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適性揚才未必要分班
2014/08/14 07:41:44瀏覽1045|回應3|推薦16

我是個電腦軟體工程師,但同時也是個鄉下私立大學的程式設計老師,我的學生多數在高中職的學科成績不優,但都是自己選系進來的,所以對電腦技術真的很有興趣因為之前的學科不包括程式設計,所以大約有一成的比例(每班約三五個),以程式設計的角度來看真的是「資優生」!這些學生的腦袋天生與程式邏輯相容,每每上課時第一節就可以看著我的網頁教材,將三節課要上完的一個單元直接做好等著下課。

不要誤會我的教材做得太簡單,我現在用的幾個軟體工程師都是上完我的三門課就可以直接上工的!我自己也讀過頂尖大學,也接觸過很多其他所謂「好大學」的資訊科系學生。我敢保證其他學校裡這種程式設計「資優生」的比例也差不多這樣而已,他們不是目前的各種學科測驗可以清晰鑑別的一群人,但顯然就是我在職場上求才若渴的軟體工程師人才!

我不知道為何傳統觀念會認定必須將菁英學生分離出來,到明星學校或資優班集中教育才會最好?我的部分同事甚至認為在此(鄉下大學)表現突出的學生是「委屈」他們了,應該讓他們轉到「更好」的學校,才不會耽誤了他們的未來發展等等。但是以我的個人經驗,我根本不想,也不覺得將他們與其他同學刻意區隔會更好!

原因是我和學生乃至家長都不是希望他們變成某大的教授或研究員,而是一個能在職場上站穩腳步的優秀工程師。老實說,這些程式設計天才們的共通缺點之一,就是人際關係處理不佳!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宅男宅女,我有位剛畢業的男學生,可以住在宿舍(鄉下哦)整個大學期間都沒買機車,不是那麼窮但是生活簡單到像僧侶,除了上課極少外出。另一位高手級的女生,大學四年裡加起來講的話可能沒有電視名嘴一集節目裡講的話多!

所以我總是刻意在上課時要求這些高手當我的助教,讓他們去幫忙其他程式卡住的同學除錯,助教不行時師傅我才親自出馬,我也因此日子好過很多。他們多半都不是驕傲的人,只是不愛講話不善交際而已,當老師鼓勵(逼迫)他們必須跟同學講話時,因為是他們擅長的內容,比較願意說話,也較有自信。另一方面,同學們受到他們的幫助,也開始樂意接納他們。沒有意外的,在我教的班級裡,這些本來可能受到排擠或冷落的「怪胎」們,最終都變頗成受歡迎的班級成員。

另一方面,他們確實也會因為程式課上得好而有點驕傲自滿,這時正好我有其他老師欠缺的法寶可用!就是直接拉他們到「公司」幫忙,看到業界實務案例的程式規模,當然與上課的範例複雜度差很多,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學習之路還很遠,就會靜下心繼續練功成長了!

我還有讓他們成長的最後一關,很類似少林寺十八銅人或是木人巷,就是讓最厲害的學生,在大四時直接承接一個業界的實務案例。不是幫我的忙寫一部份程式哦!而是直接以他為那個案子的主要工程師,除了自己規劃撰寫程式,還必須自己與業主直接溝通!當然我會因應他們的能力選擇案子,給他們做的一定是估計他們可以掌控的難度,但越是臭屁的學生就給他越難的!

當然我還是輔導老師,會緊盯著進度,他們卡卡時會問我,我也會適時幫忙,不會誤了我的業務,也不會讓他們壓力大到得憂鬱症!沒有例外的,效果都很好!每個學生一過這一關,就會彷彿變身鋼鐵人,畢業之前就信心滿滿,可以不卑不亢的面對所有的業界實務案例。原本害羞內向的,不再害怕打電話給業主談需求,也不再怯於和老師或同事討論技術問題;原本太驕傲臭屁的,也變得務實而專注,不像很多電腦半吊子,一開口就賣弄術語或講些輕視別人的話,超級惹人厭!

我的程式師人才生產線產量不多,一年兩三個就算好的,但是應該可以視為目前一再宣導的「適性揚才」教育的成功實例。目前多數學生、家長與教育專家都著重於如何將人才的「種類」和「能力」分出等級,然後加以分離進行「因材施教」。而我根本上認為一個可以順利存活於職場的人才,在教育階段就不能把他們關進象牙塔,否則只會生產出一些根本不願或不會服務社會,社會國家也用不到的鐘樓怪人!

