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記雨(寄語)
2021/09/21 08:49:22瀏覽116|回應0|推薦1

從昨夜就下起了氣象預報的連綿大雨,雨水忽大忽小地在屋外製造各種聲響,早上拉下了大門的擋風窗,感覺到屋外的涼意和濕氣,以及一種令人心怡的親切。 不同年齡,對雨的喜好有些改變,是因為居住環境的不同,也由於生活體驗的轉換。

 

年少時,雨是一種麻煩的東西,滴答滴答的聲音,不覺得動人。當時在台灣南部,記憶中常常無兆頭地就會碰上澆灌不盡的傾盆大雨,不管是從學校回家的路上,或是趕上補習班課程的途中,經常會不在乎雨勢,倔強地平著背,冒著大雨奮力地蹬著單車騎往目的地,有一種勇猛狂妄的自豪。只是, 回到家如果讓母親看見全身濕透的自己,總要被她責唸一番,怕我著涼。

 

長大一些,不騎車了,摩托車和公車成了主要的代步工具,一碰到下雨天,無論是穿雨衣或撐傘,車擠車,人碰人的場合裡,蒸騰的熱汽混著水氣,襯衣貼著皮膚的黏膩感讓人不舒服。進了屋也是黏答答的,得換個衣服或沖個澡才感覺清爽。梅雨季節就更煩人了,日復一日的雨天也把一些情緒無盡的延伸,恨不得能隨時撥雲見日,於是,就更對雨產生反感,不願付出情感,緊緊地把它隔在窗外,任其作聲,也不為動心。

 

也記得颱風雨, 雨在那種情境裡卻是配角, 襯托著風裡的人事物胡亂飄灑… 。在美國沒遇過颱風,然而,每年在螢幕上看到颶風侵襲沿海城市的景象總會喚起過去在台灣的經歷。經常被撩起的是奶奶在屋前屋後緊急奔跑的影像,幼年的那個颱風天她因恐慌而心臟衰微過世了。當天在室內外呼嘯的風聲,夾著家犬的咆哮,成為黑白老片中模糊畫面的配樂, 身體的溼冷和心裡的困惑至今也還能真實地感受。颱風過後帶來的雨水也是回憶,它讓我想起小時候家中擺在幾處角落接水的盆盆罐罐,大小的容器開始時被成串滴漏下來的雨水打得很響,漸漸地就成了節拍混雜的合奏,可以持續好久好久,直到外邊風靜雨停,才漸漸以慢節奏收場。

 

到了美國,在西雅圖住了兩年的經驗,給我另一種對雨季的體會。雖說西雅圖是一個極綠化的城市,有山有水,氣候也宜人。然而,冬天的綿綿細雨在陰灰的天空下可以持續連下四五個月,待久了真是讓人沮喪。比較東北,即使經常冰天雪地,我還是寧願選擇有藍天和陽光可期待的新英格蘭。否則,印象中美東的雨都挺可愛的。大概是住過的地區總是寬敞,人口也不稠密。出門經常不是自己開車就是當私家乘客,在雨中的車裏有空間可以欣賞外面的雨。雨水從四周的車窗上流下成了簾幕,感覺很浪漫。雨下大了,形成一種屏障,帶來一種舒適的安全感。不坐車的話,就撐傘走路,傘下的我跟著雨水同行,很喜歡這樣被陪伴的感覺,走在一起,長長的路不覺得孤單。如果在室內,很多的雨天經常跟期待的心情相遇,期待回想往事,期待想像,如果有閒可以在寧靜的角落聽雨,細看雨水中的世界,更覺得幸福!

 

最近這些年對雨的新感受,讓我愈來愈能享受雨天不同情境,也因此更愛雨和雨天。然而,在這個全球暖化險象環生的時代,過多的雨水所造成的災害呈現了雨水的另一個面向。聯想到一天在大雨初停的片刻,成群的双胸斑沙鴴在草場上展翅跳躍,起起,落落,你應我和地叫著kill-deerkill-deer看著他們,我想,當水鳥們享受著雨後的清新和舒暢,應不致如我,讓牽掛的心思在潔淨的空氣中浮游… 寫下盼雨,等雨,遇雨,想雨的經歷,為要不忘這樣美好的大自然現象帶給小小主觀的自我一種特殊,難以比擬的滿足和快樂。

 

9/21/2021 這篇文章是在九月一號就起筆了,沒想到知道今天才寫到一個段落。期間下了幾趟雨,有助於連結開學後忙碌期間記雨的心思。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odduck&aid=16814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