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擷取阿斯旺高壩的錯失
2006/10/04 20:42:46瀏覽1532|回應1|推薦13

「琉璃帳」在部落格發表對埃及阿斯旺高壩對尼羅河定期氾濫及尼羅河三角洲日漸退縮的關切,剛巧這些地方我去過,去的目的正是觀察高壩對下游生態的影響,呼應琉璃帳的關切。

 

早在八○年代長江三峽建壩論戰登場,我就亟思在各國大壩中找到可支撐論點的前例,埃及阿斯旺水壩無非是個現成的例子,從一九七三年開始蓄水營運起,就不斷有質疑破壞尼羅河定期氾濫,水庫效益其實相當值得懷疑的說法。八○年代後期尼羅河出海口數千年沖積成的三角洲退縮、位在出海口大城亞歷山卓有陸沈危機的說法出現後,甚至引發炸掉阿斯旺高壩的說法。

 

九八年五月八日清晨抵達開羅,十一日一早飛阿斯旺,兩個多小時航程,降落時撲面而來的是一陣熱風。雇車直奔阿斯旺高壩,水壩當局有心的派了六○年代參與建壩、現在是水庫總工程司的拉姆西司‧沙克〈Ramsis Shaker〉解說,沙克當年應該近七十了,但在水庫上上下下,腳勁還真不錯。

 

雄偉的高壩在他嘴中當然是個傑作,可惜我熱呆了,記憶與思考能力都像瞬間融化;當時室外溫度是攝氏五十三度,夏天乾季更助長暑威;我說「真熱」時,沙克得意的笑說,這裡水庫蓄水前經常是攝氏五十八、六十度;這是他強調水庫的重大成就。

 

預先準備好的問題如尼羅河不定期氾濫,那兩岸的綠洲有變回沙漠的疑慮?高壩阻擋河川自然的輸砂,三角洲抵抗不了海水淘刷,三角洲會不見?…一連串的問題沙克都回稱「沒那回事」,興建水壩時就計算過,不可能發生。 .

.

沙克或許老了,沒有起碼的環境影響評估,以及追蹤記錄相關數據的時興訓練,但確實在阿斯旺附近,確實因為水壩的興建而繁榮起來,至少高壩水庫的位能轉電能的水力發電讓這一埃及南邊名城亮起來了,大面積的水庫納瑟湖風帆片片,每個島嶼都有神秘古蹟值得探訪,阿斯旺顯然市況不錯。

 

別以為地處非洲的納瑟湖是個滾燙的淡水湖,其實水域深處水溫不高,現在水域的養殖權是由日本人攬走,兩種截然不同的魚穫,一是深水區高單價的淡水鯛科魚類,另一種是專門供外銷做市面上低單價魚排的鯰魚, 一條就有一百多公斤重。

 

儘管沙克否認得徹底,但埃及政府承認阿斯旺水壩是有它的隱憂,尼羅河三角洲是有陸沈現象, 亞歷山卓還能有多少榮景,真的難料。

 

報告完埃及阿斯旺,總得對照台灣。應該有不少讀者看過交通部砸下鉅資委請「探索」頻道拍攝「雪山隧道:建築奇蹟」影片,片子是以國道新建工程局總工程司曾大仁的話收尾:「沒有打不通的隧道,只有打不通隧道的人,因為他們放棄了!」曾大仁是值得尊敬的專業工程師,但他的話大有討論餘地,尤其用在公共工程上。

 

公共工程一定要有的成本概念,花納稅義務人的血汗錢,個人的企圖或想法不該占那麼大的決策比重,而是要有精確的投資效益評估,不能像富豪為亡妻或是老父蓋墓園,預算是沒有上限的。以雪隧的支出,幾乎已到了揮霍的程度,對納稅人交代不過去。

雪隧當然是高風險、高難度的施工路段,第一時間完成了工程樣貌,並不代表長治久安,可舉的前車之鑑太多了;就如同阿斯旺二十年後才出現後遺症,雪隧誰也沒辦法保證就此順遂。

很簡單的道理,工程要能夠成功,必須對過往的錯誤悉心檢討,汲取教訓,並避免重蹈錯誤;不過,簡單的道理卻不那麼容易被理解。

( 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ou&aid=478186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下游三角洲反而被海水侵蝕
2006/10/05 02:14

精采的文章。

琉璃帳提到由於亞斯文水壩攔阻沙石,導致尼羅河下游三角洲反而被海水侵蝕,leepe 想起紐奧良的地基有被掏空的現象,終於導致部分城市被海水淹沒。於是 leepe 猜測密西西比河上游應該也有建水壩。

現在紐奧良下沉的例子能否推論出亞歷山卓港也將會路沉?

長江下游三角洲上的上海市是否會發生相同的狀況?

拉回台灣,翡翠水庫下游的淡水河口的紅樹林是否會消失?社子島是否會被侵蝕?

同樣的,在中南部有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蘭潭水庫、仁義潭水庫、社頭水庫、等等,台西的海岸線是否也會被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