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07 21:22:10瀏覽2609|回應6|推薦81 | |
從傳統的傻瓜底片機到數位單眼相機,不同時期得不同的照相機陪伴,記錄著幾十年歲月的流轉。 Olympus Trip 35 大一有機會走南闖北,接受過不少男女同學的招待,可惜都沒有留下影像紀錄,暑假趁著有一小筆獎學金和家裡的支持,買了生平第一台相機,Olympus Trip 35,雖然那只是一台傻瓜型的135底片機,就憑著這一小台相機,記錄了全班同學大二到大四的所有活動,特別是到山區採集植物標本兼爬山的活動,如溪阿縱走、武陵農場、大小雪山、蕙蓀林場等,也記錄了中橫健行、金門戰鬥營、澎湖旅遊和北台灣畢業旅行等,記錄了同學們的活動,也記錄了民國六十年代的風土民情。 開始做影像記錄時,使用黑白負片,喜歡洗成光面或布紋面的黑白照片,後來偶而也使用解析度沒有黑白底片高而且比較昂貴的彩色底片,畢業紀念冊裡的活動照片大部分都出自這一台小相機。 很可惜的是,為了唸書,四海漂泊,漸漸遺失了大部分底片和照片,幾年前承有心的同學蒐集,才看到部分當年的照片,一些經過翻印,不夠清晰,也足夠回憶那段十九至二十二歲的日子。如今照片中的老同學分散海內外,事業各有所成,有些已從職涯退休,部分已經兒孫滿堂,少數失聯,也有少數提早退出人生的舞台。 蕙蓀林場 大雪山 Nikkormat 大學畢業後,來到中文大學唸碩士,那時候研究生的津貼比得上當年台灣講師的薪水,只需要擔任少量實驗課程的助教便可。那個年代,許多生物學的實驗成果都需要用相機做影像記錄,那時系上有一位技術員教研究生們暗房技術,從此學會沖洗黑白底片、洗相片,獨門絕活是使用黑白負片直接洗成正片(幻燈片),不需要經過重複拍攝曝光,做學術會議常用的藍白幻燈片更是輕而易舉。早年我的研究生還跟我進過暗房,這套暗房本領在數位簡報出來後就退場了,現在當然是影像軟體的天下。 我們稱暗房技術員為「師傅」,我聽從他的建議,當時買了生平第一台單眼相機,是日本Nikon的副牌 Nikkormat,唸碩士時用來記錄實驗成果和製作上台報告用的幻燈片。 Nikkormat相機 當年所拍攝的紅麴菌白色突變菌株 Nikon FM2 碩士畢業後,新購買一台Nikon FM2,那是當年很流行的單眼機型,這一台相機陪著我飄洋過海,走過二十幾年的歲月,直到數位單眼出現後,才退出舞台。這一台單眼相機,機身輕巧,簡潔硬朗,從來沒出過毛病。來到美國後,還為這一台相機配搭上數枚廣角與長鏡頭。 美洲地大,走過美國的Miami至加拿大的Montreal,大城與小鎮特色不同,艷陽風雪,四季植物花卉,都是這一台FM2幫我記錄的。記錄最多當然是同學們與美國校園中的活動。那長鏡頭就是用來記錄看台上八萬人觀賞美式足球的盛況,因為那是能讓整個校園和校友們瘋狂起來的活動。 拍攝了許多校園四時美景,可惜在2000年重回校園時,城鎮和校園經過十來年的發展,已經面目全非,找不回當年的場景。學校在離大學校園半小時車程處設有一座玫瑰花園,學生很少光臨,規模遠沒有士林官邸的玫瑰園大,我偶而會獨自來此散心,為玫瑰花拍照,有一回中途遇陣雨,雨後陽光斜照,花瓣晶瑩含淚,特別動人, LOVE品種的紅玫瑰記憶深刻。 拍攝風景和校園活動,我主要使用幻燈片(正片),色彩與解析度都很理想。唸書時,每學期都要上台做學術的報告,除了製作正經八百的藍白色幻燈片外,曾經特別使用剪紙的方式做出彩色幻燈片,台下老美師長與同學表情有驚喜有訝異,成績還不錯,所以能夠斷言打分數的老師們沒有排斥我這種別出心裁的作法,可惜,我自己的學生從來不敢如此「出格」。 Nikon FM2 美國山區黃葉落 大學玫瑰園裡的玫瑰 八萬紅衣粉絲瘋美式足球 製作特色幻燈片 Nikon FM2和Minolta 70W 帶著FM2和幾個鏡頭來到台北外雙溪校園,那幾個鏡頭不敵外雙溪潮濕的氣候,半年後鏡頭裡的鏡片紛紛長出黴菌菌絲,花了不少錢送去漢口街相機公司去「清洗」,結果是黴菌沒有了,鏡頭的銳利度也沒有了,不報廢也得報廢,還好標準鏡頭還在。就這顆鏡頭,婚前婚後,為內人留下很多美美的類沙龍照。當長女出生後,當媽的內人不願意再當外拍麻豆,每次都推女兒出來,還好的是長女也有當麻豆的天賦。這小麻豆出現在校園各個角落,記錄了成長過程,背後的景物也記錄著校園的變化。 這一台FM2最後一次出差是長女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全家到花蓮赤科山賞金針花,繞經南橫回台北,不過那時候已經同時帶上另外一台Sony數位相機了。 