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5/03 13:08:54瀏覽865|回應0|推薦2 | |
《尚書 夏書》(五子之歌): 「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尚書》又稱《書》、《書經》,爲一部 多體裁文獻 匯編,是 中國 現存最早的史書。分爲《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 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 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相傳 由孔子編選而成,傳本 有些篇是 後人 追述補充進去的。 注釋 1.夏書: 記敘了 中國夏朝的史料。 2.五子之歌:夏朝 大禹之孫 太康,因為沒有德行,耽於享樂,荒廢政務,人民不堪其苦,有窮國君羿,乘太康狩獵之際,出兵阻止太康返國。太康的五個弟弟 就以太康為鑑,記取 先祖大禹之遺訓,作成「五子之歌」。 3.民惟邦本:另一版本,民為邦本。 4.惟:唯獨。 5.邦:國。 6.本:根本、根基。 意譯: 祖先早就傳下訓誡,君王應親近百姓,不可視百姓為卑下之人,人民是國家的根基,只有根基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解析: 《尚書 夏書》(五子之歌):這篇歌詞是大禹的五位孫子在被放逐途中回憶皇祖訓誡。抒發怨憤之情的文章,文章首句就說:「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歷數中國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敗、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顛撲不破的歷史真理。為政者更應認識到這一點,敬畏民眾、敬畏民眾賦予的權力。 參考資料: 國家的構成要素 有四:人民、土地、政府與主權;而四者之中 以人民為首要,無人民則土地荒廢,政府無法組成,主權亦無從行使。國家 為人民之集合體,古聖先賢深明此理,闡揚「國之本在民」的理念。如〔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大學〕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這些民本思想的重點,就在 執政者首應尊重民意,為民謀福。觀之 歷代政治,順民則昌,逆民則亡。君王 仁民愛物,視民為國之瑰寶,則天下大治;反之,君王 倒行逆施,視民為草芥,人民離心,則國必亡。「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哲理,是 中國政治哲學的正統思想。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