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軟蛋危機
2013/12/12 15:16:57瀏覽2383|回應17|推薦262

   數年前,高雄,大立百貨公司附近的大街上,車輛行人穿梭來往。一名重度殘障,衣著容貌髒穢的男子在路上爬行。不是士兵那般在林地上的快速匍匐,而是一手的拖鞋先前置,另一手的拖鞋再跟行,並以拖鞋為兩手肘的襯墊,支撐下半身在柏油路上吃力地往前拖曳。究竟該男子是自立更生地販賣著什麼,還是另種形態的乞討,已不複記憶。這情形若發生在五十年前的台灣,尚可找得到容忍的藉口,然而二十世紀末有著百萬人口的港都,竟允許目睹如此破敗的景象,不禁令人強烈質疑,究竟是社會機制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文/顏敏如 Yen Minju (舊文)

 
    數年前,高雄,大立百貨公司附近的大街上,車輛行人穿梭來往。一名重度殘障,衣著容貌髒穢的男子在路上爬行。不是士兵那般在林地上的快速匍匐,而是一手的拖鞋先前置,另一手的拖鞋再跟行,並以拖鞋為兩手肘的襯墊,支撐下半身在柏油路上吃力地往前拖曳。究竟該男子是自立更生地販賣著什麼,還是另種形態的乞討,已不複記憶。這情形若發生在五十年前的台灣,尚可找得到容忍的藉口,然而二十世紀末有著百萬人口的港都,竟允許目睹如此破敗的景象,不禁令人強烈質疑,究竟是社會機制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瑞士,蘇黎世附近的一名三十五歲女子,獨居一間三房一廳的公寓,養著兩隻貓一隻狗,每天開著一部半新舊的福斯車上下班。她原是醫院裡的護士,近來不明原因地患上精神疾病,經診斷為憂鬱症,醫生判定她不適合繼續工作。現在她可先支領原來全薪的百分之八十,做為生活費,一段時間後,病情若無好轉,無法從事原來的工作,其轉業所需的再教育費用,將由殘障保險接手。前些日子她剛請人新裝一部電腦,目前賦閒在家,大玩線上遊戲…



    對弱勢者的服務品質是衡量一社會是否發展先進的重要指標。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取得相當均勢的瑞士,是高所得國家之一,絕對有能力對國內同胞做週延的照顧,然而近來卻開始有人對殘障判定標準與殘障給付規格提出批評,其由來不是瑞士街頭出現了殘障行乞者,而是有資料顯示,整個瑞士正逐漸淪為殘障國家!

    1960年瑞士開辦殘障保險,1990年的殘障保險支出是四十億瑞郎(和台幣約1與25之比),至今則增加到一百億瑞郎,每年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的成長,是全世界竄升最快的殘障保險增加率,引起國際間的注意。目前瑞士五十至五十四歲的人口中,每十人就有一個領取殘障保險金。所謂「不適合就業市場」的人口,每十至十二年呈倍數增加,換句話說,瑞士社會正在「殘障化」。

    殘障情況增加最多的,不是職業傷害,不是職場意外,也不是交通事故所導致的肢體殘缺或器官病變,而是耗時費日、不易診斷的精神性疾病或心理痛苦所引發「骨骼與行動器官」,亦即一般人統稱的「背痛」症狀。心志疾病並不是突然快速增加,而是現代人習慣以醫學術語來描述,或以醫學方法來干預生活的結果。亦即,當一個人患有「骨骼與行動器官」的毛病,就必定沒有好的生活品質。在好品質是瑞士生活最高標準的共識下,此人必定要就醫(骨科、神經科或心理醫生),以改善生活,然而真正產生「背痛」的緣由卻乏人問津。

    瑞士的新兵有四分之一被謔稱為「軟蛋」(幾乎是台灣草莓族的相關語),不適合當兵的人數在過去十至十二年之間增加兩倍,年輕人的殘障保險比例也跟著倍數成長。這些人的症狀往往介於精神病與身心學病徵(研究心理對疾病的影響)的模糊地帶。因精神疾病而被除役的人當中,有百分之八十從未接受過精神治療,換句話說,這些人在平常生活中根本沒病,一到軍中卻突然出現精神病徵兆,其潛在的原因便耐人尋味了。

