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際移動力
2013/10/04 16:20:59瀏覽3125|回應2|推薦45
國際移動力
唐太宗

網路定期發行的《世界公民電子報》,在首頁有三句話寫道:「20歲的人,能夠一個人單獨去全世界旅行;30歲的人,能夠應徵全世界任一國的工作;40歲的人,習慣運用世界資源做決策,在世界中創造世界!」

這三句話明顯指出一個人與世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整個世界有如一世界村(Global village),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不能離群(世界)索居,且應深入了解這個世界

一個20歲的人,已是成年人,他能夠獨立生活,也可以一個人去世界各地旅行,培養國際觀,開闊國際視野;接著一個30而立的人,他能夠以世界為他的工作職場,可以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應徵工作;而一個40不惑的人,則能夠有效運用世界各地的資源,創造一個新的事業與嶄新世界。
⋯⋯
根據聯合國2005年的統計資料,全球共有一億九千一百萬人離開自己的母國,在其他國家生活與工作,相當於日本加上亞洲四小龍人口的總和。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趨勢,「全球移動力」(Global Mobility或稱「國際移動力」)已成為一個世界公民的重要能力。

何謂「國際移動力」?現在多數人都認為外語能力很重要,但外語能力只是「國際移動力」中的一項基本能力,其它還包括主動融入當地社會、認同多元文化、心態開放、情緒穩定、保有彈性等隱性能力。而國際移動力的培養,除了加強外語能力之外,對於一個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還應該增加認識世界文化的能力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為因應此一全球化的趨勢,美國「新勞動力技能委員會」於2007年春推動百年來幅度最大的一次教改,修改幼稚園到中學的課程,從四大方向提升學生能力:增加認識世界文化與語言的能力、增加思考的彈性、聰明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及人際關係能力的提升。

而其目標是減少美國的「全球文盲」(global illiteracy)-與「國際移動力」是相對的名詞,當然不是指識字率的提升,而是期使美國學生培養多元文化的接納度、與不同種族的人彈性合作、跨地域的學習力等指標,未來具有在世界各地移動的競爭力。

相形之下,台灣的國民教育或教改,仍偏重在知識的灌輸或技能的培養,再好一點則是加上外語能力的加強,而缺乏國際觀、多元文化價值觀教育。甚至過於強調本土化的價值,而忽略與世界接軌,所以大學畢業生仍有許多「全球文盲」,有如走不出台灣的井底之蛙,不知外面的世界如何浩瀚廣大。

早年,台灣有一批中小企業主提著一個007手提箱,走遍世界各地開拓市場,一步一腳印的拿回訂單,為「Made in Taiwan」打開外銷全球市場的空前榮景,成就了令人驚豔的「台灣經濟奇蹟」;如今此一榮景似已不再,因為台灣人民已逐漸失去國際移動力。一個國家在國際間的人口移動能量,影響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本」存量,也是經濟發展推升的動能;換言之,沒有國際移動力,也就沒有國際競爭力,這也是目前台灣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在聖經裡面無論是舊約時代或新約時代,都不約而同的強調國際視野與國際移動力的重要,例如在創世記耶和華神指示亞伯蘭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地上的萬族必因你得福。」猶太人被稱為「上帝的選民」,人數雖然不多,但散居世界各地,如今在國際社會仍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耶穌在離世升天前也吩咐門徒要「往普天下傳福音給萬民聽,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之後,耶穌的門徒及使徒保羅,乃至歷世歷代的宣教士,走遍世界各地傳福音,果然把福音傳到地極。宣教士可謂是最具有國際移動力的代表族群,人數雖然也有限,但卻藉著廣傳福音,改變成千上萬的世界人心。

世界銀行在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裡預測,十年後,世界各地的大都市將會出現一群所謂的「世界中產階級」,其實就是一批具有跨國移動能力的白領菁英。擁有全球移動的大能力,的確已成為許多大企業升遷中高階主管的必備條件。

面對全球化時代,國際移動力就是國際競爭力,也是成為現代全球公民的必要能力,一個國際移動者隨時在尋找最有利的時空環境,有效運用世界的資源,在世界中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中信月刊2013.10,作者為中原大學公共事務中心主任)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03 21:57

只要有心,

任何人都具有國際移動力,

當人每人需求不同,

要具備的條件自然有別。


小余susan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06 16:50

創造自己的價值

勇敢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