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五年級
2015/03/20 11:05:20瀏覽1357|回應0|推薦20

 

剛看完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又看過網路上每個世代的人開始檢視自己的世代,讓我對自己的五年級,有了更多澎湃的情緒。

 

那一年我從台北的大學畢業的時候,台北捷運正挖得天昏地暗,淡水一到冬天冷得我即使穿上五件衣服都打哆嗦,幽幽的冷風、總是冷裂地穿過尚未成形的捷運黑洞,每一次走在台北街頭,我都急著想要逃出那個黑暗城市。

 

那時候留在台北打拚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記得學姐剛畢業時,在台北的薪水只有一萬五千元,有一回去找她時,她高掛著酸得發麻的雙腳,興奮地描述著未來她要如何如何,第一次領薪水時,她還特別翻出買給她父親的襯衫給我看,那一雙發亮的雙眼,我至今仍忘不了。

 

和學姐比起來,不知道是沒有勇氣與環境搏鬥,還是沒有值得留戀的人,畢業後,我便慌張地逃回了南部,安全地把自己的青春收進熟悉的家鄉。

 

我記得自己回鄉後的第一份薪水也是一萬五千元,一點不比現在的22K來得高明,雖然不必付房租或一再搬家,爸媽也沒有規定「你一定要如何如何」,但是開始賺錢了,分擔家計就是一種責任,因此我每個月只留5000元給自己,其餘的全給了媽媽。

 

往後雖曾離鄉幾年到中部,但跟著愛情繞了大半圈,又被愛情狠狠打敗之後,終究還是回到了起點,老實地當起了家鄉人,開始我的「小城人生」。

 

「城鄉差距」、「不景氣」等字眼,經常出現在我的字裡行間,這裡少了台北的繁華,時尚、國際、藝術等字眼可能都與這裡沾不上邊,每回到台北出差,我老覺得自己成了老土,百分百地不自在,恨不得立刻逃回安全的鄉下,這才能安下心來。

 

我不習慣台北嗎?我常這樣問。不,我應該是羨慕台北的,每一回到台北,其實都會有那麼一秒鐘撩起我對台北的欽羨:「家,隨時都可以回,但台北,未必何時都能留,當初應該多停留一下的,至少感受一下繁華城市的步調、體會一下離鄉奮鬥的辛酸再回家的…」

 

每一次下了高鐵,我就會想像「當初如果留下,現在穿梭捷運的快步身影,有一個就是我…」。

 

只是離台北愈遠、愈久,我就懷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在城市裡落腳、搭捷運、看展覽、或是抬高鼻子「裝文青」趕音樂會,如果留在台北,踩起高跟鞋、扭起腰來一定更有fu的…(不過這段想像似乎與現實有誤,我後來觀察台北人走路多,穿平底鞋的人反而多了),只是愈懷疑,台北就愈遠了。

 

其實在大學時,我一度偷偷懷藏著留學夢,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對出國留學仍有很大的期許,大四時許多同學討論著考托福的時候,我也曾經到補習班問過,但是我一直以為家裡窮,出國根本沒機會,「想都不用想」。

 

那個夢對我而言,就只是「問問」,我始終沒有跨出一步,即使後來回家鄉後,我還是買了一大堆考托福的書,但就僅止於背背單字、裝用功而已,往前的那一步,我一次也沒有嘗試過。

 

後來我才知道,很多同學咬著牙就去了,還有更多同學選擇留在台北,我雖然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真的完成了夢想,但是我知道,自己連給自己咬牙的機會都沒有。

 

一直到現在,每當和女兒敘述著自己的夢想時,我還常說,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出國唸書,那絕非虛榮,而是我非常想知道「在異國依循著哲人走過的步道,眼前只有努力讀書這件事,到底是什麼感覺」?

 

回家,躲在一條安全的路,當然可以很幸運地、安全地生存了下來,但也因為太安全,人生裡有太多的事就此被遺忘。

 

最近有人在臉書貼出了野百合學運時的照片,我一度很驚恐地問了老公:「野百合的時候,我們在幹嘛?怎麼一點印象都沒有呀」?後來仔細對照學運的時間才確定,原來那個時候,我早已逃回了南部,躲在安全的家裡了。

 

最近看了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電影的情節少不了灑狗血,但是會讓人刺刺地、痛痛地回想自己的青春,回想自己的五年級,我竟發現自己曾經發瘋地尋找感情的落腳,卻不曾為自己的青春及理想咬過一次牙…

 

我不是為了台北房價太高才回鄉,也不是真因為沒錢出國才留下,一切都是因為「害怕困難」。這是自己的選擇,不是是非題,也不是世代問題,更不是家鄉不好,現在的我完全可以理解,一切的問題來自於自己的猶豫,不同選擇,就會有不同人生,其他的都是「牽拖」。

 

現在想起可愛的家人們,回鄉之後的歲月有他們陪伴,人生真的溫暖,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我可能還是會選擇回鄉和家人在一起,但這一回我一定也會試試為自己咬一次牙,「頭過,身就過…」…,我該試試的,我也一定要試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123&aid=2163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