    曾經有幅漫畫很傳神地點出,在優渥環境中長大的娃娃兵,如何不堪一擊,需要特殊保護:一架軍機旁,圍滿了因戰況吃緊,帶著行囊等著疏散的人群,一名軍官伸長脖子高喊「兒童、婦女及瑞士士兵先上機…」。漫畫是瑞士人自己的傑作,可見得,此一社會問題的嚴重性並不是無人知曉,只是要扭轉當前的情況,絕非一蹴可及。這些被過度喝護「媽媽的小兒子」,是否有能力接續甚或發揚他們父執輩對瑞士社會辛勤經營的成果,似乎已經是可以看得到負面答案的巨大挑戰。

    和軍中相呼應,社會上的情形則是,有許多在台灣找朋友懇談、找社會機構諮詢、藉宗教活動抒發負面情緒的情況,在瑞士往往是由各類精神與心理醫師接手的「病例」。專業人士原本就索價甚高,若是加開和緩「病情」的藥劑,所要支付超標準的健保費,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另種使自己開脫卻間接加重社會負擔的技巧是,在景氣差時,雇主特別容易將健康受損的員工虛報為殘障。逼人提早退休又可以不付退休金的簡便辦法,便是把人歸為殘障案例,而由殘障保險金給付。事實上,許多心理異常的症狀並非就是精神疾病,而往往是性格缺乏鬥志,不曾歷經磨練,無法因應困頓難局所衍生的缺失。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偏頗,不致力培養個人忍受挫折、奮戰不懈的生存能力,其惡果則要由整個國家負擔。而大量金錢流入與殘障無關的健康折損事例,至今仍是經濟學尚未踫觸的領域。

    瑞士雖有對殘障的判斷標準,卻很理論化。許多接受支助者的症狀是難以診斷出病因的頭痛、失眠、昏眩、疲倦、無法專心等等,到底這些是疑心病者,是裝病者,還是真正的病患;到底是因身體受損而導致精神疾病,或者焦慮的情況是引發殘障的原因,並不容易判別;究竟是先有人格偏差傾向,在意外事件後顯露出來,還是先發生意外,無法承擔,才導致性情丕變,是個「雞先於蛋,或蛋先於雞」的無解題。此外,殘障保險加上養老金比失業救濟金還要有吸引力的事實,讓人願意殘缺一生過日子。前者可支領一輩子,後者只每個月支付原有薪資的百分之七十,四百天後即停止,此一懸殊差異無疑是對「潛在性殘障者」最大的鼓勵。

    背痛或精神上的疾病容易做假,保險或救助金額愈高,人就愈有興趣生病。在瑞士,任何人都可不斷更換醫生,直到找著一個願意證明他生病的「良醫」。一般對這些「不想」做事的人,醫生要釐清他們究竟「能不能要」做事,治療師則幫他們「願意要」做事,如此的診治程序曠日費時,所需的費用自是難以估計。

    瑞士國內充斥為數可觀孤寂生活的老人,以及在各種年齡層均佔有相當比例的獨居者,寂寞而缺乏生活目標的事實,或許可以解釋在家庭醫師處就診的人,將近二分之一被判斷為憂鬱患者的部份原因。當人們對疾病的概念愈來愈模糊,憂鬱流行方興未艾,憂鬱症也就榮登為瑞士的全民性疾病。此種可能由心志引發的生命失調現象雖已打破世界記錄,卻不是瑞士境內的公共議題。

    在港都大街上爬行的男子已邈無蹤影,或許可視為台灣社會的進步。豢養不吵不鬧四肢健全的軟蛋,以及不敢質問為何殘障者迅速增加的禁忌,正是瑞士社會最大的隱憂。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minju&aid=692953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石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歐洲乞丐
2013/12/19 21:05
二十餘年前在歐洲曾見過許多「斯文乞丐」,足蹬皮鞋,穿西裝、打領帶,或跪或站,在人潮擁擠的街角及地鐵乞討。歐洲真正的「職業乞丐」可能非部分的吉普賽人莫屬了,他們生活於紅塵萬丈中卻瀟灑無憂,甘淪為下民,以乞討為終身職志,在馬德里鬧區我曾被手抱小嬰兒的吉普賽婦女當街扒走錢包,在巴黎地鐵裡也遇過,幸好眼明手快即時搶回來。
文筆分析精闢,讀後獲益良多。
顏敏如(yenminju) 於 2013-12-21 17:26 回覆:

