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31 12:43:44瀏覽2181|回應0|推薦11 | |
新的一年,除舊布新,除了住家環境要大掃除,將一年來不順利、不開心、不滿意等事物清掃乾淨,讓來年一切脫胎換骨、重獲新生、凡事均能有更好的發展;同時間也可思考「打掃心上地」,在心智模式系統中有無不好的思維、習慣、嗜好要掃除?只是,當開始嘗試,將發現極為困難,在挑戰自我、向上攀升、成為更好的自己過程,總是不時回頭張望,甚至轉身向下,放棄改變,原因何在?
心智模式系統是人們從經驗中累積,賴以導引自我行為的觀念和結果、生活習慣,若是過去建立工作、休息、娛樂、放縱的循環模式,當想要轉為工作、休息、讀書、寫作,建立新的「加強型反饋」,企圖改變原本系統,立即面臨慾望、慣性、惰性的糾纏,抵銷所有改變;即使以再強大的意志力、自律與決心抗衡,可能都不一定有用。原有心智模式並非難以撼動,而是僅僅改變一個生活習慣,就是要改變整個系統(Joseph & Ian/王承豪譯,1999),人從內心深處到生理身體都在對抗這個改變。 對抗慾望、惰性、慣性,如同2007年上映的電影《蜘蛛人3》(Spider-Man 3),當蜘蛛人要與附身的外星生物猛毒(Venom)分離,卻根深蒂固、難以擺脫,用盡全力亦難以驅逐;只能不斷地、持續地、堅定地掙扎,一步步、一點點,往正確的方向向上、向前行進,但慾望、惰性、慣性將緊追不捨、尾隨在後,如同猛毒般,稍微拉開距離,立刻追上將人層層包覆,全力拉扯、捶打,也難以撼動。 譬如飲酒,可以帶來身心放鬆、釋放壓抑的情緒,但若成為心智模式系統循環:工作、休息、飲酒、放縱,稍有空檔便沉浸於醺醺然的感覺,開懷唱歌、觀賞影劇、安排各種娛樂,一不注意,所有可運用的時間就此流逝;或如過度沉迷線上手機遊戲,不只是喜愛其中的故事、角色、裝備,而是遁入虛擬空間,身心投入於網路中形構人物,以虛擬形象與網友互動,藉此逃避現實世界的失意、壓力、無奈、不開心或是不願面對的真實人事物,此時對外展演的談話、言行均非呈現真實自我。 此時若要改變心智模式系統習慣,成為:工作、休息、讀書、寫作,並不僅僅只有對抗「飲酒」或「手遊」,而是要對抗整個飲酒與遊戲中放鬆的身心、帶來的自在、滿足感,以及所有伴隨進行的相關活動,特別困難的是要脫離虛擬世界中建構的美好形象、強大人物,回歸真實自我;這些部分緊密結合,改變一個部分,就是挑戰其他組成部分,從心理到生理的自己都將與有改變想法的自己為敵、抗衡,自我拒絕改變。
此時,只能一次次、一點點修正,從原本在假日耗費半天、甚至整天的時間,逐漸改為幾個小時、二小時、一小時;以極大意志力、自律與決心,參照個人情況,將自己放在更高層次思考,以迴旋梯的形式建立新的「立足點」,一次次讓自己向上修正,讓心智模式系統一階一階往上。「轉移」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如果不能馬上進行讀書、寫作,至少先不要從事想要停止的行為,將精神、注意力放在其他願意進行、對自己有益的正向行為,如運動、打理外型、清潔家務、健康飲食,慢慢再鼓勵、引領自己轉向到想要面對的目標。 在「平衡型反饋」與原始的自我拉扯下,有一天可能面臨慾望、惰性、慣性的強力反撲,想要改變的自我全面潰敗,但只要想想是那個環節導致跌落至「回歸點」,並持續執行,之後將越來越順利,重要的事實是:一定要認知自己並沒有真的回到原來的那個自己,掉落至迴旋梯最初起點;只要保持改變的想法,就仍在迴旋梯上。