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界埔傳奇(十一):傳統菸窯老師傅-專訪台灣國寶詹戊火先生
2014/04/03 10:07:43瀏覽3528|回應0|推薦167

三界埔傳奇(十一):傳統菸窯老師傅-專訪台灣國寶詹戊火先生

採訪/魏世賢 林玟秀 黃瀞瑤

菸窯與古亭畚、敢仔店以靜默之姿態,立在街衢上相互對望。大人焙菸的生活、農忙的心酸與小孩買糖果的喜悅,都珍藏在這個角落。菸窯為傅家所有,在國姓村以傲然的姿態,透過太子樓的天窗冒出厚厚的煙氣,香味恣意。不久便與附近同在烤菸漫出的煙霧相互交融,國姓村每年的冬季總是籠罩著濃濃的暖意,不過「菸香飄溢」的畫面已是數十年前的情景了。敢仔店老闆娘說,知名節目主持人鄭弘儀的老家就在附近,小時候他常到敢仔店買零食,或許是在菸窯裡幫家人撿落菸之餘,得到的獎勵。

想像昔日農忙的歲月,古亭畚內穀粒豐盈、採菸時相互放伴,敢仔店擁擠著童語歡語,如今這熱鬧景象也都隨著菸消而沉寂。沿著敢仔店前小徑尋幽,曲迴人靜,漫步其間,思古幽情。徑旁一棵老龍眼樹蔭著一座小公祠,台語俗諺所謂:「種一叢,蔭一房。」小祠內奉祀兩位陳姓開基祖-陳龍公與陳石公,歲月悠悠,幾代繁華滄桑?兩三棟菸窯或廢置或改建,立於開基祖旁,足履烙印深疊、淡化掩蓋,一代接著一代。順著村徑前行,猶如蜈蚣巷陣,蜿蜒幾回,柳暗花明,天光一亮,赫然開朗,一棵百年芒果樹如衛兵,村落站崗,百年蒼茫,枝幹傲然,古厝棋盤,罕有外人。詹茂火先生住宅就在轉彎迷宮處。

詹戊火,三界埔傳統木造菸窯老師傅,民國21年生,世居三界埔,除了務農,行業是「起厝」,年輕時除了蓋房子,在村內建造了20多棟大阪式木造菸窯。雖然後來出現自動化乾燥機及菸葉進口,傳統菸窯建築隨之沒落,現年82的詹茂火所蓋的木造屋、菸窯,依然屹立在三界埔,與歲月拔河。

父親39歲往生,原本就讀頂六國小,卻因戰爭爆發未再就讀。大哥190多公分,志願到南洋當兵,雖然年齡不足,但身高夠,被選為預備兵。不久附近庄尾有人被派到南洋,卻在前一天掉進溪溝,大哥便代他出征,充當海軍,那年16歲,大難不死,回來已21歲。陽光灑溢在刻滿歲月的菸窯上,從窗外可看到太子樓的陰影映在昔日串菸的廣場上,村落靜寂,詹先生接受訪問時,輕語帶過他的父親與兄長,在他瘦長的身軀彷彿可以看到父長輩的姿態與屬於他們戰亂的艱苦時代。

13到16歲到中埔放牛,當時圳水不足,又沒有水井,只好喝山泉水,更沒圳水灌溉稻田,生活十分困苦。19歲那年經人介紹到白河甘宅里崁頂向鄭綁師傅學木工,在那裡認識了師傅的女性親族,娶她當太太。師傅大自己10歲,本來稱綁兄,依輩分需改稱綁叔。大哥從南洋回來後,找不到工作,從南部走到基隆,已經走到台灣盡頭了,無路可走,最後在石碇從事開路工作。大哥說北部有許多礦坑極需礦場架木工人,要我去北部謀生,我覺得那種工作很危險,便沒有前往,最後留在老家從事建屋工作。山泉水依然在三界埔山區涓涓細流,由深山匯入溪谷,滋潤田圃,猶如哪一代人的堅毅,以含稻土埆、蘊香檜木疊起屹立的三界埔。歲月悠悠,裊裊菸消,讓我們隨著詹茂火先生的故事,感受植菸、焙菸及建造菸窯的繁華與沒落,更期望您漫步巷弄,親身體會屬於三界埔的傳說。

黃:您學的是木工, 如何知道建築樣式?

