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31 13:25:05瀏覽487|回應0|推薦1 | |
Q1:專題跟一般新聞採訪有很大的差異嗎? Q2:如何去找出代表這種現象、趨勢的受訪對象? Q3:這種眼光在成為記者前或成為記者後培養方式會有差異嗎? 以我跑警政為例,若要做蔡英文的成長專題故事,只是自己給自己難題,絕對無法與專跑蔡英文三五年的同事比,她的個性、小故事、漏網畫面、與民眾的對話等細節,只有一直在她身旁才看得到。 專題要搭配時代趨勢與讀者聚焦所在。 Q4:當記者多久後要開始專題寫作呢?. 專題不是心得筆記、生活雜見、學術報告,不同組有不同規劃,如社會組過年期間可以追查「年貨大街有多少黑心冒牌貨」,檢警一整年偵辦了那些店家,還有那些商品有疑慮,做出完整的追蹤報導,但這個題目,也是在過年期間刊出,讀者會比較有興趣。 最關鍵的,要想想讀者會不會有興趣。 Q5:專題要跑的時候不是也有日常新聞嗎,那要用甚麼時候寫? Q6:對於記者被批冷血,現在還會有任何想要回應的話嗎? 假設以上述出車禍的教授新聞為例,就是自己的老師,與師母一起受傷,但當在自己的路線上發生時,還是要拍到車禍現場、問還能講話的人說法、再問醫院有沒有生命危險;其實每次遇到這種狀況,就算不是自己認識的老師,對記者心靈本身都是相當受傷的,最後只能在「食人之祿,忠人之事」與「傷人傷己,不如歸去」中做出選擇。 Q7:在意外現場,記者要如何動作,心裡想甚麼、問甚麼、如何採訪? 如「拒馬重創副教授」新聞,當時手中仍有其他工作,但記者工作是比較性的,要抓大放小,大的處理完了,有空再處理小的,甚至小的不處理都沒關係。處理好二十條小新聞,卻搞砸一條大新聞,當天就是失敗。 長官會問很多問題,甚至是無厘頭的,都要事先問好,譬如拒馬多重?究竟是誰固定的?為什麼會掉下來?司機是不是警察?固定的人是不是警察?貨車出發前,警察長官沒有檢察嗎?誰說要調拒馬的?調拒馬要幹嘛?副教授會不會死?其他三名乘客傷勢?甚至其他長官不會問的也要順便問到。 記者接到公司電話,不能說「不知道」,只能說「這一點還沒問到,馬上問。」 Q8:對社會線來說,大或小新聞的判別基礎是? Q9:新聞如果要做到半版,那問的問題、所觀察的點,也會比一般新聞更多吧? Q10:畫圖的技能是在甚麼時候學的? Q11:還有什麼是袁記者可以分享的? 設身處地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採訪技巧,不是所有人都怕媒體,死者家屬為什麼要接受記者專訪?他們當然可以直接將記者趕走,甚至報警。要怎麼打動他們的心,如何從他們的立場設身處地發言,讓他們願意開口?而不是一句「願意說一下感想嗎」就可能問到的。 最後,一般社會現實的部分,學生很難看到,要等真正出社會才會遇到,若不想在將來心靈受到創傷,可以先做個準備,思考一下資深記者與新進記者的關係,新進記者如果真的很厲害,會不會搶了資深記者的飯碗?弱肉強食的社會,資深的為什麼要幫新進的?當新進記者有禮貌、有態度,採訪對象都不一定理會,若連禮貌、態度都沒有,在社會上能撐多久? 圖一: 圖二: 圖三: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