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翻譯~《文心雕龍.原道》
2007/10/12 00:10:03瀏覽7111|回應0|推薦0

《文心雕龍.原道》

一、第一段

  (一)語譯

  文的作用,實在關係重大啊!它是和天地同時發生的。這話怎麼說呢?當渾沌初開之時,天玄地黃,五色間雜,圓者為天,方者為地,劃分成兩種不同的形體。日月更迭,周而復始,就像兩塊重疊的璧玉,照耀著天空美麗的景像;山川河流,綺麗煥發,鋪陳出大地條理井然的形狀;這不就是自然的文采嗎?我們仰視天空的日月光華,俯察大地的山川美章,天高地卑,已有定位,而陰陽兩極,就由此產生了。萬物之中,唯獨人類深悟此理,而參與天地之間。究其所以如此,因為人乃天地間靈氣聚合而成的,與天地合稱三才。人,不僅綜合了五行的秀氣,更是本乎天地之心而生。心意既生,為了表情達意,語言因而成立;有了語言之後,就產生了文章,這是自然的現象啊!自然的文采,除天地日月山川之外,推而至於其他的動植物,都有它們各自的文采;譬如龍鳳,以其麟羽之美,呈現吉祥的瑞兆。虎豹以斑爛的毛色,構成威武的雄姿;雲霞散發的五光十色,就是畫師的生花妙筆,也趕不上它的綺麗;草木開放的花朵,那美麗的色彩,更不必依賴織錦匠人的奇妙技巧,它們哪裏是故作裝飾呢?不過是表現自然的文采罷了。至於輕風吹過樹林,所造成的聲響,其音韻的調和悅耳,有如竽瑟的齊奏;流泉沖激著岩石,所造成的旋律,其音色的和諧,就像鐘磬的合奏。由以上所舉的例子看來,凡是具有形體的事物,必能產生美麗的文采,出自天籟的一切音響,都構成動聽的樂章。試想,這些沒有靈性之物,尚且有茂盛的文采,而具備天地之心的人類,難道就沒有文采嗎?

  (二)段落重點

  首段說明文原於道,其中又分三節;先標文德合乎天地之義,是文之原於道。次論人心參兩儀之理,是心之原於道。末推闡無心之物,所以聲采並茂者,莫非自然。

二、第二段

  (一)語譯

  我國人文的起源,開始於太古時代。而深入闡揚這種神明自然的作品,實以易經的卦象為最先。伏羲氏開始畫八卦,仲尼最後作十翼。十翼之中只有乾坤兩個卦位,單獨制作文言,闡揚它的精義。可見言詞必須具有文采,始足以表達人類的感情,這就是所謂的天地之心啊!至於傳說中「龍馬負圖」的事,則河圖的內容,實已包含在八卦之中;「神龜負書」的傳說,則洛書的精蘊,也已蘊藏在洪範九疇之內。其他如玉版上雕刻的金字,竹簡上書寫的丹文,這些事物的發生,究竟是誰主持的呢?如果窮溯其源,也不過是神明自然的現象罷了。

  (二)段落重點

  次段言太極,易象為人文之肇始,河圖、洛書無非為神明自然所主宰。

三、第三段

  (一)語譯

  自從我們的祖先,以書契代替結繩紀事以來,文字的功用,才大為顯著。炎帝、伏犧時代的遺文墜事,都記載在三墳之中。然而由於年代久遠,當時的聲教文采,至今已無法追述。到了唐堯、虞舜,當時的文物制度,真是光輝燦爛,盛極一時。皐陶的「元首」之歌,是以吟詠歌唱的方式,來表達內心情感的發端;益稷向舜陳述的治國大計,也給後人敷陳奏進,垂示了風範。夏后氏興,由於他平治洪水,勳業彪炳,九種政治的設施,都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的頒行,因此受到萬民的歌頌對擁戴。其勳德功業,益增文章的繁縟。到了商、周二朝,文章更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文采之盛,往往超過了他的本質;詩經就是一個例子,它影響所及,使文采之美日新又新,歷久不衰。當文王被囚羑里時,以他的憂患意識,潛心推演,易經的卦辭、爻辭,方才燦然大備。但由於其中文理、辭采,複疊隱晦,因此精言奧義,十分深遠。加以周公旦多才多藝,更發揚了文王偉大的功烈。他制作詩歌,整理商頌,並修改前代一切的文物制度。至孔夫子出出,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集往聖之大成,較之前哲,尤為傑出;於是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陶鎔六經,卓然有成。其對中國上古文化的整理與發揚,始終其事,體系一貫,就像音樂演奏時,集金鐘玉磬的大成一樣。在文學方面,不但提煉了人類的至情至性,又組織語言與辭令。所以孔子在中國人文方面的偉大教化,正如同傳道的鐸聲響起,雖在千里以外的人們,都願意趕來歸服。他的思想精博,就如同山珍海味的宴席,可流傳萬世,影響無窮。他不僅描繪了天地的光輝,傳述了自然的文采,同時也曉喻了生民的耳目,啟迪了百姓的智慧,使大家耳聰目明,洞悉事理啊!

  (二)段落重點

  第三段敘述有文字以來,中經三皇、五帝、夏、商、周以至孔子,始鎔鑄六經,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

四、第四段

  (一)語譯

  於是上自伏羲,下及孔子,無論遠古聖哲的創立典章,或孔子的追述先賢遺訓,他們無一不是推本天地自然的精神,敷陳文章;窮究神明之理,做為設教立說的根據。並採取法象於河圖洛書,詢問術數於著草龜甲,上觀天地自然之文,以究明各種變易;下考詩書禮樂之說,以完成教化。如此,由自然之文,迴映到人為之文,明其所以,察其所由,然後才能統治天下,制定永久不變的大法,並從而發揮事業,顯揚文辭教義的功能。由此可知,自然之道,必須依賴著聖人的智慧,才能垂示它的文章,而聖人也必須藉著文章,才能闡明自然之道。因此,我們觀覽聖賢垂示的經典,對於應事接物,自能觸類旁通,肆應無窮。至於它在日常生活裏的妙用,那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易經繫辭上說:「鼓動天下人心者,在於文辭。」文辭之所以能發揮鼓動天下人心的效用,究其原因,在於它上合自然之道的緣故啊!

  (二)段落重點

  末段論道與文相關,中涵二義:一、言道沿聖以垂文。二、言聖因文以明道。蓋自然道妙,非聖不彰;聖哲鴻文,非道不立。

五、贊

  (一)語譯

  總而言之,自然的精神,是微妙難測的,古聖先哲設教立說,才使這種神明自然之道,大放異采。於是仁孝的論理道德,亦因聖人的宣揚,而獲得了高度的發揮。龍馬負圖,呈現了文字的形體,洛龜負書,吐露了文章的風貌。當我們仰觀自然文采的變化時,大家更應該起而效法,來充實人文的內涵啊!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yens&aid=129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