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無法接受你是同志,但不影響你是我的寶貝兒子
2017/10/12 16:18:46瀏覽964|回應0|推薦10

桃園高中 阿得老師
 
「......父親將我逐出了家門。陽光把我們那條小巷照得白花花的—片,我打著赤足拚命往巷外奔逃,跑到巷,回頭望去,父親正在我身後追趕著他那高大的身軀,搖搖晃晃,一隻手不停的揮動著他那管從前在大陸上當團長用的自衛槍;他那一頭花白的頭髮,根根倒豎,一雙血絲滿佈的眼睛,在射著怒火;他的聲音,悲憤,顫抖,嘎啞的喊道:畜生!畜生!」
 
白先勇的長篇小說「孽子」,是我認識同志文化的第一本「教科書」,真實、赤裸、逼視、糾葛,主角李青在小說一開頭,就是如此這般逼真地逃家,頭也不會地與父親決斷。
 
去年麥當勞「我喜歡男生」的廣告(https://youtu.be/khAphjd_M00),一個杯子,一隻筆的交會,父親以接納態度回映兒子的出櫃告白,溫暖轉折感動了無數的人,但,現實的人生常常並不是這麼的美好。
 
多年前曾經有一個來談個案,因為不小心被爸爸看到他上的網頁都是同志論壇,被迫出櫃後激起一連串的強烈衝突,情緒激動的他,躲在廁所用美工刀在手臂割了17條血痕,憤憤地跟我說:「那十七刀,是回敬爸爸17年來的養育之恩!」唉!可以理解這是多麼痛的出櫃代價!
 
同志的親子決裂故事常常都是一個樣!陳俊志導演在他那本生命書寫「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著作裡,陳述了類似的衝突和糾葛,當年因為陳導拍了一部同志電影而公開出櫃,沒想到他一進家門「父親要他跪在陳家祖宗牌位前懺悔,罵他敗壞門風,不知羞恥,大聲斥喝要他重新做人。」出櫃與衝突的代價就是,他之後三年再也不願踏進家門!
 
我自己有幾次接到來自同志傾向學生的家長求救電話,希望我這個輔導老師能幫幫他(她)的小孩改變性傾向,常常一句「讓他『變』正常吧!」使我錯愕不已。什麼是正常?誰來定義正常?不正常就不是你的小孩子嗎?為什麼要以你認為的「正常」來定義呢?有如此被視為「不正常」的性傾向,怎會有正常的親子關係呢?!
 
 
郭強生教授的「何不認真來悲傷」一書,呈現了出櫃後父母的不同反映,倒是很值得借鏡參照:爸爸是拒絕接受的,一句「這是我們『男女之間』的事,你們這種人懂什麼?」說明了如果你是個同志,就是非我族類了!相較之下,媽媽的回應「我和你爸決定,就把你當作殘障,我們有一個殘障的兒子,只能這樣了。」我無法接受你是個同志,但至少,我不否定你是我「兒子」的這個事實。
 
兒子(女兒)角色的形成,是遠在同志角色出現之前,這個親子關係是拋棄不了、割捨不掉的,親子情感血溶於水,無分同志與否,又何必硬要去推翻?
 
我常常鼓勵有此困擾的家長,我們是該與時俱進的,多做點認識同志的功課吧!然後再認真思考一下:如何面對同志小孩?如何互動?如何陪伴?其實,生活中大多數的時候,就是一般對待,可以關心同志的面向挺多的,孩子因為你的接納態度,也才不會離你越來越遠,你也就不會失去了一個小孩!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08768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