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琉球小琉球
2018/10/08 17:16:47瀏覽327|回應0|推薦3

2018年8月8日日本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不幸病逝。從2014年他當選縣知事以後,為了沖繩的基地問題,不惜與中央政府對峙,甚至對簿法庭。一個面積僅占全國0.6%的偏遠的地方政府知事,敢與中央政府對抗,無異螳臂擋車。

翁長氏在職3年8個月,終於身心盡瘁,死於任上。他的死,影響深遠。次期縣知事的選舉,打著繼承翁長雄志遺志的候選人玉城氏,大勝執政黨支持的候選人佐喜真氏。投票結果顯示執政黨的黨員,不少也都投了玉城氏票。這個能凝結沖繩縣民的翁長雄志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

翁長雄志,熟悉他的人,說他具有可以為一國宰相的資質。對於國際情勢,十分敏感,能夠充分地把握時機,向國際社會訴說沖繩的艱苦立場。2015年9月21日,他就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演說關於沖繩的「自決權(self-determination)」問題。主張沖繩的事情應由沖繩人自己決定。2016年在美國大選時,看到川普,已經在佛羅里達州取得勝利時,即使不能苟同川普的為人,他卻已經在考慮到是否得早點準備賀電,喚起次期美國總統對沖繩的關心。2018年在美朝會談後,感覺到朝鮮半島的危機有緩和趨勢時,他也就想利用這個時機向輿論訴說降低軍備設施等。

沖繩原名為琉球,從明太祖時,就開始朝貢中國,自然得到青睞。雖然它的面積比台灣小得多,卻稱它為「大琉球」。當時的台灣,反而被稱為「小琉球」。就明朝政府而言,大小之分不在面積,而是就它們與明朝關係而言。

大小琉球,所經歷的歷史,也有其類似之處。隨著周圍國際情勢的變化,大小琉球,也就搖擺在大國間。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步西方後塵,成為列強之一,大小琉球盡成日土。二戰後,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成為戰勝國中華民國的一省,一度成為日本沖繩縣的琉球,成為另一個戰勝國美國的託管地。

1950年出生的翁長雄志,出生後,經歷了23年的美國託管期間。1972年以後開始了復歸日本後的沖繩縣人的生涯。他在本土的法政大學完成大學學業,自然對本土的政治相當了解。1985年他開始了在沖繩的政治生涯。他以自民黨黨員的身份,先是當選了那霸市市議員,1992年跟著當選沖繩縣縣議員。2000年以後連任了4期那霸市市長。在這期間他也擔任了自民黨沖繩縣連幹事長的職務。怎麼看,他都是一個自民黨扶育的保守派的自民黨員。為什麼在他會在2014年離黨,接受共產黨‧社會黨的支持,參選沖繩縣知事,成為反政府的先鋒呢?

據說,當翁長氏還是那霸市長時,2013年1月他參加了沖繩縣市町村長在銀座舉行的反對美國在沖繩配置osprey(MV22魚鷹直升機)遊行時。有大約兩百名左右的右翼團體高舉「旭日旗」「日章旗」,並開著宣傳車,謾罵他們「賣國賊,從日本滾出去」。另外在這些右翼團體中,還有人持「五星旗」打著「支持沖繩獨立」的宣傳口號,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支持沖繩獨立的樣子,誣蔑他們裡通外國。對於右翼團體的如此行動,卻沒有任何人去制止他們。

看到這個情景,讓翁長氏從頭冷到腳,體驗了日本本土對沖繩的冷淡。以後他的政治活動有了極大的改變,不再拘泥「保守‧革新」「左派‧右派」之分,而是「all 沖繩」。也就是說他本人對沖繩的「identity(認同)」高於一切所有的政治理念。

從1985年到2014年,翁長氏在他長達30年間的從政生涯中,領悟到的是,小國小縣要想得到「自主」「自決」,不是靠大國‧中央政府的憐憫或是堅持自身的理念,所能獲取的。比起理念來說,彼此的認同更是重要。翁長雄志所主張的「all 沖繩」,從選舉中可以看出,他的這個主張,並未隨他的逝去而消失,而是更深入一般沖繩人心中。

這個「all 沖繩」的認同,對於處於類似環境的台灣,是否也是個啟示呢?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1703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