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二三四
2017/10/29 23:05:32瀏覽231|回應0|推薦1

離開中國人社會太久,很多發生在那兒的事情,常叫我這個土包子乍舌不已。

記得當香港擠入亞洲四小龍行列時,中國大陸十年動亂後,被文革弄得元氣大衰,國貧民窮。內地的生活水準遠不及成了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這個經濟格差,造成了人與物的流動。香港的工資吸引了大陸勞工,在香港各處不難看到來自的大陸勞工。內地廉價物品,也吸引了香港的消費者。港人也常利用假日到深圳等鄰近地區購物。

人物的頻繁往來,也帶來種種傳聞。相傳有個鄰近香港的村,被稱為「二奶村」。住在這兒的女人很多是所謂的「二奶」。這事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卻有不少港人樂談此傳聞,連身在海外的我都知道。後來聽說內地出來闢謠,說根本沒這樣的一個村。到底為什麼會產生如此一個「城市傳聞」呢? 它的產生反映了一個怎樣的時代背景呢?

香港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大清律例仍然適用。老一輩的人家,三妻四妾不足為奇。但是70年代以後,因為聯合國推行廢除對婦女歧視的運動,開始厲行一夫一妻制,在香港納妾成了犯法行為。7‧80年代又是香港經濟起飛,教育普及的時代。職業女性增多,這些受過新式教育,有能力的女性,對丈夫的管教也嚴。當時的香港男性,經濟情況良好,荷包飽滿。所謂「食色性也」,自然難免有時會「想入非非」。但是外有嚴法,家有嚴妻。在香港自然不能造次。

二奶村或許是在那樣嚴峻的社會環境下,產生出來的類似「世外桃源」的仙境也說不定。

21世紀以後,去美國時,常常會聽到,大陸人在美加置產的事。可以看出在改革開放以後,大陸經濟起飛,先富裕起來的人,已能在海外置產。漸漸的,在海外置產的人,手筆越來越大,常叫當地人瞠目為奇,嘆為觀止。而所謂被稱為「小三」的人,也開始出現在那些豪邸中。

據有識者的分析,「小三」與「二奶」不同。「二奶」是甘居於「第二」的太太。「小三」則比較辣手,是有膽侵入他人家庭中的第三者,旗幟鮮明,在外攻城,想與「大老婆」一爭天下,或平分秋色。而且常是最小偏憐,比大老婆更能得到寵愛。

最近友人寄來了一個整形美容院的廣告來,其中一句是「假的美,總比真的醜好。女人懂得愛自己,小三就會輸給你」,把「小三」的社會現象,用來做為招徠顧客的語句。

最近又聽說出現了所謂的「小四」這個名稱。小四據解釋是「你們家庭好」「我們家庭好」「咱倆也感情好」。又被稱為是所謂的「第四種感情」。雙方都各有家庭,但是你我還是有感情。

從八十年代兩岸三地輪流富裕,社會中也隨著時代的轉變出現了「二奶村」「小三」「小四」等的時代新名詞。「一」夫「一」妻下的制度,在中國人社會中,卻有如此的「二」「三」「四」變化,這是否也是華人社會現代化的特徵呢?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0889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