西歐國家的「斯文」乞丐,有些是吸毒者,有些是東歐來的,當然也有其他各種情況。

對於把所有吉普賽人都以一種情況概括,我有所保留。吉普賽人有他們的民族性格,就像台灣有自己的民族性格一樣。也因此,把某一民族、某一國家的人只以一種概念攏括,容易造成以偏概全,對自己不利。不是嗎?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感想
2013/12/19 13:16

福利太好  的確能養出一堆投機者. 台灣多年前就有人叫嚷要讓台灣成為東方瑞士 , 現在健保面臨崩潰 ,老人福利在縮水 , 軍公教支領70%國家預算 ,是社會消費主力 . 所以 , 有人爬行或冒充輪椅客行乞或推銷 ,那就不奇怪了 .

以前的乞者至少會一手月琴彈奏 ,像似現在的街頭表演. 如今的乞者多騙術 .瑞士人冒充殘障或自甘軟蛋 , 與詐騙又何異 ?

 

顏敏如(yenminju) 於 2013-12-21 17:17 回覆:
「福利」是資源分配的項目之一,是所有已經上軌道國家的棘手工作。

冠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假多
2013/12/17 20:42

我被騙過  所以有些是假的

 

顏敏如(yenminju) 於 2013-12-18 04:54 回覆:
有很多例子確實是真假難辨。

思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些是造假的
2013/12/16 16:42
我曾在菜市場見一嚴重爬行乞憐的殘障者
過幾天又在路上見他健康站立街頭
看得我→傻眼
顏敏如(yenminju) 於 2013-12-16 23:47 回覆:

那麼就應該立即舉報,因為:

1)可以免得其他人受騙

2) 你怎麼可以被他耍了!

3) 看看國家對這類事情怎麼處理


金雀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類共同的複雜難題
2013/12/15 16:05
有感作者精闢的觀察與分析,讓人發現瑞士該國所面對殘障保險福利制度的難題,無不是當今世上許多國家的社會現象。

深思細量之,其實各國政府或多或少,都朝向此類似問題發展,相關之單位也正深感困擾。就以我國社會福利預算,每年都高過於教育文化、經濟建設,乃至於國防安全預算之上,高居國家各項預算的第一名。可惜 社會動亂依然高度存在,誠然背後問題錯綜複雜,但是福利政策就如瑞士此國一般,或許我們還存在有許多可能的改變空間。

瑞士之福利制度,曾被許多國家視為良善與學習的,今天竟出現許多被私慾踐踏的現象,可說無從預料。如此窘境,因社會價值分岐與財政難以支撐之下,更加無可後繼,其後續發展,可預期將因面臨種種嚴格條件之限制,必須朝修正之路上前進。

前後文觀之而分析,會發現這一切其實都屬正常之現象。因為制度始終跟著「人性」而設計與發展,人性原本就充滿 「不做而食」 的念頭。它古今皆同,只是潛藏於或深或淺之程度裡面。所以一項攸關全民與國家發展之制度,是必要經過通盤的嚴格與緊密設計,不能一時草率而為。並非自認為高度民主的文明國家,或礙於一方政治主張或選票訴求,或盲目的朝向個別差異與獨特需求,而過於忽略群體之考量。這是中西思想差異,當今已走到融合之階段,於此不用贅言。

我們在科學實驗與日常經驗上發現,過度經過人為刻意照顧與保護的生命體,不管是人類或者動物,常顯脆弱。唯有通過自然環境的考驗,才能堅強;以及適才適性下,才能夠活著真正的坦然與踏實;真正自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才能明白彰顯。

生命充滿自我演化,天生自我會安排。他會視階段性的需要而發展,有些緩慢、有些快速,各有差別。別人無從察覺,甚或強迫為之,都難以有所成效。我們總會在自己的週遭,親戚朋友的孩子們的教育上,發現此學習的不同現象。