適性揚才真的不必分班,把一群已經很好的學生聚在一起,他們不會自動變成更好的人才,只會變得更奇怪與社會更格格不入。要讓資優生變成人才,真正的關鍵還是在老師如何輔導與指導。如果我教的是純資優班,現在這些招數反而都無法使用了!因為除了我在教育他們,他們的同學業主也是教學環境的重要角色!如果他們的事業最終要在一般人中間實現,那就必須讓他們在一般人之中學習成長,象牙塔裏面可能都是天龍人,不是一般人。

昨天載著我的開發團隊去台中葳格中學談APP製作的案子,此案的主要工程師就是一位大四的「資優生」,回程途中他忽然想起就說:「那我們拿這些『作品』去推甄研究所或參加比賽,不就無往不利了嗎?」確實如此!但是我並不鼓勵學生參加那些競賽,因為「成績最好」未必是很重要的事情,得到競賽冠軍也不是成功的指標,真正的成功是能夠專注於自己經手的案子,讓業主百分百的滿意!學到這些才是未來幾十年事業順利成功的保證。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6150121

 回應文章

醉紅塵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14 17:54

先感謝版主回應,其實12年國教的五大理念都是對的,我也清楚有許多人都在努力著,但"錯誤的方法再怎麼努力都不會成功",其實蔣偉寧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的時候已經點出了教改的核心問題,可惜蔣偉寧無法堅持自己的理念,最後將教改搞成四不像。

新任教育部長吳思華一樣接受天下雜誌專訪,從專訪內容來觀察,吳思華在政大校長任內顯然是自我感覺良好,他做了不少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但卻得不到支持,因為他做的不是眾人所要的,對於12年國教部份,吳思華處處閃躲,至少我個人覺得很多事情根本答非所問,說真的,我並不認為吳思華會認真檢討教改。

其實,我一直在提倡高中教育技職化,其目的就是創造各個領域的明星人才,以往的升學考試中,明星高中從建中開始排下來,全國稱得上明星高中的學校約十來所,但如果實施高中技職化,以技職類組來招生,我曾大該區分為12個類組,每個類組都以前三志願計算,則可以產生36個類組明星,但至少不會是像現在明星高中一般,更重要的是各個類組明星不會集中在少數學校,也可以強化每個學校的特色教育。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14-08-14 18:06 回覆:

我們理念相似,但是我一想到研究那些紛亂的教育制度政策就頭痛!當然覺得很無力,所以我多半只專注在眼前自己可以掌握的一小塊,大家共勉之,一起努力,改變台灣,希望前途會更好!


醉紅塵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14 14:53

在國中時期...

有人對國語文學有高度興趣,雖然他數理方面不好,但他有可能是未來的名作家...

有人對歷史有高度的興趣,雖然他在數理方面很差,但未來,他可能是知名的考古學家...

有人對數學有高度興趣,雖然他國文考不好,但他可能是未來的知名數學家...

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很奇怪,要求學生每一個科目都頂尖才能成為菁英,然後進入明星高中,升學考試要考一大堆科目,學校下課後就要趕補習班,12年國教實施後,補習班要增加一科作文,平時還要爭取班級幹部、學才藝爭取才藝競賽成績、要花時間從事志工服務,一瞬間,升學壓力爆增,然後一堆專家學者口口聲聲喊著12年國教是降低學習壓力,睜著眼睛說瞎話!

考不上明星高中、公立高中,那表示你成績差,你就該去就讀職業學校,因為普通高中不適合你!但奇怪的是就讀職業學校之前,天曉得那一堆機械科、電子科、資訊科是做啥的,反正就是求個學校可以唸,教育部從來也沒有任何性向鑑別作為可以幫助學生在高中職升學時有個依據,12年國教實施之後,一樣睜眼說瞎話,告訴你所有高中職學校都一樣好、一樣優秀,簡直鬼扯!

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是某個領域的明星,但許多家長一樣擺脫不了明星高中迷思,甚至連教育部官員都一樣信奉著明星高中,彷彿沒了明星高中,國家菁英就會徹底死絕一般,就連許多大學校長都如此想,搞的教改亂七八糟,如此教改,只會讓國家教育生靈塗炭。

靠一張嘴治國的總統、懦弱又自我感覺良好的教育部長,我想,新北市長朱立倫做了目前正確的選擇,先讓考是回歸基測。

12年國教立意良善,但錯法上卻是嚴重錯誤,而我始終認為,只有高中教育技職化才能讓我國教育改革有解。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14-08-14 15:16 回覆:

我相信大家都在努力,但是升學主義科舉制度的意識形態真的都變成所有亞裔人士的DNA了!要讓政策稍稍偏離這種意識型態都很難!

我自己讀過台灣最明星的學校,也教過很多制度上認定的後段班學生,我因此非常反對錯誤的菁英教育概念!適性揚才的觀念是對的,但是達到此目的的制度方法,目前卻是明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