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25 11:01:49瀏覽2072|回應3|推薦19 | |
「生命」是我最近刊在聯副的一篇小文,覺得有它的意境,因而打算與部落格朋友分享。
天下雜誌正在辦「珍惜台灣」網路攝影展,要大家回首想想那段沒有藍綠的日子,大家為台灣打拼,有那麼多觸動生命的故事。看了網路攝影展後呼應殷老師這則故事。緣起於不久前關渡自然公園竟然發現一隻本該出現在中高海拔山區的黃鼠狼。不談「給雞拜年」那段民間戲說,也不必引伸海岸平原出現黃鼠狼的可能意義,確實是一直連高山,黃鼠狼都極罕見。
我的黃鼠狼經驗發生在民國七十三、四年間,那年一群關心台灣自然環境的學者、鳥友、官員、文藝界人士、記者一起上玉山,為的是踏勘玉山國家公園環境資源。
除了幾位常在山上「出沒」、做田野調查的學者,同行的雜牌軍都是第一次上玉山,崇拜、景仰玉山之外,也多少有些畏懼;不敢用「攻」這個字,因為虔敬,也因為沒把握上得去。
謝孝同好高興的告訴我,是新鮮的黃鼠狼糞便,他很樂,全然不理會我鼻腔正在萌發的酸臭糞味。以謝孝同60年代就持續在台灣高海拔山野守候藍腹鷳的資歷,看到能證實有活體的黃鼠狼糞便反應出的「狂喜」,這個表情有十足的生態意義。 隨著時間流逝,玉山那一幕欣賞黃鼠狼糞便的景象越發清晰,那是「生命」,很實在的。 附記:聯副的文章刊出沒好久,長駐蒙古烏蘭巴托的謝孝同回台灣,三、五老友在龍江街擺酒菜敘舊;他聽說了這篇黃鼠狼文章,戲稱他是Mr.黃鼠狼,還是和過去一樣的熱絡。當晚,謝孝同手上沒端酒杯的時候,就以食指不時比出黃鼠狼糞便的形狀,把二十多年前在玉山棧道發現新鮮黃鼠狼糞便的興奮延續到餐桌上,全然不管一桌子精緻的福州菜。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