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6 05:02:42瀏覽708|回應0|推薦1 | |
拾穗與社會責任 ─讓全民分享田園之美的豐收與喜悅 張世民 來自奧塞美術館,被稱為是奧塞美術館米勒館的鎮館之寶及法國國寶的《拾穗》與《晚禱》兩幅畫作,是法國大畫家米勒最為世人所矚目的作品,此番首度同時來台在歷史博物館展出(展覽時間 這項定名為「驚豔米勒─田園之美畫展」的藝文活動,從正式展出之日起,即吸引大批人潮以「朝聖」的心情前往欣賞,企業界紛紛包場,邀請重要客戶及員工賞畫;公家機關也讓公務人員得以請公假前往欣賞畫作,眾人目光的焦點莫不集中在《拾穗》畫作上,一時之間,把《拾穗》給炒熱了。 彌足珍貴的美學教育 這項難得一見的畫展,除了是一場藝文饗宴外,也是彌足珍貴的美學教育,但除了眾人附庸風雅,一場熱鬧之外,如果能為台灣社會或企業界帶來深層的啟發,為M型社會貧富兩極化的發展塑造出一股人文關懷,無論是企業界或富人能以實際行動幫助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如此更是一大美事,也是眾多台灣人民在賞畫之餘的額外收穫。 國內美術大師蔣勳針對此次畫展,在接受媒體的訪談時,特別作了一段精闢的導覽解說,蔣勳表示,《拾穗》是舉世聞名的經典名畫,米勒以寫實的手法紀錄中古歐洲農業社會農民的生活,以歌頌英雄般的筆觸描繪勞動者的生命影像,充分流露出對自然、土地及勞動者的關懷,是一種農業美學的呈現,更重要的是,《拾穗》是基督教關懷弱勢的一種愛的體現,促使地主把麥田中的零碎麥穗留下供窮人撿拾,讓窮人也可以溫飽。 仔細觀賞米勒的《拾穗》,可以看到畫面正前方有三位吃苦耐勞的農村婦女,在收割完成之後的麥田裡彎腰撿拾遺落的麥穗,在後方不遠處則有成綑成堆的麥綑、一輛大板車與成群的農場工人在歡慶收割的熱鬧景像;兩個畫面呈現強烈對比,而引起賞畫者的注意,不禁令人沈思再三,感觸良多。 上帝憐恤與關愛窮人 《拾穗》一辭語出舊約聖經的《路得記》,旨在凸顯上帝對窮人的憐恤與關愛,因此特別指示地主:「農場在收成時,不可拒絕拾穗者,應該開放讓貧苦大眾、孤兒、寡婦前來撿拾,上帝是你的主,祂會因而保佑你的豐收。」意指地主在收割後要開放麥田,無條件的讓貧窮人家撿拾掉落的麥穗以求溫飽,如今在歐洲社會或世界各地已形成一種傳統慣例,而地主的愛心,將更蒙受上帝的賜福。 放眼今日台灣社會,有錢的富豪大老闆比比皆是,動輒一擲千金,住的是上億元的頂級豪宅,開千萬跑車,帶數百萬的名錶鑽戒,身穿數十萬的名牌服飾,手拿數萬元的名牌包,一頓吃數萬元的大餐,極盡奢華能事,實不勝枚舉。 反觀,一般薪水階級的上班族,面對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年代,通貨膨脹、物價節節高升,生活壓力愈來愈大;還要隨時面對裁員、減薪的打擊,中年失業族群人數更是直線上升;至於積欠卡債,因無力還債,三餐不繼,走投無路,而全家燒炭自殺的不幸事件,更是時有所聞。所謂「朱門酒肉臭,野有凍死骨」,正是現今社會的真實寫照或是貧富對照。 讓全民分享田園之美的豐收與喜悅 因此,在觀賞米勒─田園之美的畫展之餘,台灣的富人及企業老闆應生發點惻隱之心,發揮《拾穗》的精神,秉持「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悲天憫人胸懷,對弱勢族群及窮苦人家伸出援手。期望富人帶動「富而好仁」的風氣,慷慨捐輸幫助窮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主張富人加稅,窮人減稅,倒是一項不錯的構想。 企業界更應責無旁貸地肩負起社會責任,提撥部分盈餘回饋社會或幫助弱勢者,例如電腦科技公司捐贈電腦予偏遠地區的學童,大企業鼓勵員工下鄉為貧苦學童實施課業輔導,發動員工捐贈二手衣或舊書給低收入的有需要者,設法提供就業機會給鄉里社區居民,員工餐廳是否可供應三餐不繼者的溫飽,或供應營養午餐(晚餐)予鄰近的貧困學童,提供獎學金給莘莘學子,捐款協助地方政府加強無障礙空間的公共建設‧‧‧;這些都是企業可考慮承擔的社會責任。 至於如何加速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進而設法為上班族或勞動階層調薪或加薪,大幅提升國民所得,以縮短貧富差距,則是政府的責任,主管機關應盡速拿出具體的政策與作為。 期待「驚豔米勒─田園之美畫展」的藝文活動,帶給台灣人民不只是驚鴻一瞥的驚豔而已,更能為全民帶來享受田園之美的豐收與喜悅!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