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界埔傳奇之九~「放伴」的幸福-專訪菸農詹清恭先生
2013/09/20 11:18:01瀏覽4278|回應9|推薦222

三界埔傳奇之九:「放伴」的幸福-專訪菸農 詹清恭先生

採訪/魏世賢 林玟秀

整理/魏世賢

沿著三界埔成功派出所旁小路探幽,被稱為「宅仔尾」的聚落,像閒適的老人,步調輕緩的生活著。為溪澗及建築所圍繞,聚落自成一天地,古厝與新屋交融,老者與稚子相歡。立在合院埕上,泥濕村徑,沿著屋前縱橫蜿蜒,隱沒村落綠林間。狗吠狂急,一婦人見狀而出,和藹笑容詢問來意,告知以做耆老訪問而來。

穿入兩宅之間的狹縫,鄰人說那是三界埔的摸乳巷,因巷弄狹窄身體幾乎貼近古厝牆面,可嗅聞編竹夾泥牆的竹片、蘆葦桿參雜稻草的古早味。穿出巷弄,赫然發現一棟菸窯矗立,旁為後來重建的「吃油」乾燥室,兩室前方傳來淡淡芳香,鵝黃蕊心雞蛋花因雨散落滿地。可能有人當報馬仔,詹清恭先生自另一頭匆匆跑來,或許我們像查戶口般,感覺他有某程度的不安。

民國20年生,今年83歲,住宅仔尾,14歲喪父,開始務農,未曾就學。一邊回答詢問,一邊打開值得一生驕傲的菸窯。頓時間,檜木香味迎面撲來,那是阿里山運下來的味道,蘊藏50年,依然滿室馨香。啊!好完整的菸窯,我的讚嘆除卻他的疑慮。

擁有三男一女,大兒子到阿根廷謀生,無法取得居留,後來到巴西工作。二兒子留在三界埔從事冷氣生意,三兒子在桃園賣冷飲。老先生淡淡的語氣,似乎想傳達艱困的農人無法好好栽培子女的缺憾。孩子賺大錢喔!我稱讚的應答。

老先生為我們打開窯門,窯內昏暗,桁架橫豎像積木堆疊而上,顯得黯淡。忘了數菸架共有七層半或八層半,半層是因為位於屋頂太子樓天窗下,只能搭一半。我猛按快門,想當個追菸人嗎?「金葉滿倉」的故事還是在窯內響起。

年輕時開始種菸,擁有菸田面積約1.3,本來要敦請詹茂火先生來蓋菸窯,那時他生意很忙,就由他介紹朋友來蓋,這座菸窯已經超過50年了。50年不就是接近自己的年歲!我也暗自想著昔日成長的歲月,伴隨著多少逝去的情感與美麗的印記。一座50年的菸窯,當富藏著多少菸農的青春與血淚?

末期稻作還沒收割,就必須將菸苗植入田中,當時沒有鐵牛犁田,都是靠人工挖菸苗坑。稻穀收成,犁田時要很小心,不可將土壓到菸苗,否則就折損了。肥料是由公賣局提供,除了施肥外,菸苗間距適當,苗根能夠擴散,菸葉自然長得快。詹老先生種菸的過程僅能憑空想像,現今三界埔雖有零星種菸,也在作物收成後才植苗栽。為什麼要在稻作還沒收割就在田裡植苗?或許跟三界埔的天候有關,或許菸農爭取收穫時間,我如是想著。

村野靜寂,去年的秋冬時節,我曾站在菸農徐來炎的菸田旁,享受風吹綠搖的姿態,那是三界埔唯一的菸田。下葉、中葉、上葉層次分明,依序而長,如多層綠傘,覆蓋大地。整片傘蓋散佈而去,細雨綿綿,猶如都會傘族,在雨中兀立廣場,然而卻少了鄉野特有的翠綠與閒適。

