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4 16:03:00瀏覽595|回應1|推薦4 | |
蘇東坡向來是個愛吃鬼,像是無肉令人瘦的肥滋滋吃得不怕中風,嗑到流鼻血也要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喝茶也是一樣,我要嘛一天不喝茶,就感到全身不對勁,喝到了骨質疏鬆也終不悔。不過這話雖說「文章、風水、茶,識的沒幾個」,多的不敢說,但要是越南跟中國的茶,咱喝慣了台灣烏龍,就怎麼一下也可以嚐得出來! 2008年,我有個朋友要跟人合資去中國種茶,我給予祝福,但加了一句,請不要回銷給我,又不是賣「兄弟茶」,多傷感情啊? 數字會說話!童振源:ECFA初期成效遠不如預期第三: ECFA實施後,從中國進口的貿易增加: ECFA簽訂後的兩岸貿易狀況(1~8月數據回顧)先看出口的部分,台灣簽訂ECFA以後,紫色線的高峰並沒有大幅攀升,2011年的情況並沒有比2010年好很多,同時期的綠色線反而持續在上升,也就是從中國進口的總值,簽訂協議議後,台灣賣給中國的商品價值增加極小,但中國賣給台灣的總價值卻持續在提升,甚至創下新高,紅色線是台灣獲利的出超值,簽訂後,台灣的貿易利潤反而更低,完全比不上2008和2010年的出超量, 從線圖走勢來看,ECFA是對中國更有利的貿易協定,可以縮小和台灣的貿易逆差,台灣短期的出口增加效應不大,但進口的商品衝擊對於台灣這個小市場,正在持續埋下隱憂,台灣高價值與高品質的商品還未成長,就得先面臨中國低價商品的傾銷,這是個相當不利的政策... 不過正經點來說,貿易本來就是比較利益,正確的觀念,我在經濟跟ECFA觀念篇也都縷述過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除非白癡才會相信單邊讓利說! 請注意,儘管ECFA的效應,還是不脫我的定論,效益率對整個台灣總產值並不高,但個別產業,例如茶葉這些我們原本較高利潤的產業,就被比較利益給打擊到,而且隨著開放的幅度跟時間來說,對於我們的內需產業,跟中國低成本低品質的產品來做進口替代,怎麼還會有那種廣告敢拍: 台灣茶出口真甘? 多數茶農實際的感受應該是: 中國茶進口真幹吧!
如果再用美國為例,就更清楚了,美國全球化的比較利益,工廠就搬到海外的中國跟其他國家代工,然後中產階級跟勞工朋友的薪資就開始變低,取代的是外包跟非正式職務... 錢變少了,只好買Walmart的低價商品,去貸款次級房貸,然後日趨下流,最後還被拖垮...
好吧! 原來這些不是馬扁所害,也不是中國的傾銷,原來是美國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濫觴啊! 那各位沒有流浪到中國的朋友們,心中可有升起一點,好像「鎖國」還可能比較好的想法? 不用想太多,人性是貪婪的,資金是往最有利的地方流動,全球這樣搞,就算我們「戒急用忍」,膀胱也鎖不住會漏尿!
可是WTO有很多規則跟我們說,個別國家可以有不同的貿易條件可以考慮,所以鎖國也鎖不住,但我們可以針對米酒作個案討論,每個貿易重點不在於開放而已,還有更多產業配置要考慮。不然,美國牛肉炒個鬼啊? 但ECFA呢? 還是回去翻翻ECFA重頭戲:小圈圈裡的拉拔是好是壞? 考慮一下,跟中國比較利益當中,我方強勢產業你省那些關稅,錦上添花給邊際效益低的財團(當然有錢人不怕錢更多);但弱勢產業的回銷,就可能要了我們在地產業的命! 更何況,兩岸也說不上什麼強不強,都只能比成本的低級化比較利益,那今天台灣這邊成本高,我們搬過去生產回銷,也是肯定會發生的,這就解釋了當我們景氣下滑,資金外流低階的中國工廠更嚴重,產生了惡性循環的死亡螺旋!
所以就從來沒有鎖國這件事! 但是不斷的失血,跟進口替代,就是以往跟今後還得面對的問題,下篇再來分析。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