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0 20:24:43瀏覽2278|回應2|推薦48 | |
前兩天在街上巧遇一位家長,隨口問了她女兒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剛好當時我們都有段空檔的時間,便開始聊了起來,她提起女兒在家寫功課時總是拖拖拉拉,常一個小時過去了卻沒寫幾個字,讓這位媽媽很頭痛,花很多時間在陪孩子做功課。其實這類問題的確是很多家長所關心的,尤其在國小階段,孩子的自主成熟度較低,要求他們自我管理完成作業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怎樣才能使孩子樂意、積極、主動地做功課? 我通常給家長的建議是-讓孩子自己選擇什麼時間做功課?在什麼地方寫?可以跟孩子一起坐下來談,幫他訂一個寫功課的程序:放學回來就做?還是吃完飯再做?在房間做?還是在客廳?等孩子決定好以後就照著來,家長只要簡短提醒她就好。(例如:「吃完了晚飯,該做功課了!」)然後保持沉默,記得不要嘮叨。嘮叨會讓作業變成是家長的問題,保持沉默,讓問題回歸成孩子的。當然,如果孩子還是「忘記」做功課,那麼她將會面對接下來發生的後果,這後果會讓她得到寶貴的教訓。實施這項方法前可以先跟學校的老師溝通,讓老師知道孩子正在學習自動自發做功課,如果孩子沒辦法完成自己份內的責任,請老師依規定嚴格處理。 接下來,若孩子能夠開始主動做功課了,家長要注意的是,盡量減少在孩子家庭作業上的介入,但保持關切,關切和介入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關切是指瞭解孩子最近在學些什麼、孩子做完功課後幫忙看看並且鼓勵讚美孩子、在孩子需要時就近提供幫助。而介入呢?很多父母常會「主動」協助孩子在考試前幫忙複習、或檢查作業時說一些批評的話:「你寫得字多難看!擦掉重寫!」、「真粗心,這裡怎麼又寫錯了!」比較好的建議是:在孩子完成所有功課後,可以先要求他自行檢查。在他們檢查後,父母可以問:「你認為那些地方寫得不好?」「你看看這題數學有沒有問題?」要讓孩子動腦筋,要讓他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把檢查功課當作是學習的一環,培養建立自我負責的態度。孩子請求幫忙時才給予適時的協助,而這種協助必須盡量簡短並帶鼓勵的性質。如果你的孩子一在要求更多的協助,那可能要注意他是不是有下面這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孩子已經依賴你成習慣了,你必須讓她戒斷這種習慣;或者,孩子在學習上可能有問題,你需要跟老師做進一步的商討。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