為了孩子媽也能夠隨時記錄小孩的成長,我們先多買了一台Ricoh傻瓜相機,過了幾年再換成一台Minolta 70W,雖然也是傻瓜底片機,後者效果很好,可惜這個傳統相機品牌被Sony收購而消失了。每年春節假期,我會挑選整年度的照片,分類、剪裁,然後黏貼到大相本裡,累積了一大櫃子的相簿。 內人仿沙龍照,攝影師隱身於鏡頭後 長女小麻豆 Minolta 70W 第一台數位相機Olympus D460 在家裡購買第一台數位相機前,我自己的研究室裡早已經購買過昂貴的柯達數位相機,專門用來記錄實驗數據的,完全沒有用在其他用途。公元2000年趁到美國進修之便,那時候數位相機開始普及化,透過網購,買了一台Olympus D460,1.3百萬畫素,現在連手機都有千萬畫素了。這一台最不方便的是使用大電量的電池,沒照幾張就沒有電了,最後只好忍痛買充電電池。 及後負責國小家長會,這台數位相機讓我可以隨時記錄國小師生和家長的活動,活動當天最遲隔天就可以把圖文訊息上傳到家長會網站分享,家長會網站是我全手工製作的,那個年代家長會網站可能別無分號,現在使用部落格很方便,用不著學習手工製作網頁了。 Olympus D460 Sony、Canon、Panasonic數位相機 長女國中畢業,順利考上高中,我們買了一台500萬畫素的Sony數位相機,送她作為升學禮物。這一台畫質不錯,操作方便,成為長女和次女活動的良伴,分別在畢業旅行中訪問過韓國和日本。兩個女兒先後都唸大學的設計系,為了她們學習攝影,分別買了入門級的Canon數位單眼相機,小女兒買的650D其實規格已經很不錯了。 在我換用數位單眼時,小孩都外出升學,家裡空巢了,為了填補內人的生活空洞,同時給她買了一小台Canon數位相機,後來覺得這台的3X鏡頭不夠用,又另外添購了一台有18X鏡頭的類單眼Panasonic FZ28數位相機,無論哪一台,內人都當作傻瓜相機使用。方便行走的地方,我都會帶她一同前往,還有她很喜愛拍攝校園中的蕈類和昆蟲等小生物,剛好我對小昆蟲有些心理障礙,很多她的相片補足了我對生態記錄的缺角。 Sony數位相機 Canon 40D 和7D 從習慣使用Nikon的單眼相機,到轉購買Canon的數位單眼,掙扎許久,對老朋友有些歉疚。當時Canon 40D的規格不錯,一千萬畫素,感光元件有自我清潔的功能,數位單眼的鏡頭和傳統相機的鏡頭也不能混用,改就改吧,隨後增購了廣角鏡頭、L級鏡頭和拍鳥的長鏡頭,全都是業餘級的配備。這時候,內人和小女已經沒有人願意當麻豆了,鏡頭只好全用來記錄環境與生態,特別是外雙溪流域的變遷,剛好可作為通識教學的素材。 這一台Canon 40D有著鋁鎂合金機身,比之前的FM2沈重,操作良好,直到民國100年台北舉行花卉博覽會,我陸續到過幾個場館拍照後,這台相機的快門反射板居然斷了,花了七千元送去維修,也給自己一個理由緊急購買心儀已久的Canon 7D,規格比40D高多了,有一千八百萬畫素,花博後半場就是用這台新購置的相機完成記錄的。 花博當年的八月,我帶著這台新歡Canon 7D、腳架等一應攝影器材,遠赴新疆參訪,回來後陸續寫了六篇遊記。新歡Canon 7D購買半年後,帶學生視察內雙溪溪流時,相機不小心從腳架上滑落,犧牲在我常以為念的溪水中,可憐它和我只有半年的緣分。 犧牲了Canon 7D後,不得不重頭拾起修好的40D,這台舊愛不遲辛勞,幫我完成了近四年的任務,很不幸的是兩個月前,在內雙溪桃仔橋下方,這一台40D連同我的L鏡頭,又從腳架上滑落到溪水裡。有了上次7D落水的經驗,我趕緊處理,吹乾烘乾,幾個星期後,機身居然恢復功能,雖然自動對焦變得不夠靈敏,有時候快門也不夠靈光,這台老邁的40D能夠起死回生,心情好多了。不過,悲劇還沒有結束,前次7D是直接掉落到水裡,鏡頭沒有碰撞過,那顆L鏡沒死,這回40D落水是先碰撞到溪石,再滾落到溪水裡,這顆表面完好的L鏡頭內傷嚴重,不堪維修了。 兩次出事都是腳架的問題,朋友好心送給我一隻比較好的腳架,以免小小的腳架誤損了高貴的相機和鏡頭。看著乾燥箱裡各時期的相機,看著那7D遺骸,看著那老邁的40D,還狠不下心來購買新的7DII。 外雙溪下游洲美的農田景色,現今多了農舍,不再有如此開闊的景象了 Canon 40D Canon 7D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