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25 20:42:01瀏覽304|回應0|推薦0 | |
醒豆和儲藏很重要,烘好咖啡別急著喝 採自 咖啡的科學 P.66 咖啡要先醒豆,才能變成美味的飲料。醒豆最重要的要素是「氣體釋放」的過程, 也就是釋放豆子裡的二氧化碳,其次是烘焙之後的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裡發生的細微化學變化。 剛烘焙好的咖啡大約有2%的重量是二氧化碳,如果存放在未加壓的環境裡,咖啡豆釋出這種氣體的速度會愈來愈慢。因為烘焙之後,完全依賴咖啡豆內部的壓力來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想像一顆充了氣的氣球)。 二氧化碳本身沒有味道,不過和水混合的時候(例如用法式濾壓壺沖泡),高熱的液體即成為有效的二氧化碳溶劑,接著從水中釋出產生許多氣泡。 原因有二。首先,二氧化碳和水混合會產生碳酸。汽水放到消氣時喝起來的微微「辛烈」感,就是碳酸的味道。重點就是碳酸不大好喝,會讓舌頭有種「舔電池」的感覺;若是沖煮非常新鮮的咖啡,這種感覺可能非常明顯。
另一個原因是有人認為二氧化碳對沖煮不利,是因為這種氣體會干擾沖煮的機制。帶有風味的溶質存在於咖啡細胞結構的微孔洞內壁裡,浸溼咖啡粉會持續釋放出二氧化碳,把沖煮的咖啡的水推離這些溶質,後果就是萃取不夠完全。
咖啡所需的醒豆、釋放氣體的時間,需依據烘焙和存放的方式來判斷。一般而言,較深焙、烘焙溫度較高的咖啡,內部壓力比較高,所以氣體釋放的速度會稍微快一點,也比較完全;較淺焙,烘焙溫度較低的咖啡則相反。 氣體釋放較快,表示咖啡豆的結構比較多孔,也比較容易陳化。烘焙後大約第一週內,氣體釋放的速度和程度,以及芳香化合物揮發散失的情形間,看來有直接的關聯,比較淺焙的咖啡,留下的香氣通常比較明顯;深焙咖啡裡的揮發性芳香物質(至少是好聞的),受到破壞的速度終究超過形成的速度。
氧化與香味揮發,使咖啡走味 咖啡烘焙之後,品質終將無可避免地劣化,可惜許多人對這個麻煩的事實視而不見。 雖然靠著包裝和正確的技術程序,可以限制某些造成陳腐走味的機制,卻無怯完全停止。典型的陳腐現象是失去香氣,風味一概變得渾濁,主要的原因是失去芳香分子,以及氧化反應。 氧化是一種破壞作用,會使蔬果失去色澤、油脂發臭。咖啡的情況則是空氣中的氧分子把電子借給咖啡中的化合物,使之變成另一種氧化物。因而失去芬芳的風味分子,產生(以口味而言)通常較差的新風味分子,喪失整體的應有的風味。 咖啡的氧化速度主要和氣體釋放的速度成比例。非常新鮮的咖啡其實氧化頗慢,因為咖啡豆內部的壓力會防止太多氧氣進入。不過隨著氣體釋放的速度減緩,氧就能進入了。還有其他因素在作用;比如說,空氣潮溼會加劇氧化,把咖啡存放在涼爽乾燥的環境,仍然是最理想、最簡單的保鮮辦法。 在香氣散失、氧化效應的某個階段,咖啡香味的損失會越過可以接受的範圍,被視為太老、太陳,不好暍。 至於咖啡的表現什麼時候達到巔峰,只有粗略的原則。剛烘出來的咖啡豆,當然至少要放十二小時才能喝,有時候需要一星期才能發揮完全的潛力;也許不是所有氧化作用都有損咖啡品質,不是所有芳香分子的散失都是真正的損失……變數太多,甚至無法給一個還算明確的原則,告訴你最好的咖啡使用方式。不過假設咖啡儲藏的方式正確,我建議在烘豆後的一至十天內使用濾泡沖煮法,七至十四天內使用義式咖啡機。 |
|
( 興趣嗜好|烹飪烘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