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09 15:45:50瀏覽383|回應0|推薦5 | |
一、《尚書》內容簡介 《尚書》又稱《書》、《書經》,爲一部 多體裁文獻 匯編,是 中國 現存最早的史書。 《尚書》分爲《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 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又稱《書經》,相傳 由孔子編選而成,傳本 有些篇是 後人 追述補充進去的。《尚書》是研究 中國 古代歷史和政治思想的重要史料。 二、《尚書》成書過程 「尚」即 上古、前代;「書」意指 政府文書,換句話說《尚書》內的篇章,本為古代的官方文書檔案。從今天所能見到的篇目看來,《尚書》所包含的文獻,時間上起〈堯典〉(記 堯禪讓舜時之事)、下至〈秦誓〉(記 秦穆公之時事),縱貫 夏、商、周三代。漢代學者認為,這類 自古流傳下來的文獻本來有很多,經過孔子 整理、刪定出 具重要意義的篇章,最後 成為《尚書》。 只是,現代學者 大多認為,《尚書》並不是 同一時間完成的,其中 很多篇章(特別是 夏商時代的文書),應該是 後人的追記,所以《尚書》內的文字,大部分應該是 成於西周時代,少部分 則寫於春秋戰國時期。 不過,今天所看到的《尚書》,實際上 摻有後人的偽作,是 十三經中情況最複雜的。 三、《尚書》的版本 1.「今文《尚書》」 《漢書· 藝文志》説:「《尚書》原有100篇,孔子 編纂併為之作序。」秦始皇 統一中國後,頒佈《焚書令》,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 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 幾乎全部被焚燬。漢代 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 伏生口授、用漢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28篇,人們 稱之為《今文尚書》。 2.「古文《尚書》」 西漢中期以後,民間 又陸續發現前人偷藏起來的《尚書》。其中 數量最大的一批出於 孔子故居;武帝時代,魯恭王 想要擴建宅邸,將孔子故居的外牆打掉,結果 竟然發現了一批古代典籍,其中包括《禮記》、《論語》、《孝經》、以及《尚書》。由於 都是戰國時代的文字,所以 交由博士 孔安國解讀,而孔安國 便從中整理出《尚書》三十五篇,稱為「古文《尚書》」,可是,古文《尚書》沒有被納入官學,民間也不太重視,古文《尚書》在永嘉之亂 亡佚了。, 3.「現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 到了東晉,豫章內史 梅賾 又發現了一部《尚書》,總計 五十八篇。包括《今文尚書》33篇(梅賾從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偽《古文尚書》25篇 。唐太宗時,孔穎達 奉詔撰《尚書正義》,就是 用 古今文真偽 混合的本子。 現存版本中 真偽參半。一般認爲《今文尚書》中《周書》的《牧誓》到《呂刑》十六篇是 西周真實史料,《文侯之命》、《費誓》和《秦誓》爲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較早的《堯典》、《皋陶謨》、《禹貢》反而 是 戰國編寫的古史資料。《古文尚書》總體 認爲 是晉代 梅賾偽造,但 也存有爭議。後來《十三經》中的《尚書》,是《今文尚書》與梅氏偽書《古文尚書》的合編。 四、現存版本的內容 《十三經》中的《尚書》五十八篇 涉及的時代,全書內容 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 1.「虞書(5篇)」包括〈堯典〉、〈舜典〉、〈大禹謨〉、〈皐陶謨〉、〈益稷〉 2.「夏書(4篇)」、包括〈禹貢〉、〈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3.「商書(17篇)」包括〈湯誓〉、〈仲虺之誥〉、〈湯誥〉、〈伊訓〉、〈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盤庚上〉、〈盤庚中〉、〈盤庚下〉、〈說命上〉、〈說命中〉、〈說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4.「周書(32篇)」包括〈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成〉、〈洪範〉、〈旅獒〉、〈金縢〉、〈大誥〉、〈微子之命〉、〈康誥〉、〈酒誥〉、〈梓材〉、〈召誥〉、〈洛誥〉、〈多士〉、〈無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陳〉、〈顧命〉、〈康王之誥〉、〈畢命〉、〈君牙〉、〈冏命〉、〈呂刑〉、〈文侯之命〉、〈費誓〉、〈秦誓〉。 五、《尚書》中的文體 1.典,記述帝王言行,以作後代常法,如《堯典》。 六、《尚書》的價值 由於《尚書》本為官方文書,因此除了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更富含先秦的政治思想。孔子曾經引用《書》來表明自己對於出處進退的想法[《論語.為政》],更以《書》來教學,因此《尚書》中許多重要精神為儒家學者所繼承、發揚,成為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礎。孔子就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儒家思想裡,外王是內聖功夫的推展,也是儒者對社會人群的關懷。《尚書》中的政治思想,正可看到這一面。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