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孟子解析】 孔子成春秋 而亂臣賊子懼
2024/06/06 20:20:53瀏覽78|回應0|推薦7

《孟子》〈滕文公 下〉曰:

       「昔者 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孟子 生於周烈王 四年,卒於周赧王 二十六年(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名 軻,字 子輿,戰國時 鄒(今 山東 鄒城)人。魯國 貴族 孟孫氏的後裔。

孟子  提倡 王道、重 仁義、輕 功利、創 性善之說,孟子 繼承 並發揚光大 孔子的思想,成為 僅次於 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 與 孔子 合稱 「孔孟」。後世 尊為 「亞聖」。儒家 有所謂:「孔 曰 成仁,孟 曰 取義」。

《孟子》是 記載 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全書 有七篇,每篇 各 分上下,共 十四卷。篇名 依序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 篇名 取自 首章 開頭的幾個字,沒有 特定的含義。

《孟子》全書,主要 在闡揚 孔子以「仁」為中心 的學說,而 特別強調「義」字,建構了 儒家 仁義道德的完整思想體系。自 漢代起,《孟子》一書 已有很大的影響,到 北宋時 被列入為 儒家的經典。南宋 理學家 朱熹把 《論語、《 孟子》、《大學》、《中庸》合編 為 《四書集註》,更加 提昇《孟子》的地位。

注釋:

1.孔子: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孔子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2.春秋:是我國古代史類文學作品。又稱《春秋經》《麟經》或《麟史》等。

3.亂臣:叛逆的臣子。

4.賊子:不孝的子孫。

5.亂臣賊子:也泛指圖謀不軌,作亂造反的人。

6.懼:害怕。

意譯:

從前夏禹治平洪水而天下太平 ;周公摒絕了夷狄,驅逐了猛獸,百姓才得安寧;孔子作成了春秋,亂臣賊子才知道畏懼。。

解析:

《春秋》或許真是孔子所作的書吧,但那樣簡單的備忘錄,在二百四十二年的行事當中記下了「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與其說足以使「亂臣賊子懼」,無寧是足以使暴君污吏懼怕。。

《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它是《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現存版本據傳是由孔子修訂而成。

參考資料:

《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32&aid=18061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