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3 11:27:46瀏覽2095|回應11|推薦13 | |
格陵蘭島獨立自治了,讓許多在台灣的台獨人氏大為鼓舞,因為他們找到了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幾天自由時報的一些部落格和討論區內都充斥這諸如「格陵蘭行,台灣為什麼不行」等等。之前就有許多新聞報導和評論的標題如「XX國家行,台灣為什麼不行?」在這裏有必要略微闡述一下格陵蘭島的歷史以及和台灣的區別。 從地圖上看,格陵蘭和丹麥差十萬八千里,兩者從歷史和地殼板塊變化時都不屬於一地,格陵蘭的領國勉強的說只能是加拿大。我小的時候學習地理課就很納悶,格陵蘭和丹麥差怎麼遠為何要在其下面畫一個括弧寫一個丹字。 首先任何一個島都有第一批原住民,格陵蘭的原住民從哪里來?顯然再怎麼移都不可能是從丹麥移來的,從目前掌握的史料格陵蘭的第一批居民是從加拿大大陸的鈕因特人。而今天的格陵蘭人實際上就是北歐移民和鈕因特人的後裔。所以在血統上格陵蘭與丹麥並無多大感情和聯繫,而要瞭解丹麥與格陵蘭和大陸與台灣的區別還是要從歷史上來看。 格陵蘭作為一塊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他的最早移民是從冰島的殖民者繁衍而來,而格陵蘭於丹麥的關係並非所謂的民族問題而是徹底的政治問題。1386年當台灣已經是福建一縣的時候,格陵蘭則正式歸屬挪威,所以格陵蘭第一個主人並非丹麥而是挪威,而這種對格陵蘭的爭奪在北歐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後來北歐三國「瑞典,丹麥,挪威」組建起一個類似于蘇聯的聯盟史稱「卡爾瑪聯盟」。所以格陵蘭那時屬於挪威的一部分跟隨挪威加入了卡爾瑪聯盟。後瑞典退出聯盟,挪威與丹麥繼續維持聯盟,這時格陵蘭依然是挪威的一部分。注意此時的挪威雖然和丹麥合為一體,但依然有自我的主權和國王,卡爾瑪聯盟是挪威和丹麥兩個國王共同推舉一個總的國王來領導聯盟,所以當年挪威和丹麥的關係和今天格陵蘭與丹麥的關係差不多,既然挪威可以獨立,那麼格陵蘭的獨立也不是問題。 格陵蘭的問題發生在拿破崙戰爭後,丹麥作為戰敗國不得不向他的老對手瑞典認輸,瑞典要求丹麥把挪威割讓給自己,丹麥迫於壓力只得如此。但從屬於挪威的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到則不在其行列,被丹麥硬扣了下來。其實這中間摻和到了當時整體歐洲的局勢。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法國獨霸歐洲大陸,當時在歐洲大陸除了沙俄沒有國家可以同法國相抗衡,而孤懸歐洲大陸外還有一隻重要力量便是英國,英國為了和法國爭霸所以必須要牽制住法國的盟友瑞典,所以如果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一併同挪威割讓給了瑞典則對英國在整個北愛的戰略部署造成影響。所以在英國的阻撓下,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並沒有給予瑞典,而成為了丹麥的領地,此時丹麥才名正言順的開始對格陵蘭實施了統治。 所以說丹麥真正意義上對格陵蘭擁有主權是在1814年,而在此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丹麥和格陵蘭幾乎素無瓜葛。丹麥人對於格陵蘭也沒有任何的感情,因為格陵蘭屬於丹麥並非格陵蘭和丹麥方面意願,而完全是因為當時時局以及大國戰略所造成的。而當格陵蘭歸屬丹麥的事實成型後,丹麥人也表現的很無所謂,對那塊土地沒有任何感情。