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制裁俄羅斯看國際局勢
2022/04/06 09:11:34瀏覽217|回應0|推薦3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清明節揭止已逾40天,經過的真實歷程已經呈現,可以理性分析各方得失,影響世界的利與害。

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案」,代表國際「厭戰」,堅持「和平正義」存在。

美國挾歐盟,發動加入制裁俄羅斯:共計14個國家加入制裁,1個國家斷交,這些國家裡,共計有163個財團、企業、銀行、公司及影視,還包含食品等消費性商品,國際足總,歐洲歌唱大賽、世界羽聯,這樣的聲勢,實在委屈世界領袖威望。(詳如附件)

加入制裁共計14個國家,扣除五個非北約國・歐盟、中華民國、韓國、新加坡、瑞士等,北約國只剩9個響應制裁,還不到北約30個成員國的三分之一,美國重返北約,算不算成功?

戰爭因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而起,抗俄戰爭得不到北約支持。拿國民生命、財產當賭注,謀取個人短時間的虛名讚譽。澤倫斯基必然腦洞,烏克蘭人怎會選這種人當總統人?

制裁行動,「將俄羅斯剔除SWIFT體系」。廢除美元與盧布結算機製,等同沒收「俄羅斯的儲備美元」;如果全世界尊守制裁要求,真的會困死俄羅斯,可惜,制裁違背國際市場競價機制,也折損美國的國際信用,而俄羅斯的能源,糧食、特殊金屬等產量,占全世界產量比例不輕。需求強烈的國家,或明或暗,另擇系統交易,普停立即反制裁,俄羅斯能原源產品等只以盧布交易,順勢擴大推動盧布國際化,削弱美元獨占利益,對美元霸權衝擊不言可喻。

另外163個工商產業制裁,其實歸類包含停止工業、生活等商品出貨,菸酒餐飲影視產品退出俄羅斯市場,停止參加運動歌唱競賽等,造成民生困擾事項,使民眾對普亭政權產生反感,陷於政治掙扎,創造拜登所說「普亭不應繼續掌權」的政治理由。

相反的,將本求利的制裁方・商人,突然面臨失去千辛萬苦經營的市場,必然設法減少損失,機構轉讓存貨廉價拋售,大失血走人,接手的俄羅斯社會,卻發了一筆橫財,何來反感?加入制裁的工商產業,生產線卻一時失衡,也有消化問題;制裁主力是美國產業,經濟災難到底會打敗誰?很難預測,但是可確定,對世界經濟將造成不利影響。

3/7,有22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聯合施壓巴國加入譴責。巴基斯坦總理怒回:「當我們是奴隸?」。後來,22國中最少有8國後悔。而放棄施壓措施。

印度在聯合國大會「譴責案」棄權,但制裁展開後,印度態度也翻轉 ;
3月21日,印度央行行長‒達斯公開表示,外彙儲備「多元化」,分散為不同貨幣和黃金儲備,『放棄以美元為主的儲備政策』。
3/23日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主席・沙克希維爾,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採訪時表示,預計最早下周推出盧比&盧布的貿易结算機制,讓印、俄貿易繼續。

市場是消費形成,消費人數代表消費能力;加入制裁共計14個國家,總人口計約13.35億人口;而俄羅斯方面,支持入侵的5個國家計約2億人口,加上印度、中國,以及30年來,受盡美國為首,歐美武力蹂躪的中東18國共計約33.8億人口,還有東南亞國家,市場優勢非常清楚。

附件: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宣布承認烏東兩國,次日與兩國建交,隨後以派遣「維和部隊」的名義,俄軍進入入頓巴斯地區。

2/22美國、歐盟、英、德、法、加拿大、烏克蘭等七國,率先制裁俄羅斯;2/23 澳大利亞、日本加入制裁,計九國制裁俄羅斯。

2/24清晨,普丁發表全國電視演說,以「去軍事化」及「去納諈粹化」對由,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向烏克蘭宣戰。

2/24美國和歐盟國家聲明將俄羅斯剔除SWIFT體系。

2/25中華民國加入制裁,計十國制裁俄羅斯。同日人口不到11萬的密克羅尼西亞與俄羅斯斷交。

2/28韓國、瑞士加入制裁,計十二國制裁俄羅斯。

3/2,聯合國大會以141票,壓倒性通過決議案,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要求無條件撤軍;只有5國反對譴責,35國棄權(含巴基斯坦、印度);反映國際社會盼望和平解決國際糾紛。

3/5新加坡加入制裁,計十三國制裁俄羅斯。

3/7,駐巴基斯坦22國大使聯合呼籲巴國,加入譴責俄羅斯。巴基斯坦總理怒回:西方「當我們是奴隸?」

3/12義大利加入制裁,計十四國制裁俄羅斯。韓國、瑞士新加坡義大利

3月21日,印度央行行長‒沙克蒂坎塔·達斯公開表示,外彙儲備「多元化」,分散為不同貨幣和黃金儲備,放棄以美元為主的儲備政策。

3/23日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主席・沙克希維爾,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採訪時表示,預計最早下周推出盧比盧布的贸易结算机制,讓印俄贸易继续。

3/25王毅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會談,王毅說:「中印用同一個聲音說話,全世界都會傾聽;中印攜手合作,全世界都會關注」。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sx7613&aid=17310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