詹:當時沒有圖面可以看,日治時代三界埔就留下許多菸窯,我到現場看樣式、量尺寸,再依菸農家大小規劃菸窯空間。

黃:菸窯有沒有限制大小?

詹:土地太小規劃起來很麻煩,但每間菸窯大小都不一樣。

魏:當學徒多久?

詹:當三年學徒才出師(結束學徒工作)。出師後跟隨師傅到處蓋房子,當時連腳踏車都沒有,都是步行前往工作,遠到嘉義中崙、澐水及內山等地方。

黃:什麼時候您開始蓋菸窯?

詹:早在還沒學木工之前,三界埔就有許多菸窯,那些菸窯大都是從別的地方買回來的。買了之後拆除回來拼裝。台灣省菸酒專賣局收購菸草,三界埔才開始大量蓋新菸窯,當時政府規定至少須有八分地,才許可種煙、蓋菸窯。

魏:您一生蓋多少間菸窯?

詹:台灣省菸酒專賣局許可種煙那年三界埔一下子蓋出12棟,其中10棟是我蓋的。另兩棟菸農拜託整晚,因為菸已經種了,沒有菸窯如何焙菸?但我太忙怕趕不上主人焙菸時間,最後敦請我師傅幫忙蓋成。我們師徒招募許多工人幫忙,在半年內總共蓋了12間,讓每個菸農都來得及焙菸。

魏:菸窯的建材呢?

詹:菸窯內主結構都用來自阿里山的檜木當支架,窯身不可用竹子,需用木材,牆壁以桂竹綁十字做成“幷仔”,再將碾碎的稻草混合泥土(俗稱草土)填到牆壁中,接著外層塗上石灰。每一棟菸窯作法都不一樣,造價也不同,約需100個工作天。

魏:您除了蓋菸窯,也種過菸嗎?

詹:我家曾經種菸,焙菸時我雇火到晚上12點時,我媽媽都說趕快去睡,明天還要工作。

魏:要申請許可才能種菸嗎?

詹:自有土地面積需達到8分地,才能達到許可種植菸葉標準,未達到8分地或承租地未達到8分地者均無法申請種植菸葉,當然申請通過後,可再承租更多的土地種植。

魏:菸農須到哪裡申請許可?

詹:到嘉義菸酒公賣局(位於嘉義市北興街),種植時間到了,就到現今三界埔國道3涵洞口前方,嘉雲區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領取菸種子,約在農曆8月半左右開始育苗、種植。種植方式有很多種,有些是在二期稻作未收成時就種在田裏,稻子種四行,約八吋寬,中間種植一行菸苗。種植前要先挖洞,約兩呎挖一洞,再將菸苗植入。也有些在稻子收成後做畦、施肥,鋪塑膠布後再挖洞種植。苗栽須先育植,稍長後移植到育苗盒,最後才移到稻田裡種植,接著淹水、施肥。淹水量及施肥量都會影響菸苗生長。菸葉焙完之前是一束束綁的像「布袋戲ㄤ仔」一樣,後來改為堆疊方式,每疊都有限制重量。

魏:談談焙菸過程?

詹:喔!那很辛苦。早期燒土炭後改燒木材,火不能熄,夫妻照輪顧整個晚上。

魏:您一共有幾座菸窯?

詹:一棟土窯、一棟循環堆積乾燥室、一棟電控乾燥室,共三棟。二兒子當完兵後,在台北工作,後辭掉工作回來幫忙農務。其實他不回來我可能將所有田地出租,反而比較輕鬆。他回來務農,我總不能放他們夫妻倆人做,我要幫忙,反而更累。大兒子、三兒子都在台北。

魏:當時太太如何幫忙?

詹:太太跟著我實在很辛苦,焙菸的時候跟著輪。剛開始燒低溫,最後要讓水汽蒸發才須燒猛火。有了乾燥機後可以自行控溫。三界埔菸窯約有70~80棟,自己蓋了20多棟。蓋房子比蓋菸窯多,這附近許多房子都是我蓋的,白河崁頂、內山的房子有許多也是我蓋的。

黃:談談家裡狀況?

