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楓林橋上游新貌
2015/04/18 12:57:39瀏覽3174|回應4|推薦78

內雙溪楓林橋是萬溪(萬里-外雙溪)產業道路的起點,是單車登山的聖地,每個週末這裡都滿滿一身勁裝的登山單車客,多會在楓林橋頭稍歇,然後上衝至風櫃嘴。

夏天時,楓林橋底常見遊人玩水、烤肉。至善路到此間有一半的路面似棧道懸在溪面上,下方有幾根水泥圓柱頂著,現在有兩根圓柱上漆上白色十字架,寫著「除祂以外 別無拯救」,顯然是另類塗鴉。

從至善路過了楓林橋,橋頭處沿著溪流的東側往上走,可以親近溪流,欣賞或大或細的流水在溪石之間流下。溪流西側上方的人家庭院有幾株碩大的楓香,夏日隱於林蔭之間,冬日枯黃落葉。

楓林橋溪流東側上方有水圳,原來是土石所砌成,頗原始,這條短短的水圳,過了楓林橋後,便會將水倒入到溪裡,除了增加水的溶氧量外,我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灌溉的功能。

沿著水圳往上游走,幾十公尺後,便抵達水圳的取水處,那是一個小小的攔水壩,用幾塊大石頭和水泥砌成,溪水分幾處形成小瀑布。其上形成一方淺潭,潭水東側裸露出此間常見的頁岩層,頗為陰濕。

淺潭上浮著幾塊大石頭,表面像鐵鏽般紅褐色。就因為潭水阻隔,就走不過去了。

兩年前(2013)年重回此處,發現完全變了模樣,水圳改用大理石整修過。到了原先的潭面,水潭不見了,為了水圳取水,在山壁上築起小小的攔水矮牆,將山壁上的小支流流水攔入。溪東側也用大理石整治過,有窄小的通道可以走入溪流中。

此間最大的改變是,那攔水壩不見了,原來此處溪邊身臨溪瀑的人家,再也看不到白練似的溪瀑。顯然在某一次颱風天,這個簡易的水壩被洪水沖垮,露出厚厚的頁岩岩層,原來擱在溪瀑上的巨石,被水流沖到十幾公尺遠,倒臥在溪流中。

雖然不見白練般溪瀑,所露出來高高的原始頁岩層,隨著颱風天或平常雨水的大小而秀出不同的面貌。溪水在頁岩層下也衝出小小的水潭,這岩下水潭也隨著流水量而變化,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激動如洪流。

因為這裡河床的東側是地勢高的頁岩層,溪水便被匯流到西側矮而窄小的水道往下流。還好,水道的西側被一塊巨石擋著,護衛著溪邊的人家。

原來浮在潭水上的幾塊巨石,這時候都露頭了,清點一下,除了最大的一塊擋在水道的左側,成為天然的擋水牆。在流水之間有另外三塊大石,在溪流的東側的兩塊可以稱得上巨石,一尊比較矮胖,另外一尊比較高壯。內雙溪鉛色水鶇就生活在這幾塊巨石之間。

溪中這幾塊巨石,之前看到表面是紅褐色的,近日卻轉為橘黃色,其實巨石上都生長著青苔和小草之類的植物,只是這段溪流林蔭密佈而潮濕,青苔見陽光的時間不多,因而顏色就偏黃了。其他比較小的溪石上還是隨處可以看到綠色的青苔。

溪水繞著這幾塊巨石流轉,因為水勢的大小,而呈現不同的景致。再往上走,溪流靠近至善路,陽光也較多,溪石也就少了鮮豔的黃色或綠色了。

這裡地貌改變了,改不了釣客的喜愛,除了颱風天外,在沒有路徑可達的溪流中,都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溪釣客,不介意水勢大小。

楓林橋上往上眺望

楓林橋上游的流水

楓林橋上游東側原有的舊水圳

楓林橋上游水圳取水口原有的攔水壩

攔水壩上原有的小潭水

紅褐色的巨石浮在小潭面上

現在水圳整治過

溪流的東側河岸也整治過,有窄道可以通入溪裡

水圳頭的取水處

此處溪邊人家再也沒有白練溪瀑的景觀了

攔水壩被沖毀

原來攔水壩的巨石被沖到下游

頁岩層下水潭隨著水勢有不同面貌

溪流西側的巨石剛好成為天然的護岸石

溪水匯集在西側矮水道而下

巨石之間的溪流忽大忽小

此間頁岩層表面發常潮濕,巨石呈現橘黃色

有些小溪石還是綠色的

上游溪石

上游往回看的巨石

隨著水勢大小,溪石呈現不同風貌

越過此段,陽光充足,至善路就在溪邊

發大水之日仍見好幾位溪釣客在巨石上游

颱風天洪水暴走頁岩層

颱風天洪水暴走,巨石敢當

颱風天洪水暴走,沖不走溪裡巨石

播放全部楓林橋上游新貌照片

請參考

再續水鶇緣

我在楓林橋底

聖人瀑布前,政治塗鴉毀掉好心情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22326546

 回應文章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21 22:02
您真有心
當您的學生
真是好福氣
wonghc(wonghc70) 於 2015-04-22 11:06 回覆:
謝謝鼓勵!現在學生能夠閱讀全篇文字不多,能夠體會背後的意涵更少了。不過,縱然少數,教育還是應該要有堅持的。

寒寂子(大樓中的小公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19 20:29
教授第一幀照片如絲綢一般的流水拍的太好了,
長曝光拍攝一定要用三角架,這種地型背著相機、
三角架,越顯得每張相片的珍貴了。
謝謝分享,令人「足感心」!
wonghc(wonghc70) 於 2015-04-20 14:15 回覆:
有半日時間,我常會背著攝影器材到附近走走,記錄環境與生態的變遷,以後,這將是難得的資料。因為頗有些份量,剛好可視為一種運動。

江湖外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了照片心裏只有感動
2015/04/19 10:42
看了照片心裏只有感動, 您真有心.
wonghc(wonghc70) 於 2015-04-20 14:15 回覆:
謝謝您鼓勵!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19 10:33
如數家珍。
wonghc(wonghc70) 於 2015-04-20 14:16 回覆:
因為平常忙於實驗室工作,沒多少空餘時間,只能偷閒到附近走走。遠一點的地方,只能靠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