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7/15 00:51:57瀏覽2027|回應1|推薦3 | |
金光舞台車, 南北台妹大車拼 彰化北斗七星女子西樂隊
1970年, 由白景瑞導演;柯俊雄和張美瑤演出的電影”再見阿郎”, 劇中忠實描述了民國60年代台灣中下階層小人物的生活;獲得了許多好評。劇中女主角張美瑤飾演的角色就是專接婚喪喜慶女子西樂隊的指揮。相隔了50年, 在2016年的7月9日,台北市政府前的金光舞台車閃閃嘉年華廣場, 我們遇見了全團40 人, 從彰化北斗包車北上的七星女子西樂團,在穿著整齊制服,吹奏著樂器, 指揮棒不停揮舞的人群中, 我彷彿遇見了那眉頭深鎖,抑鬱寡歡但還是勇往直前,努力不懈的張美瑤。
在我記憶中對女子西樂隊有印象的, 除了再見阿郎的重播電影外, 就是苗栗頭屋百歲高齡的外婆出殯。在一片悲傷氣氛送外婆出家門時, 突然出現鑼鼓喧天的音樂聲;五六位穿著白衣白裙的女子,有的打鼓,有的吹笛, 有的捧著花籃,在老屋前的曬穀場, 圍成圓形,跳著不知名的舞步。我低頭問圍在一旁觀看的叔嬸阿姨們,原來她們是扮演著仙女,在隊伍前方帶領著阿婆赴仙界。
這次專程赴台北參加金光舞台車活動的北斗七星女子西樂隊,對自認為天龍國的北部人來說是完全陌生的。而我想,對全團僅有一位男性老團員,平均年齡應超過五十歲的樂手來說,面對上百位圍觀的民眾和多台攝影機,電視轉播車,這個經驗對他們來說可能也是第一次的。
當遊覽車搭達市府路前時,大家就聚集到舞台後方不停的練習著。在等待開場儀式時,隊員們整齊的站在市府路上, 圍觀的民眾趁此機會紛紛在旁留影,應該是很歡樂的場面,但不知為何,也許是職業的關係,站立在指揮兩旁捧花少女依舊眉頭深鎖。
2點30 分彰化北斗七星女子西樂隊閃亮開場,整齊的步伐搭配著台灣民俗樂曲,很快的吸引著圍觀的民眾,人潮愈聚愈多,在到達主舞台時分列式和音樂聲已被亂了步調,但老經驗的她們, 很快的就恢復水準,讓我們小擔心了一場,真是薑還是老的辣。在開場結束後,大夥就集合在市府大樓一樓原先設定好的座位休息,等待第二場16點25分的表演。她們很安靜的坐著,喝茶, 低聲聊天,完全不理會市府路上喧鬧的歌聲,歡笑聲。我想, 也許是職業使然, 對於人世間的百態,悲歡離合,早就了然於胸吧。
八里藝陣鋼管吉普車 不知道何時開始,神明廟會或繞境出巡時, 常常見到載歌載舞的電子花車女郎,近期則有吉普車車頂鋼管女郎的表演。常會有疑問,這些表演到底是給誰看的?但退一步想,藝陣也可說是藝閣和陣頭的簡稱,這些表演藝術隨著早期廟會文化不停的演進,不管是扮演神明武將的八家將,或是由真人或兒童扮演神話人物的藝閣繞境等等,都是一種藝術的表演,都是忠實反映台灣本土在地文化的精神。經過時間的歷程, 種種的演進,進化成現在的電子花車和鋼管女郎。這次參與表演的六位鋼管女郎,氣質出眾,儀態大方,舞蹈出神入化而不會讓人感到 embarrass 侷促不安。她們敬業的精神讓我感動, 不自覺的讓我和群眾鼓掌吶喊起來。
早期”台”這個字有一點貶低的意思,當被人稱呼:你好台哦, 就好像是說你土包子,粗俗的意思。但現在台這個字也代表著奮發向上, 雖然我是土包子, 但我不在乎, 我努力的做自己。不管是上了年紀的台妹:北斗七星女子樂團,或是青春洋溢的鋼管女郎,她們都是代表臺灣本土文化的台妹,一群堅守著工作崗位,努力往前的臺灣好姐妹。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