詹:我內孫男女生共有九位,外孫四位,一個乾仔孫,做曾祖父了。女兒-兒子-兒子-女兒-女兒-兒子,六位小孩這樣排序。大女兒屬羊,59歲。自己種過稻子、菸、果樹、仙草、秋葵。

黃:那時交菸價格如何?

詹:雖有等級之分,但平均起來都差不多。自己約有一甲地。社會很黑,有交情菸葉價格較好。當年有位驗菸的人員家裏漏水,請我到他家修繕,那年我家菸的品質就驗的很好。

(離開詹先生家中,我們來到詹先生與親族合有的菸窯現場)

詹:窯身寬12尺,深32呎,阿里山檜木,窯身下面土埆,建材粗糠土。上面須加竹子做幷,熱氣管進入分岔,繞回來,熱氣從煙囪出去,四個角落有通氣孔,讓冷空氣進入,若熱氣仍無法散出,就要開窯身大門,灌入大量空氣,讓窯內水氣快速自天窗散出。窯灶入材處有一區塊,稍為凸出,約一塊榻榻米大,焙菸時就睡在那裡,夫妻輪流燒材,太太想睡就會叫我換班。太子樓天窗前後都可以開,開天窗看菸色(菸價格看臉色)。「黃變一定要有夠,排氣一定要做到」,要兩樣同時做到完美,就要邊燒材控制火候,邊控制天窗開啟大小。黃變完成,葉子烤乾,然後將菸梗也烤乾才算完成。串菸靠「放伴」,6~7人一起來幫忙。菸架有8層半,串菸時骨對骨,掛菸共6人。一邊3人。菸要烤的好,在黃變發生時,就要邊燒材邊開天窗,讓水氣跑出氣,如此黃變較快。以鉛線綁著溫度計,由菸繩拉,置於窯身中央,剛開始窯燒約40度,後加到70~80度。剛焙好的菸葉很脆,容易破碎,必須分批吊掛在料理室木架上,讓菸葉回韌。回韌完後再將菸葉推到煙桿一端,然後解開菸繩,將菸成束裝堆疊到桶子裡,置放在二樓倉庫,最後繳交。

菸窯像一罐瓶中信,漂浮於時空波瀾,在不斷隱顯迭易的年代裡,仍將飄出太子樓的菸香緊密珍藏,起落於浩瀚無垠的時光波濤,曾經有過的氣味,或因沉溺於都市聲光,終而逐漸淡去,終歸遺忘。步入菸窯,雜物封置室門,灶坑閑品層層,然而載負滿倉菸葉情事的瓶,終將被拾起、珍藏。

室外,依偎於窯身的白鶴靈芝草香,在烈日下散發一種淡郁的召喚,那是三界埔田間特有的味道,成群飛舞,羽翼白皙,一如村落特有的淨潔。菸窯遠處山林蓊鬱,迤邐南走,在翠林密處,定有山泉水涓涓細流,那是昔日村民撿拾龍眼枯木的所在。

龍眼枯木不再用以焙菸,被撿拾回來就當炊粿燃材,淺山依然人往人來,只是放伴的情景不再。興建菸窯的技術會傳承嗎?歷史更迭,公賣局不再收購菸草,菸窯慢慢沒落,興建菸窯的技術如何傳承?老師傅淡淡的回答。菸窯無法再造,那麼三界埔現今許多日漸頹圮、閒置荒廢的菸窯,有可能整修、改建成菸業展示空間、文化教育館嗎?哪有那麼多錢,村民總是這麼說。從整地、領種、種植、採收、燻烤、調理、送繳,整個「菸作」過程,得靠足夠的勞力密集,是鄉里親情的聯繫,雖然「放伴」不在,互助的情感依然留在村落裡。您家菸窯可否提供給我們作為穿菸葉、爬菸架、掛菸葉比賽場所?整間菸窯都快倒了啦,老師傅說。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sdomlohas&aid=1181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