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7 01:25:28瀏覽729|回應3|推薦3 | |
不知道是新手上路,怎麼很多留言的方法不得要領,不過在2sc文章中談到些經濟議題,頗有興味,乾脆藉此發表一篇,並回應2sc的專業討論; 版大很有研究,真是謙虛了! 為了避免子問題分歧化,太繁複的就不談。 「稅率往往一個匯率就給吃掉了」跟貿易關稅是避不了的固定成本? 我最近就有一批貨在大陸進出口約10%,透過OBU的方式就可以避掉,就算沒在ECFA清單,我們也可以操作。 而這是我們個人的案例,ECFA調降的關稅是交換式的,關稅是不是固定成本? 交換要不要代價? 跟實際的效果抵不抵得上匯率,每個產業狀況不一樣。 就我們石化產業來說,本來就對中國有優勢的產品,效果叫作「錦上添花」,而跟中國現在發展衝突的產項,沒有被檔就不錯了,通常無法避掉,我們只好遷到中國生產。(那降低貿易成本的效果就沒有這麼需要) 中國表面上做足姿態,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政府一廂情願的講好的,我們既得利益的部分當然樂得多撈一些,幹不下去的也只好再移動。
今年台幣匯率上漲2~3%,已逼近出口微利企業的痛腳。台灣中小企業沒有辦法像大企業一樣可以做匯率避險,如果像版大說的,體質不好就長痛不如短痛,也不是不可以,但失業勞工問題也連帶是要解決。(這也是三角貿易的殘酷競爭本質) 「中產階級淪為近貧族的狀況日益嚴重」的確是全球化~而不是ECFA~造成的影響。我也是講全球化,不是ECFA(ECFA我認為效益被放大,不管是正面跟負面)。 全球化使優勢競爭者獲益,弱勢者加速淘汰,而幾個百分比的弱勢者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現象。這也是我念茲在茲地方,台灣的社會安全保護網比歐美日嚴重不足,上述要企業勝負過程中,最大的受害者往往就是這些失去機會的員工。這個不重視,長期會演變成社會安定性的問題。 中產階級並沒有消失,只是平均收入降低了;這也是全球化造成的影響。我提的是變成近貧族,有些人是用消失的說法,這兩著的差異在於數量,但只要數量持續擴大,貧富差距的比例就增大。(政府到底要不要找出方法解決? 光辦活動浪費後代存糧嗎?) 全球化的貿易跟薪資所得,版大引用的資料很棒! 作者: 「在台灣為出口導向的前提下,根本不需要開放大陸勞工,只要台灣和大陸的產業繼續維持高度重疊性下去,則台灣薪資勢必總要一天會被拉到近乎於大陸薪資的境界!」 實際的狀況是陸勞沒來,台商過去,所以我認為他反駁陳博志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也是一體兩面的差異而已,但我認同「產業重疊」的問題是根源。因為Walmart的手法我們也玩,我搞outsourcing,連台灣工廠都不用蓋,就可以從中國整合出貨。 該文更加把自由貿易的膨風跟開放負面的宣染各打五十大板,不也是跟ECFA的兩黨一樣嗎? 所以這文章選用得好,只是我對ECFA的看法是兩黨都把這放大了,反而忽略真正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產業政策」跟全球化的對中產階級的衝擊。 兩黨都在打迷糊仗,我們還是這邊哈拉就好。 Ps.M型化社會,許多人都證明他是個被濫用的假議題,只是分布曲線的延伸和移動罷了。版大的說法最正確,我只是隨手使用坊間的一個簡單說法,你是行家,我應該跟你用同樣的這個說法。 總結經濟的根源還是在於產業問題,貿易手法有沒有占到便宜不一定? 但我只能說: 通常還是「聰明的夾去配」,那弱勢的呢?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