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山》讀後
2011/12/16 09:39:59瀏覽727|回應0|推薦3

鼓翼的大鵬         

        《轉山:邊境流浪者》讀後                  

  名:轉山:邊境流浪者

  者:謝旺霖

出版者: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為作者的膽大包天嚇一跳,心想:「這個傢伙瘋了,要錢不要命!」,原來,雲門舞集的林懷民老師得到行政院文化獎,獎金60萬元,林老師用不到這筆錢,決定捐出來成立「流浪者計劃」,鼓勵年青人去各地旅行,學習、磨練自己,同時也認識世界。

其實未參加這計劃前,作者已經在流浪了,因為失戀曾在大三暑假時遠走新疆、西藏流浪,自助旅遊了3個月,大四完成政治、法律雙學位畢業後,參加「給人錢去旅行」計劃的甄選,聽起來似乎很有趣,不過作者連如何流浪都沒仔細研究,就隨便寫上:「騎鐵馬到西藏」,沒想到經過面試後,竟然獲得評審的青睞,真的獲得10萬元來進行這個草率決定的冒險計畫。

由於尚未服兵役,出發的時間選在秋天10月初,以便年底回來入伍服役,如此進入西藏已是深秋,海拔3658公尺的拉薩平均溫在零度左右,天氣酷寒非常人所能忍受,加以作者從無山區、危險路段長途騎車旅行的經驗,要在嚴酷又陌生的環境之中踩踏上千公里,實在難如登天。其實騎車遠比健行、登山還難,路線方面,可能是考量距離的因素,作者選擇由滇藏公路入藏,距離雖較短,但路況較青藏、川藏公路差,時間緊迫匆匆整裝,買1部單車,裝備因經費而從簡,出發前作者只騎過幾次公路,最長的1次是由中壢到台中,在公路上來回騎9個小時,訓練根本不足,難怪出發前有專家說他「找死啊?」。

作者來到雲南的麗江古城,先在附近走走,遊覽虎跳峽及瀘沽湖,在瀘沽湖巧遇名為松娜的摩梭女子,竟獲邀同往神女山朝聖,來回4天,要爬山騎馬,還露宿荒野,後來兩人居然產生若有若無的情愫,松娜有走婚的夫婿,但生了孩子後越來越冷淡,臨別時松娜再要求他再回來,作者志在四方,只能抱憾而別。

艱苦的行程,一開始就幾乎要作者的命,第3天沒趕上住宿地點天就黑了,摸黑騎車,突然「所有的路竟都不見了,只剩下一截窟窿般的斷崖」,擋路的石塊讓單車翻覆,人車一半懸在斷崖外,下面是200深的山谷,最後用走的,不知走多久才來到德欽縣城。接著一路上的苦難連番而來,在高原上騎車其實比走路還累,單車原來是旅途的累贅,上坡踩踏比走路還累,下坡老是煞車,很快就磨光煞車皮,不煞車惡劣的路況隨時會翻車,嚴寒的天氣,到處坑洞的道路,險峻的山口,爬過1關又1關,感冒咳嗽,下胯傷口出血化膿永遠好不了,高山症陰魂不散地折磨單薄的身軀。一路上還有兇狠的藏獒,村童的石頭,粗劣的飲食,有跳蚤的床舖,莫名的中毒上吐下瀉,在床上躺了兩天未曾進食。一路罵髒話,一路勉強自己踏騎單車上路。

