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06 18:59:07瀏覽2320|回應4|推薦55 | |
民國九十六年,我接手創辦東吳綠色(綠色科學與永續發展)學程的事務,今年106學年學程終止,綠色學程只活了短短的十年。 當初籌辦,有感於地球人口暴增,資源日漸匱乏,溫室氣體的增加使得氣候變遷加劇,使得許多生物生計困難,瀕臨滅絕,人類不得不推動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台灣稱為永續,大陸翻譯為「可持續」。總之,永續發展得兼顧人類生活所需與地球資源的供應。 是時國科會(科技部的前身)設有永續會,推動永續發展的研究。稍瞭解的朋友們都知道永續發展,包含了科技、社會與經濟等幾大層面,沒有綠能科技,能源的消耗更浪費,再生能源的應用更不上軌道,沒有經濟層面,科技不可能落實到生產與應用,沒有社會層面的參與,科技與產品都沒有市場性,這都是最間單不過的道理,所以國科會的永續發展計畫本來就涵蓋這些層面。 東吳沒有工學院,只有基礎為主的理學院,不能像中央、交大、成大等致力於綠色能源科技的研發,但是東吳有人文社會、商學與法學學院,恰好這幾個學院的專業可以涵蓋永續發展的經濟與社會層面的需要。所以當初創辦時,便邀請各學院參與,選派出與永續發展中的經濟、法律、人文社會相關課程的教授參與,將此學程設計成各學院相互融滲的學程,例如商學院還是以綠色經濟的科目為主,再配合上一些相關的法律、科技與人文科目,這樣有主有輔,使得不同專業畢業的學生們都能夠多瞭解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永續學問。 開辦之初,申請到教育部三年的計畫經費補助,同期獲得補助的多所大學,所推動的主要是綠色能源科技、綠色建築等,屬於工學院與設計學院的學程,唯有我主持的是屬於跨人文社會領域的綠色學程,應該是備受重視的永續發展教育學程。 既然獲得教育部的補助,教學活動可以更活潑多元,我強調跨領域與創意表達,在第一年的實習課中,有學生嘗試在大樓屋頂種地瓜以降低教室的溫度,有學生策劃出版「綠色報報」(一份推廣永續發展的校園電子報),最感動的是一群原本不會拿DV的學生,居然拍出一部30分鐘的坪林護魚記錄片。同學們的表現,感動了師長,也感動了學生家長。 這樣的跨領域學程設計可能陳義過高,我主持頭兩年,尚有幾十位學生選修,後來每況愈下。學生在「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的熱潮過去後,可能難瞭解永續發展的意義,但是主要的問題在:無法引起學校高層與教授們足夠的重視,如創辦之初,商學的教授就曾問:這學程利基何在?如辦教育只顧眼前的「利基」,缺乏前瞻性,最後只能剩下職業教育,台灣的永續發展只好永遠落於人後了。 綠色學程創辦第三年起,我離開了,不在其位,不瞭解後續的發展,每年應邀至學程做一兩次演講,早已感受到學程的落寞。看著辛苦創辦的學程消失,難免失落! 請參考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