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25 21:45:02瀏覽11289|回應0|推薦2 | |
詩大序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 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繫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愛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毛詩序語譯: 《關雎》這首詩,詠歎的是后妃之德,爲《國風》的開篇,是有關勸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詩篇,所以用之於人民,用之於國家,(供勸告教化之用)。風,就是“諷”,就是“教”。“諷”是委婉勸告以打動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 詩,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裏是“志”,發出來成爲優美的言語就是“詩”。情感鼓蕩在人心中,就會通過言語表達出來;如果言語不足以表達感情,就會通過嗟歎來表達;如果嗟歎不足以表達感情,就會通過歌唱來表達;如果歌唱不足以表達感情,就會情不自禁地通過手舞足蹈來表達。 情感通過宮商之聲表達出來,聲聲相應而成韻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靜而愉悅,它所反映的社會政治也平和;亂世之音怨恨而憤怒,它所反映的社會政治也乖戾;亡國之音哀婉而憂思,它所反映的民風民俗也困苦。所以要端正得失、驚動天地、感動鬼神,詩歌是最貼近不過得了。先王就是用它來治理夫婦、成就孝敬、敦厚人倫、純美人文教化以及移風易俗的。 所以《詩經》有“六義”,一叫“風”,二叫“賦”,三叫“比”,四叫“興”,五叫“雅”,六叫“頌”。上則人君以“風”來教化臣民,下則臣民以“風”來勸告人君,通過詩文來含蓄而溫婉地批評和勸諫,從而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所以叫“風”。待到王道衰微、禮義荒廢、政教散失以及國家的政治和習俗相異有別時,於是失去《風》《雅》之正的詩歌就出現了。 (采詩的)國之史官是明曉於人君之善惡得失的。(詩人)傷懷於人倫的廢棄,哀歎於法政的苛刻,作詩來吟詠心中的情性,以委婉地諷喻、勸戒人君,這是通達於世事的變遷和感懷於舊時的風俗啊。所以“變風”之詩是發乎人的情性而又合於人之禮義的。發乎情感,是百姓的生性所致啊;合乎禮義而止,是先王的教化所致啊。一國之政事都寄託於一人之心,這樣作的詩就叫“風”;說天下之政事而觀察發現四方之習俗,這樣作的詩就叫“雅”。雅,就是正,是說王道政治的興衰變廢的。政治有大有小,所以有《小雅》和《大雅》。頌,是比擬和讚美盛大之德的容貌,以人間萬物群生的各得其所來虔敬地告訴神明。——風、小雅、大雅、頌,叫做“四始”,《詩》的義理全都在這些四類裏面了。 《關睢》至《麟趾》等篇的教化,是王者之風,所以都在周公名下,叫《周南》;“南”,是王者教化自北方而流布於南方的意思。而《鵲巢》至《騶虞》等篇的美德,是諸侯之風,是先王用以教導百姓的,所以都在召公名下,叫《召公》。《周南》、《召南》,是正始之大道,是王化之根本。所以《關睢》的意思是樂意得到淑女以配君子,也就是憂慮君子進舉賢德而不要一味沈溺於美色。留戀窈窕之女而思慕賢德之才,這樣無傷於善道,就是《關睢》之篇的要義啊!
補充說明 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 ◎風、雅、頌 《風》又稱《國風》,一共有15組,「風」本是樂曲的統稱。15組國風並不是15個國家的樂曲,而是十幾個地區的樂曲。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檜、齊、魏、唐、秦、豳、陳、曹的樂歌,共160篇。國風是當時當地流行的歌曲,帶有地方色彩。從內容上說,大多數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但是也有個別貴族。 對於《雅》的認識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音樂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樂的區別。也有人說「雅」與「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稱呼。還有觀點認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樂。《雅》共105篇,分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政治方面的,有讚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但是沒有情詩。 《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讚美治者功德的樂曲,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認為可能是西周時的作品、多作於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魯頌》4篇,認為可能是魯僖公時的作品;《商頌》則認為是春秋以前宋國的作品。 ◎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賦」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比」是打比方,用一個事物比喻另一個事物。「興」是從一個事物聯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西漢初年,傳授詩經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魯國人申公,一是齊國人轅固,一是燕國人韓嬰。但是這三家著作除《韓詩外傳》,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詩。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現存的毛詩每篇都有一個題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現在一般都認為解說文字除少數幾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詩序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古人做詩、寫文章用典都愛用裡面的解釋。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