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14 23:18:33瀏覽1650|回應4|推薦74 | |
站在高高的基座上,這銅像面臨跟前的小池塘,每年五月至七月,小池塘開著粉紅和白色的荷花,葉小,偶有一兩隻小白鷺和夜鷺逗留。池塘前是一個小廣場,每逢周末假日,這裡常舉辦路跑或單車競賽,熱鬧極了,這裡是雙溪公園對面的至善公園。人們很少抬頭看看這尊銅像,這尊吳稚暉銅像原先立於南京東路和敦化北路交口的圓環中,曾經是台北市地標之一。 上通識課的時候,我常問同學是否識得這尊銅像,每每沒人回應。東吳校園中有哲生樓,也無人知道這名字的來由,校園行政中心在寵惠堂裡,同學也不識這寵惠堂紀念誰。孫科,字哲生,是國父子嗣。王寵惠是民國初年的法務總長,是開國元勛,過世後就葬在東吳校園中,去年被訂為市定古蹟,兩位先生皆曾經在歷史的舞台上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對東吳而言,這兩位先生在西元六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分別出任過東吳的董事長,對東吳在台灣的復校,有很重要的貢獻。同學對於這兩位和東吳關係如此密切的歷史人物都沒有認識,遑論佇立在一公里遠至善公園中的吳稚暉銅像。 大學生或許對這些人物存著負面的觀感,或者有正面的認識,如果對於身旁歷史人物的行宜,正面也好,反面也罷,如果沒有認識,就連名字都不知道,又怎樣談歷史,又有何能力談史觀?要不,只是像鸚鵡八哥般重複著別人的語彙罷了。 吳稚暉(吳敬恆)已經活過精彩的人生,死後海葬於金門的海中,又怎會介意身後這尊銅像是否被冷落。 感謝網友人日牽成,如果您有同感,就請您接龍吧! 請參考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