透過反思,再往上踩一階,踏上新的「立足點」,一次次摔落,再一次次往上。 除了發自內心的慾望、惰性、慣性,外在事物也會有誘因,雖然極想改變心智模式系統,在面對外界事物過程,難免觸及本身慾望投射對象;如希望讀書寫作,但喜愛美食、美酒、手遊,當手機、電腦跳出相關照片、畫面,引發慾望,越壓抑慾望卻越強烈,最後給自己理由:人還是要休息、飲食、吃三餐,時間又耗費在尋覓美食、美酒、遊戲並享用,等身心滿足後,又發現回到原有心智模式系統。 其實,這種情況已經與慾望、惰性、慣性發自內心有所不同,並不是在沒有外界刺激、誘惑,仍然由內而發、自身想要進行,因此不必灰心喪氣,也就是上述所說:一定要認知到「自己並沒有真的回到原來的那個自己」;此刻已進入準備讀書寫作,或許也在書桌前坐下,僅僅如此,就是新的「回歸點」、長足的進步,雖然因外界刺激,再度被慾望、惰性、慣性牽引離開,但下次再坐到書桌前,就知道應當關閉任何可能引發慾望的訊息,遠離各種可能造成分心的訊息與誘惑。 不過,人的事情必須優先處理,同事、家人、朋友等訊息要接收、無法關閉,雖然極有可能同時又接收到誘發慾望的事物,在建立「工作、休息、讀書、寫作」新的心智模式系統過程中,這些要設法關閉、無視;此時即已再往前進步到在書桌前能壓抑、克制外界相關誘惑,不再被觸發,真正進入閱讀。 開始讀書時,心中仍將不斷浮現各種「雜念」,美食、美酒、好看的電影、好玩的手遊,一失去控制,又被拉回過去狀態;但沒有關係,等再回到書桌前,便知道「雜念」也必須無視、關閉,眼睛盯著書中字句,與此無關的念頭都應該忽略。即使再被牽引失去專注,也不用氣餒,心智模式系統極難撼動,回來後再讓雜念少一點、心中雜音再小聲一點,一次一次踏上新的立足點,建立新的回歸點,兩者都將在迴旋梯的越來越高處,一直到再也毫無雜念、雜音,一心一意、全神貫注於讀書、寫作中。 慾望、惰性、慣性會將人拉向安逸、放棄、沉溺於玩樂,牽引走向回頭路,拋下想要改變的自己,忘記要建立新的「工作、休息、讀書、寫作」模式,而且可能在不自覺、無意識或原本只想稍微舒緩身心中自然發生,當珍貴的時間流逝後才驚覺。這並不奇怪,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資源,越克制「不要」,在自制力消耗殆盡後,即靠向誘惑,執行「要」的念頭;這都沒有關係,立刻回到想要改變的自己,認知「自己並沒有真的回到原來的那個自己」,依然在迴旋梯的回歸點上,繼續向上、向前,踏上新的立足點。 凡事之難,難在抗拒、不願面對,覺得難以做到,並不是難在事物本身,只要願意去做,實際去做,踏出腳步,持之以恆,即是朝著目標前進;開墾自己的心智模式系統,想想為什麼要改變的理由,決定要改變,就一步步、一關關堅持突破,達到專注、意識集中,甚至是「心流」狀態,聽不到、感知不到任何干擾,只感受到自己專注地閱讀、寫作,意識與活動合一,發揮到極致,進入一種顛峰體驗。 美國作家海明威說:「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若決定改變心智模式系統,優於過去的自己,除了設定目標,堅持執行,在迴旋梯不斷往上;同時要注意,「時間延遲的作用」,其實已經改變,只是不會馬上看到成效,如一顆石子投入水池中央,必然產生漣漪,應耐心等待波紋的擴散。 撰於2022/1/31農曆牛年除夕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