有些人適合用雙手之觸覺感官來學習,才能真正經驗,成就豐富之人生。例如:當今台灣社會,因應父母與官方的教育意識形態,設計出呆板學程,強迫全體學生集合於冰冷教室,用符號或抽象背誦式之教育方式學習,沒能給他真正需要與想要的職業學習環境,反而常常造成傷害,阻礙他的人生發展。

有些人一錯再錯,就是不能學會做人;乃至於屢次殺人放火毫無悔意,其實人品已是禽獸等級,難以視同為人類,再享之以人權。一味的以正常人之思維看待,反而會對其個體生命與團體人權,產生徹底與無可彌補的傷害與可能的嚴重後果。

近代,由於西方「經驗主義」強力影響所及之下,遮蓋住「真相與知識」發掘與證實的多元方法。 「生命觀與價值觀」普遍遭受到徹底的嚴重扭曲,不管是教育、文化、意識……等等各面相,連周全的福利制度,都受到嚴重偏失,致使社會問題叢生不窮、代價更加高昂,政府施政管理也困難重重。號稱文明最先進的歐美諸國,其社會經濟問題,便面臨層出不窮的空前窘境,有待我們深思。

昔日引領進步、思潮不斷的歐美世界,已然失去為東方國家所貴為努力學習之地位。如今,我們恐怕只有朝向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走去,不再處處以歐美為榜樣,而事事盲目的遵守依循。取而代之,將以發展屬於合乎自我文化傳統與現實需要的制度與標準,才能夠真正產生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做法來。一種更適合人類生命演化與生活發展的制度,避免不再遭受「瑞士式軟蛋」或「台灣式草莓」之毒化,以解決人類子代,所將面臨的生存危機。是幸!
顏敏如(yenminju) 於 2013-12-17 01:44 回覆:

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力,可以部份取決於,這個國家對弱者做了什麼(聖經中所提,為最小的兄弟所做的…)。從這理念出發,付諸實行時必須有方法與步驟,也就是從信仰或信念領域,過渡到科學領域。所以,怎麼定義「弱」?某人「為什麼弱」?就成了是否可以收入社會福利框架必須先討論的議題。

人類朝著讓自己舒適、方便的方向發展。「我自己多累點,將來孩子就不會像我這麼辛苦」是個普遍的模式,只有少數人選擇「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內容的做法。

「福利社會」有不同的形態與重點,必須適合國家財力與民族特性。只有缺乏自信的國家或個人,才會把其他國家或個人的方法,不加考量地直接移植並運用,這麼一來,問題的發生是可以預見的。

你提到:由於西方「經驗主義」強力影響所及之下,遮蓋住「真相與知識」發掘與證實的多元方法。 「生命觀與價值觀」普遍遭受到徹底的嚴重扭曲

我不明白這些,也不明白這些和我這篇文章有什麼關係。抱歉。


福 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文不分新舊
2013/12/14 20:52

文中所提的現象   不僅可供國家社福  衛生部門參考外

也可供商業保險業者思考   好文

末了提到沒人敢質問   理由無他.....

  1. 愛心的帽子太大了  誰也承受不起
  2. 錢是政府的   公眾的    又不是花到自己的
顏敏如(yenminju) 於 2013-12-15 15:55 回覆:

蘇黎世曾有世界最高密度的心理醫師,目前情形如何,我不清楚。

華人有事,通常反求諸己,西方人相反,他們外求。有些是政府該承擔的,我們不懂得去爭取;西方社會往往把政府逼入死角。


茉莉花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難想像
2013/12/12 16:21

很難想像富裕如瑞士會有這樣的問題, 是否社會福利太好也會變相增加"軟蛋"的機率? 對制定政策者也是兩難, 怕太嚴會讓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幫助, 太鬆又鼓勵大家take advantage of it, ....

(茉莉每天背痛, 還是得上班哭)


顏敏如(yenminju) 於 2013-12-12 19:09 回覆:
這還不是最糟的,今年更有一個例子,嚇壞整個瑞士。可惜我還沒時間寫出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