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26 20:29:35瀏覽7875|回應0|推薦0 | |
中國小說的流變_概說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古懸字,高也。是說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這裡的「小說」,是指瑣碎淺薄的言論,小道理,與作為文學體裁的「小說」並不相同。然後漢藝文志列「小說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第一次承認小說是一種獨立的學術流派,並解釋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敗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小說是民間稍有知識的人創造的,是居高位的所不為的;「小說」又街談巷語、道聽途說,具有虛構性。漢魏六朝的小說,還只是粗陳梗概,多為記錄民間流傳的故事,這是中國小說的早期形態。由是兩漢是迷信盛興的時代,漢代的小說和傳說,都不同程度地受了這種思想的影響。 關於「小說」的起源,以往學者常常籠統言之,由於各人的看法不同,所以說法各異,以下介紹幾種說法: (1) (2)小說起源於漢武帝時的方士,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漢代張衡的《西京賦》:「匪惟翫好,乃有秘書,小說九百,末自虞初,從容之求,實俟實儲。」薛綜注曰:「小說,醫巫厭祝之術,凡九百四十三篇,言九百,舉大數也。」就是說武帝時方士,則小說興於武帝時矣。 (3)《漢書˙藝文志》提倡的「小說家出於稗官說」:在古代官制中,士是公卿大夫以下地位最低的官,故通稱小官或稗官,其職掌也明確。古代政治制度中,君王聽諫是很重要的事,而士的專職,是採傳言於市,問謗譽於路,了解平民百姓的喜怒哀樂與願望呼聲,這正是《漢志》所謂的「街談巷語,道聽塗說」,並把它傳達給上一級官吏,以作為君主決策的依據,這就是「士傳民語」。士所傳達的內容必然廣而雜,無所不包又往往淺薄瑣碎,士在記錄這些民語的過程中,必然有所選擇整理,他最後交給上官、誦於朝廷的應該就是小說最初的形態。 ◎感謝段譽老師的資料整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