路上的見聞卻是無可取代的經歷:無處住宿被好心的藏婦收留,吃食就是1盤乾辣椒炒土豆(馬鈴薯)1碗玉米渣飯,晚飯如此,早飯亦如此;巧遇深山藏漢,素不相識,居然卸下心防談起達賴喇嘛;遇到在路邊休息的康巴藏人,學他們用手攪糌粑吃,獲得他們的好感,竟有女子對作者吐舌頭(藏人對人表示好感的動作),還想跟作者到拉薩;生病求醫,藏醫敦厚誠懇,只收少許藥錢,還祝福作者成功;遇到會說漢語的藏族少女,年僅19,留著像男人的短髮,和姑姑一起由四川阿壩州磕長頭到拉薩,臨別時少女送作者五色風馬,要他在山頂拋起,心中願望就會實現;狼狽的時日終究會過去,來到了文明的八一鎮,整個城鎮是由大陸各省「援建」而成,嶄新的建築,大而無當的公園、體育館,霓虹燈的夜色,到處是漢人經營溫香軟玉的娛樂場所,令人忘了到底在何處;最後在直貢梯寺看到藏人天葬儀式(邱常梵著《聽見西藏》,也曾提起這個寺廟),人死了由天葬師處理,將骨肉分給鷹鷲吃,反而比埋在土裡腐敗更有意義,塵歸塵,土歸土,人歸天。最後通過所有的山口,路上人車漸多,放學的孩子看到作者騎單車,好奇地喊「哈囉」,接著雄偉的布達拉宮出現眼前,天氣晴朗,陽光大放,近50天行程結束了,在廣場上「終於─終於你肯放心大哭一場」。

    正如邱常梵女士說的:人生路上越走越明白,騎車到後來,心靈越來越平靜,所有的艱苦、橫逆都是旅途中必然的考驗,考驗正是修行者必經的磨練,而肉體的苦痛,正是靈魂的試煉,歷經千錘百煉的苦行,人生自有一番不同的滋味。

「轉山」是藏地密教的一種儀式,神山或聖湖是藏人對自然崇拜的對象,藏人認為以順時針方向繞著神山聖湖轉,可以在生死輪迴中免遭墮入地獄之苦,轉山大多是徒步,虔誠的則以磕長頭頂禮膜拜方式轉山,如此轉山一次要幾十天。另外,湖泊是女性的化身,轉湖有向大地之母崇拜的心意,不孕的藏族婦女常以轉湖祈求生育,而本書開頭作者與松娜到神女山朝聖,也是轉山的一種,而且是極明顯的女陰崇拜習俗。

作者單騎千里歷盡艱辛,正是實踐轉山的精神,雖然準備不周,一路凶險難料,但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像磕長頭的信徒,不畏生死困苦,為了自己的信念毅然上道,就算病死途中,亦無怨無悔。本書封面上說:「我這趟旅途,絕不是以雄心壯志為起點,在無法思念的旅途上,我一路害怕,害怕迷路、生病、山險、野獸、遭劫、貧窮與孤獨,甚至害怕再也無法繼續前進。」,雖然害怕,卻有過人的勇氣,一路流淚哭泣,罵髒話,數度幾乎考慮放棄,連路過的卡車司機都要他別騎了,要免費載他一程,作者固執地拒絕,睡過一覺之後,又提起勇氣跨上鐵馬,受盡折磨想打電話向在台灣的母親報平安(母親只知他去大陸玩,不知他在挑戰冒著生命危險的行動),但是擔心就此崩潰,又忍了下來。

作者的文筆不算好,常用些生澀、怪異的詞語,而且偶有錯字(我主觀覺得法律人的文筆應該比較好才對!),不過所有的瑕疵都不能掩蓋作者文筆樸拙、純稚、厚重的風格。尤其全書以「你」來敘述作者,有跳脫主觀視野,用旁觀者來觀照自己的意味,這部分應該很成功。

    市面上西藏旅遊或報導的書極多,各種不同方式的旅遊都很有趣,我已看了好幾本,前述《聽見西藏》,是邱常梵女士自助旅行的遊記,不久她又出版《魔境西藏》,敘述在拉薩遊學1年的經過,還有《45%的天空》,是兩位科技新貴放下一切,在寒冬租車遊阿里的經歷,圖片非常壯麗,《藏地牛皮書》是一本大陸人士所撰自助旅行指南,深入極偏遠的藏區,令人眼界大開。旅遊沿途所吃的苦頭,以本書作者最多,但在心靈轉變的描寫上,本書尤有過人一等之處。

我們雖不能像作者一樣去西藏轉山,可是我們可以試著轉轉心靈中的山。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law&aid=593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