭煮湯到底有沒有問題啊?

還好聽作者講座時,筆記了更多挑魚的秘訣,欸,或是禮貌啦!譬如:不要從尾巴抓魚、不要翻鰓、不要相信媒體說的看眼睛(冷凍一個禮拜還是一樣)、拿起來不要垂下去、老闆放身旁的魚都是在比較好的魚、不要吃黃魚因為是走私魚有染色......。

七.魚的記憶

「有次,拿一尾跟紅喉差不多海層的吃棘大眼鯛回阿公家清蒸,阿公不吃,我爸也不吃。頭大、眼睛大、鮮豔的紅,那不是中部人習慣的魚。那天我獨自一人吃一尾棘大眼鯛,那時我才知道魚的甜味有分地區、世代」(p.183)

食物有偏好,不只是味覺的問題,也是地區、世代、情感的偏好和認同,我讀著這本書時,也不斷在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究竟與吃魚有多少的交會?事實上,我的原生家庭除了過年過節餐桌上常出現的白鯧魚,其餘種類真的不多。

為什麼?魚的料理和習慣,或許一定跟喜不喜歡吃魚的長輩們有關,對的,回想起來,我的原生家庭不太喜歡吃魚,每次魚料理都是隔餐才開始吃,因為我們都是從其他道菜開始吃,魚,不是大菜,是不得已才吃。

所以不可思議的事,是多年後我們家幾個先後進門的媳婦,示範了吃魚是很日常的事,尤其是可以把連魚頭都吃得很乾淨時,我是震驚加目瞪口呆,太驚人了!所以,看到作者描述什麼魚好吃,什麼時候吃什麼魚,真是令人讚嘆啊!

八.有趣的視角切換

「若能回到童年,我會把每個水族箱都當成是一片海,有牆、有玻璃的海,回到那個看著金魚缸便能滿足,便覺得世界好美的童年。」(p.178)

很喜歡書裡關於「視角」的書寫,所謂「換位」的筆觸,這在散文和小說也是常有類似的運用,用對比的觀點,激出不同的火花。文學的趣味是也!在書裡「選魚的訣竅」和「去海生館的好日子」這兩篇,就有很精彩的描述。

「選魚的訣竅」一篇:老公的視角~「『我教你的,你不用』我回。『要選一條好魚,不如選一個好魚販』她說。」。老婆的視角~「那箱魚有黃的綠的藍的紅的,每拿出一尾,你都會說這叫什麼名字和牠們的產地。黃雞,澎湖,紅燒、清蒸、乾煎都好;藍的是青衣,澎湖,紅燒好;紅的是紅喉,烤的、煎的,都很貴喔。」魚販和家庭主婦觀點對比很有趣。

「去海生館的好日子」一篇,明明放假日,還被老婆硬拉去海生館看很膩很膩的魚~是活著游的魚!「海生館都是魚,我看膩了,她卻像是遠足的孩子感到新鮮。被關在水族箱的魚會有童年嗎?我回不到童年,救不起放在碗公裡的金魚,甚至以賣魚殺魚為業。」賣魚對比於觀光客欣賞魚,然後再拉到兒時杯子裡的小金魚,很有趣的視角切換。

九.借景抒懷的寫作就是療癒

「似蚵殼味的海、血味的海、狐臭的海。鹹鹹的海、無味的海。這些我都寫過,但我還是不能想像大姑的海。」(p.230)

輯三「三代魚販」,是完整呈現「借景」、「借物」抒情的好文章,把心裡的情感和寄託,從一個景、一個物建立溝渠,情感流動汨汨有聲,以文抒懷的好文。舉兩篇為例:

「弓魚」:懷念過世前癱瘓的阿公,病床前雙手無意識的揮動,「其實阿公的夢,不會是跳舞,是殺魚。我爸也知道。爸按了急救鈴,只為那雙乾枯魚骨的雙手不停揮舞,那雙手被拘束在鐵床圍,冷得像保魚鮮的冰,垂軟、變形、骷白、細枝,不是手了。」,待售半死不活的弓魚,也就是這個樣子!

「冰箱」:寫嗜賭如命的父親,以一個舊冰箱來譬喻父子情感的冷冽、發霉與擺弄,「他又在裡頭堆積他的食物,這間房子的所有物品,他都幻想是他的,不管有機無機、有命無命。他一直以為我也是他的物件,這間房子或說這個家,就是台冰箱,他將我冰在冷藏,涼涼冰冰的,隨時可以使用的狀態,情感可以是冷的,當有需要時加熱一下就好。」。

十.五感吃魚

「魚放上預好的烤網,瞬間烙上焦痕,味道上來,重到香腥難分。......將烤網翻面,油脂滑落,起了煙。肉變白,再烤一下下,跟傍晚天色一樣的黃。」(p.153)

從賣魚,慢慢進化到會煮魚,以及懂得如何吃魚;譬如:做成一夜干,文字裡是豐富的食物滋味,尤其是跟隨著作者感情之路的加溫,正好襯托魚的美味,恰如其分。

魚蝦海鮮的料理可以很多元,整個過程,融合視覺的、嗅覺的、味覺的、觸覺的、聽覺的滿足,不同的烹煮自然五感也不同,這很有趣,所以,由作者的女朋友(後來的老婆)來襯托,真的很剛好。

讓我想到小時候在鄉下溪邊長大,魚蝦成群的年代,接觸魚蝦和料理魚蝦的回憶,也是滿滿的五感體驗和滿足啊!尤其是那夾雜甜、鹹、焦、香的烤魚,最能吸引我們一大票永遠吃不飽的孩童們!五感的融合啊!家庭中最美好的成長滋味。

註1:照片是2/24我所參加的「武陵家長讀書會」辦理的講座,能和作者當面提問互動很開心。

註2:本週六(3/4)下午我加碼帶一場「偽魚販指南」小團讀書會,歡迎報名參加,請見~https://reurl.cc/pL1Mnr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7851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