因為從丹麥本土出發坐船到格陵蘭比從臺北到金門還要遠,加之當時格陵蘭的資源還沒有能力進行開採,丹麥對於他們擁有格陵蘭主權的事實顯的那麼的不關心。1815年當丹麥準備派遣一名官員到格陵蘭去的時候還遭遇到瑞典海軍的襲擊。自從那以後丹麥和格陵蘭的所謂主權關係就已經名存實亡。而且是標準的「名存實亡」。只有名一點實都沒有。 然而這一切到了近代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當人類走上工業文明的時候,對於資源的開採就不擇手段,為了製造武器和消費品,礦藏業成為了火熱的項目,當時就已經有人發現在格陵蘭島有大量的水晶礦。而其他未開採的地方是否還擁有更加多的礦藏呢?尤其是當在瑞典的冰層開採到了鐵礦砂使得人們相信在格陵蘭島擁有無盡的鐵礦砂。在那個機械化軍事的年代,鐵礦砂是戰爭機器的重要資源。當認識到這點時丹麥立即改變了100多年來他們對格陵蘭的態度,立即派遣大量人員前往格陵蘭建設總督府宣誓主權,而自古就和格陵蘭有淵源的挪威也想重新奪回格陵蘭,丹挪兩國對於格陵蘭的爭奪趨於白熱化,只能交付國聯仲裁,由於當時挪威表現的比較親納粹德國,掌握國聯多數的英法等國最終將格陵蘭判給了中立的丹麥。二戰爆發後被德軍佔領的丹麥和格陵蘭又失去了聯繫。直到戰爭結束後由於格陵蘭介於大西洋美國同歐洲間,他的戰略位置並不十分突出,所以不屬於熱地點。 一直到2008年公投通過了獨立自治,然而格陵蘭的所謂獨立自治其實只是步及法羅群島的後塵,雖然獨立自治但依然和法羅群島一樣屬於丹麥王國的一部分,國家的元首還是丹麥國王。 如果從側面來看今天兩岸關係的發展和丹麥與格陵蘭有一定的相同,只要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上面的那個「大中華」看成是「丹麥王國」也許就好理解些,當然這只是現階段的,但至少和台獨份子所講的「格陵蘭能,台灣為什麼不能」是不同的。事實上1814年丹麥開始對格陵蘭擁有主權的時候格陵蘭就是自治政府,天高皇帝遠丹麥王室從來就沒干預過格陵蘭的內政。而且從血緣和歷史上看丹麥和格陵蘭也沒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及歷史淵源,如果不是歐洲大國的爭霸也許今天格陵蘭還是屬於挪威,相比與格陵蘭和挪威的關係,如果挪威一直保持這對格陵蘭的控制,憑藉地理上的優勢,挪威可以快速便捷的向格陵蘭移民。或許從屬挪威的格陵蘭今天就不可能獨立。格陵蘭的歷史完全是一場政治遊戲,既然是遊戲就不會投入過分的感情在其中。 如果從歷史和血緣關係上說格陵蘭和丹麥並無太大聯繫,那麼在語言上這種差異就更大了,格陵蘭的官方語言是鈕因特語,這是一種存在於加拿大北部和美國阿拉斯加的語言。和歐洲大陸的拉丁語系並沒有聯繫,只是後來處於生活的需要像英語借用了些單詞。 可以說今天格陵蘭島的獨立自治是長久歷史形成的必然結果。就和當年的英聯邦一樣。格陵蘭在歷史上就不屬於丹麥的一部分。只是陰差陽錯才被莫名其妙和和丹麥合在一起。無論是在人口結構,語言,生活習慣,歷史,血緣都和丹麥大相徑庭,丹麥與格陵蘭的結合是因為政治利益,而丹麥和格陵蘭的分治是因為經濟利益。他們之間是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存在,就好像婚姻一男一女如果只是因為各取所需而結合絲毫不投入感情,那麼當利益破裂的時候婚姻便告終止。 今天海峽兩岸的關係是不是也是如格陵蘭和丹麥一樣只是利益關係,我想至少還有一絲感情存在的基礎,這份感情是不以時局變化和利益改變而改變的,這是文化使然,也是東西方的差異。所以用西方人的國家觀來衡量中國一方面是歷史知識的匱乏,一方面也是文化本質的不理解。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