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大傳播學院上山練功8週:陳百齡老師
2021/11/10 10:24:36瀏覽2604|回應0|推薦7

  從百齡老師指導智能配置、社會網絡、社會資本,一路進行到還來不及討論的《總統的親戚》,讀完會覺得寒門子弟終究難以出頭,階級、身分、權力結構難以跨越,牢牢鑲嵌在社會網絡及節點上;身而為總統、市長、醫生、富豪子女,與身而為士農工商、平凡民眾子女,有先天上的絕對差異,就算以人力資本學習知識與技術、或是以文化資本複製階級觀念價值、學習菁英舉止、談吐、文化等規範,是否能「流動」進入階級,穿越組織結構、突破節點先天的限制,還是取決於社會網絡的上方。
  
  但看到「小世界」、「六度分隔」等理論,又覺得找到連結,突破組織似乎並不難?繼而思考強連繫很重要,弱連繫更是重要的資源,因而要維持這些連繫;可是以將來要提取資源為前提,來維持各種連繫,這種想法是否又過於功利主義,失去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交流?從每天的早安問候、互道平安,生日祝賀、婚喪喜慶,各式各樣的行禮如儀,一切都是因應過去與未來的資源需求而生?或許只是角度、想法的轉換差異,可以二者皆是,而非從單方面思考。至少從各種層面來想,結論都是:必須連繫。
  
  依據六度分隔理論,身為記者,我們跟總統的距離可能不到六個連結,或許三個、甚至一個,但連結到了,就能取得什麼作用嗎?節點鑲嵌於社會網絡上,受到組織的限制,必須放棄部分個人意志,達成團體的意志,使團體得以運作;因而,身為記者,傳達意志受到限制,身為總統,執行意志也受到限制,意志必須符合組織、團體的利益。
  

  從常識、知識、現象、概念化、概念、理論化、理論、行動思考、智能配置、中介結構、社會網絡、小世界、六度分隔、社會資本,跟著百齡老師這一路走來十分有趣,越讀越覺得跑新聞十多年以來,身為節點,每天都在行動、智能配置、連結社會網路,累積與提取社會資本,每天就在做的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會做不會說。
  
  感謝老師8周來的強力督促,讓學生在課業上能加速步上軌道,而不致被強大惰性帶往「上班很累,下班應該放鬆」的無效方向,珍貴的時間資源,首先要看完讀物,還要融會貫通,才能面對「提問集」。
  
  後記:現在連吃便當,都會想到「智能配置」理論,關鍵的是,記者的「智能配置」。
  
  依據學者Roy Pea提出的「智能配置」理論(Pea, 1993),人的心智並非獨自運 作,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與工作表現,不是從智商、記憶力來判斷;「智能」是將心思所想,透過日常生活實踐分散於符號、四周自然或人造物質等,人類運用人造物完成活動目標,過程中受到情境限制,必須以有限資源解決或突破。
  
  Roy Pea認為,活動設計者(designer)為了達成需求(desire),將心思所想意向 連結社會機制或物質工具,將心中知識元素卸載(offload),創造設計人造認知物( artifact),並有所取捨讓功能可充分發揮,人造認知物即是設計者智力、認知的延伸;在此動態過程中,有邊界可循區域活動的使用者,首先要能感知(affordance),還要會使用,或依其需求使用,組合工具、環境、資源,依當下情境達到效能最佳化。
  
  便當店廚師為了讓人造認知物能順利販售,經過精心挑選食材,設計搭配美味料理,卸載平生所學及精湛手藝,創造讓消費者能為之停留駐足的便當,並有所捨、不是什麼菜色裝進去,讓產品功能可充分發揮;在這間店周遭活動或看得到餐飲店網路資料的消費者,感知到人造認知物,前往購買或打電話訂購,依其當下飢餓要吃,或留著等想吃再吃,也或許是要買給同事、男女朋友、家人孩子吃,在各自情境、環境下,組合人造認知物與資源,達到效能最佳化。
  
  如果有二間便當店,這樣就發展成「賽局理論」(Game Theory),研究那一位活動設計者、便當店廚師或記者的策略、智能配置更好。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dinsky&aid=17045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