採收順序由下葉、中葉,最後採上葉,一次採收量以一窯菸為主。菸葉採收回來須串在菸桿上,一些人在菸窯入口傳遞,三人爬到菸架上掛菸。掛完菸之後開始焙菸,天窗及通氣孔通通要關閉,起火後放入土炭燃燒,將室內鐵管悶熱,但土炭需要攪動才能完全燃燒,隨時攪動過程十分辛苦。後來改燒龍眼木,但龍眼木節枝多,不易塞入灶內,於是到海口鄉鎮購買木麻黃作為燃材。當時5戶鄰居,每戶至少各出2人,從採收菸葉到焙菸完成,輪流到各家幫忙,稱為「放伴」。詹老先生述說焙菸的過程,「放伴」二字令我感動,就像美濃菸農所講的「交工」(交換工人)一樣。農忙時大家互相幫忙,這是昔日鄉村才有的互助倫理。

剛開始焙菸時控溫要低,讓菸葉水汽慢慢蒸發而產生「黃變」,到第34天就必須摃大火,將菸葉內水氣完全逼出,讓「黃變」完成。火越燒越猛,水氣越逼越多,「黃變」相對也就越來越加速。但是此時室內濕度也越來越高,若水氣往下掉,菸葉沾滿水氣就會變黑,將前功盡棄,因此必須趕快打開太子樓上的天窗,將菸窯內水氣排出。打開天窗的次數及開窗大小,視「黃變」的程度及氣候而定。氣候越冷越不易黃變,而黃變越厲害,天窗必須開的越大,甚至四個通氣孔及大門都要開啟,讓冷空氣灌入窯內,以加速水氣往天窗排出。但是大門不可開太久,否則室內火勢控制不住,菸葉焙烤品質就無法掌握。焙菸過程幾乎整晚都不能睡覺。我繞過窯門想一窺昔日老先生小睡片刻的爐灶口,爐內曾經烈火熊熊,灶外不到一坪的空間,是當時菸農共同的床鋪。如今灶口為雜物掩蓋,爐內鐵管早已掩埋。

或許詢問焙菸舊事過於傷感,老先生轉移話題。自述昔日除了務農外,平常還有到武館學獅陣,廟宇刈香遶境活動出陣時,他擔任舞獅頭的工作。舉獅頭不是仗力顯,而是靠勢面。我想除了焙菸,舞獅頭亦是他曾經的驕傲。

詹清恭的太太,81歲,嘉義中埔鄉人,22歲嫁來三界埔。問她嫁給詹清恭有沒有快樂的事?她說先生出去農務時,小孩放在家裡吃雞屎,帶到田裡任其哭,哪有快樂的事。

明年就是詹清恭夫婦結婚60周年了,問他要不要太太說感謝的話?竟然提議跟太太說感謝,這話一出,令他露出為難的表情,那一時代的人,總是愛在心裡口難開吧?最後他說,大家互相便是。

放下忙碌,與您作伴;放下憂愁,一起農務,就是「放伴」,我終於懂了。

 

  本文已受到著作權法保護,請勿翻印, 以免觸法!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sdomlohas&aid=8618693

 回應文章

Sookh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18 21:54
以前農村稻田收割等農忙時期也經常是這樣的---互相幫忙充滿人情味

大聲婆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22 07:43
有意思。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相放伴
2013/10/12 17:06

台語相放伴,

相互幫忙也,

老夫老妻亦然。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田園交響曲
2013/10/02 14:52

在機械文明的時代中,都市開發侵害了大自然,

當今,還有這位菸農,守著這份產業,

「放伴」中的田園交響曲,是一帖幸福的安定劑。


小余susan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9/27 23:15
放伴是最有人情味的所在

貴婦妞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9/26 14:32

妞  小時候就這樣聽著大人說著    相放伴

濃郁的人情味    頗能感同身受

謝謝您   相放伴    相放伴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9/26 00:03

原來醬就是"放伴"啊!

了解,好可愛的阿公裝可愛(害羞)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9/20 21:11

帶來了一首歌...請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