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2/08 23:02:30瀏覽1547|回應1|推薦22 | |
歲末年終加上天寒地凍,總是令人特別擔心許多孤苦無依的老人。 手裡翻著日本「下流老人」的書,想起日前網路上很流行的一段影片,意思是提醒老人不要當「三等」的老人:等吃、等睡、等死!
不管是下流還是三等,真的很有感觸;說實話,從小我是被老人帶大的,深深感受:要老得很優雅,老得福壽安康,可沒那麼容易(或幸運)啊!一切得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配合,缺一不可。 排斥老是沒有用的,唯有勇敢面對老,唯有從年輕、從中年開始培養「面對老」的習慣,才是務實的人生態度。 美國是世界上百歲人瑞最多的國家,綜合洛杉磯老年病學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及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美國的百歲老人之所以長壽,是因為以下七項特質或習慣,剛好可供中年「臨老」修身養性的參考:
1、心態好
好的心態很重要,尤其是樂觀,一向被視為長壽的第一心態,維持良好的自我感覺,對生活和未來總是相信好的預期。
2、崇尚運動、健康飲食
長壽老人很多喜歡某些運動和益智遊戲,如高爾夫、填字、數獨、旅遊等,有些老人習慣也喜歡勞動,也許是園藝或去當志工。平日飲食則多注意健康。
3、普遍偏瘦
活到100歲的男性普遍血壓較低,體形偏瘦;大多數老人不吸菸;自然生育的女性比其他女性活到100歲的幾率高4倍。與同齡人相比,他們的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發病率低60%。
4、頭腦機敏
專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們將75位年齡在80歲以上的老人分為3組:天生勤於思考組、思維遲鈍組和受監督組。實驗結果顯示,天生勤思考組的血壓、記憶力和壽命都達到最佳指標。3年後,勤於思考組的老人都健在,思維遲鈍組死亡12.5%,受人監督組則有37.5%的人離世了。
5、很好處理壓力的能力
處理壓力免不了有情緒,但務實面對問題絕對是必要的,先面對問題才能不逃避地安撫好情緒,也許壓力感受有先天的因素,有的人特別容易焦慮,但處理壓力的能力絕對是後天可以培養出來的。
6、低神經質
性格開朗的人患痴呆症的機率低50%左右,還不易受外界壓力影響。這與他們大腦中的皮質醇水平偏低有關。有多項措施可以降低皮質醇水平,比如常冥想、喝紅茶、睡午覺等。
7、高外向性
在這些老人中,無論男女,都非常喜歡社交,並相信需要時朋友會向他們伸出援手。研究顯示長壽老人的子女與普通人相比性格更外向,「他們通常更善社交,容易建立友誼,把友誼視作『安全人際網絡』」。
(改寫自以下原文:https://kknews.cc/news/bqr8pj6.htm)l
另外,我自己再加入一項特質:
8、夢想
夢想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不應被視為日薄西山、七老八倒,譬如61歲的陸游寫的詩句「鏡裏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豪氣干雲,不輸青年,老人猶可懷抱壯志,中年豈可無膽追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