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聯解析】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2023/01/03 14:48:03瀏覽1727|回應0|推薦8

明  劉伯溫  《自勉聯》: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劉基(西元1311年~西元1375年),字 伯溫,浙江  青田人,故 時人 稱他 劉青田,明 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封 誠意伯,人們 又稱他 劉誠意。武宗 正德九年 追贈 太師,諡號 文成,

       他是 元末明初 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 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以 神機妙算、運籌帷幄 著稱於世。輔佐 明太祖 朱元璋 完成帝業、開創 明朝 並 保持國家安定,因而 馳名天下,被後人 比作 諸葛武侯(孔明)。至今 在中國大陸、港澳臺 乃至 東南亞、日韓等地 仍有 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注釋:

1. 豈能:怎能?那能?

2. 盡如人意: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宋·劉克莊《後村全集  李艮翁禮部 墓誌銘》:「然 議者 但以爲恩澤侯 挾貴臨民,安得 盡如人意。」

3. 盡:全。

4. 如:依照,符合。

5. 但求:只求。

6. 但求無愧我心:另一版本,但求無愧「吾」  心。

7. 無愧我心: 不愧對自己的內心。戰國時期 孟子的《孟子  盡心篇 上》: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意譯:

        人生在世匆匆數十載,世事那能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只求在撫心自問的時候,沒有愧對自己的內心。

賞析: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據說 來自 明朝 開國功臣 劉伯溫《自勉聯》,亦成為 很多人的座右銘。清朝大臣 林則徐 更 將此 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

        人的一生是否有意義?不在於 所追求的目標 有沒有實現,而在於 有沒有為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奮鬥過。堅持過,努力過,無悔無怨、無愧於心 已經很不錯了。

        南宋詞人 辛棄疾詞《賀新郎  用前韻再賦》嘆曰:「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名藝文家 豐子愷說:「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 」很多事情是 祈求不來的。

參考資料:

《不求盡如人意,但求問心無愧」

        人生的路 經歷過,才知道有短有長;人生的事 閱歷過,才知道有喜有傷;生活的滋味 品嘗過,才知道有苦有甜。人生 應該有所捨棄,但 不可捨棄快樂;人生有些東西 可以輸掉,但不可 輸掉心情。再多的糾結和彷徨,一笑置之一切隨緣;再多的挫折和滄桑,泰然處之,隨遇而安。

        寧靜,是一種心態。寧靜的心境,不是天生就有。它是一個人在閱遍了人情冷暖,嘗夠了世態炎涼,懂得了「月有陰晴圓缺」的道理之後,漸漸形成的一種淡定。生活不需過多的絢爛,生命終究將歸於平淡,塵世的歷練讓我們的內心不斷貼近本真,讓靈魂歸於成熟穩練。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32&aid=17802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