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8 15:23:36瀏覽685|回應0|推薦4 | |
「海角七號」的竄紅,已是台灣國片長久以來的奇蹟了;但隨著家至戶曉的結果,一些對「海角七號」更苛刻應當背負重擔的要求浪聲,也隨著愈加突顯。其實一部好的影片,本就應該會有眾多的不同期待與聲音,但如同一本書的撰寫與閱讀一樣,作者的觀念思想及文學休養,遠比消費者的期望要來得重要一些些,要不,就很容易讓一本書的意義,被貶低成為「閒書」一樣。 「海角七號」是一部暢銷的電影,這點無可非議。因此,觀看的人會由影片表現出來的再加以解釋、衍伸,以使這部電影能具有更堅定的「價值」地位;但是我們卻有時候會把過高的期望,架構在不屬於他的表現範疇內,致使整個討論範圍,變得比海還寬廣的無止無境,甚至於「溢題」。 它是商業電影,我想沒有人可就這一點反對,是吧? 由「阿嘉」第一句「去他媽的台北」開始,就一路的將鬱鬱寡歡人物帶入情節中,甚而「馬如龍」的堅持要找出痕春的人才、「茂伯」的國寶酸論,在在都已表達此部片對於社會的不滿大議題。順著情節走,我想這樣的表達已經足夠。 但我曾聽過一些對片子的疑慮--為何友子 (田中千繪 飾演)會喜歡阿嘉?為何最後還要加上他們的音樂表演?甚至,還收到電子報抗議片中不真正照顧原住民,一切相關產品的訴說以及代言,都由不相關的人物(原住民)來對產品加以闡述;更甚至電視相競播報「警察打人」這段的警察觀......,看到這樣的內容,我想,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講,是否有點過於把重擔加諸於它? 前兩點都還好,那都就著影片表現的直接感覺來議論;但對於後述的一點,我想,我自己直接昏倒比較乾脆。其實會看到那樣子細,怎不先看一下本片中的所有人物,有幾個是偶像紅星?有嗎?嚴格來講,沒有,沒有人真正屬於「電影」紅星之列的(馬如龍、沛小嵐等是屬於電影老星,這是尊重他們的用字喔!)。以這樣的組合卻能連連破電影紀錄的大觀,這已經是奇蹟,為何還要強硬的要一部「商業電影」,必須再背負更重大的擔子? 這樣重大的擔子,想要落在一部可以讓人從發噱的頭笑到尾的影片,又能見到主角與女主角相擁的一句「留下來,或是我跟妳走」的浪漫到令人落淚,又有何意義呢?它不是在討論原住民的尊嚴,也不是在討論警察是否真的事「領牌流氓」的事端上吧? 如果細細深想,本片有三條主軸路線在跑,而且都是相互交錯:一、不得志及受現實重創的音樂人轉變;二、恆春價值感的找回及建立;三、信件的由來及人物尋找等路線。這樣的串場,以及導演以幽默「嘟嘟好」的手法,將所有人物關係串聯在一起;當然,不可忘記很多很多的對話,確實是酸得可以讓人發笑,不酸?茂伯的國寶論、馬如龍的BOT海岸、大大在電梯唱的「假如你劈腿,就去死一死」,還有水蛙對於劈腿的觀點,就如同青蛙交配一樣令人佩服不已。這些都已經很現實了,難道還需要再把國旗拿到最後一幕舞台上,搖旗吶喊才表現得出--這部電影具有好深的深度! 因為每一個情結,必須顧此還不能失彼阿! 有時候別把討論的範圍拉到那樣大,我想,一部能衝上四億票房的國片,真的不禁該讓人豎起大拇指稱讚了。好了,真要講我對這部片子有啥批評,我想,我會針對於小米酒的廣告置入太過於頻繁到惡劣而已;至於讀信、找人與另一條主線的關係也顯得薄弱(看似與主題毫不相關,除了「找人」這一個議題關係外),其實,影片中大都能緊扣著表現,也能將人帶著一直往高潮中奔去。 很難得的一部片子,不僅叫好叫座,也隱藏著某些現實的問題,而不會讓人感覺到悶得喘不過氣來。它不是一部純文學性質,或更應該說它不是「藝術電影」,但它應該是台灣最為風光的以小錢博大錢的電影吧!很期待導演接下來拍的戲,但是因為有更深的期望,我不禁為他擔心著。 PS: 我女兒看過之後也都說好看,只是......髒話太多,好俗喔! 那是他們的意見。 我接受,但也試著以比較寬廣的論調跟她們說--其實在很多地方「幹」字不代表罵人;它也有可能是口頭語或是語助詞等等......。其實解釋這樣多也沒用,因為不是生活在那樣環境之下的人,很難體會出話語所代表的意義;這,也算是對於該片所提出的比較「溢」出題議的聲音嗎?全國家長會長主席以及教育部,你們可以發出一些聲音喔!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