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桃花源記─遇見滿州的溫熱人情
2015/01/16 16:42:36瀏覽1093|回應2|推薦15

 

       去年有機會撰寫「與生命對唱─恆春半島民謠人物誌」,我才有機會踏上後山滿州,從港口到港仔,一站又一站訪問愛唱民謠的滿州人,過去我總以為滿州就只是恆春半島的一部份,一個比偏遠更偏遠的鄉,但是真正踏上了滿州,這才發現,滿州就是滿州,無可取代。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這是晉代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初訪滿州,就彷彿拜訪「桃花源」一般, 只記得那是一條過了恆春之後,一彎又一彎的道路,每一個轉彎處,我都會想起桃花源記裡的「山有小口、彷彿有光…」,總以為轉彎處就是滿州。

 

  實際上,滿州比想像中還要遙遠,尤其是港仔,已經不記得要經過幾重彎,才看得到港仔沙漠,再過去才是旭海大草原,貫穿滿州的鄉間道路,就像那一條通往「桃花源」的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滿州到底離恆春有多遠?外界也許可以從民謠歌詞中體會一番,早期滿州人生活困苦,總要駛牛車載貨到車城做生意,過去就有一首「從滿州駛牛車到海口卸貨」的民謠,以十六段歌詞描述沿途的景象,牛車人大半夜就得從滿州出發,一路從滿州駛牛車到車城海口,來回至少要一天一夜的時間,回到家「天未亮」,那真的是山遙遙、路迢迢。

 

  不過路遠改變不了這裡的溫熱人情,滿州人就和「桃花源」裡的人一樣和善豪爽,還記得最初採訪時,是到滿州張碧英家集合,人間國寶張日貴、「牛母伴」高手張碧蘭、還有港仔的民謠推手張錦桂,幾位張氏民謠高手齊聚一堂,完全沒有架子,談到高亢處,他們便輪番唱出滿州民謠的精粹,自然真切的情感隨歌聲流瀉,那一次,我真的相信,所謂的武功高強的人,原來就隱於這如桃花源般的滿州鄉間。

 

  比山更遠的路,絲毫不影響他們對生命的熱情,力推滿州民謠的退休校長潘明福,三天兩頭就往滿州跑,從屏東到滿州的路,他至少走過千百回,每一回提起家鄉滿州,他的眼睛總要發亮,到現在,他都還在這一條百公里以上的路上奔走。

 

  還有住在港仔的張錦桂、黎竹紅也常常要往屏東、高雄跑,在外人的眼裡,滿州、旭海等部落是比偏遠還要再偏遠的地方,但深入部落採訪後,才發現地圖上那條遙遠的路線從來不曾難倒他們,再遠的約定,他們從不曾皺一下眉頭,再遙遠的他鄉,都有滿州人的身影。

 

  在熱情的滿州人眼裡,距離從來不是問題,在港仔的人會高唱「恆春向東不外遠、一個地號港仔村、你那要來不免問,一路白沙鎮中央」;在港口的阿嬤一樣也高唱「我來出世愛唱歌、這支月琴陪伴我、愛唱民謠海內外、要學民謠來找我」,歌聲裡的滿州更加豪情。

 

  所以當年鍾明昆教授為了採集民謠,只要一得空就從台南往家鄉滿州跑,即使是包計程車,他也會為家鄉的歌而來,滿腔熱血迄今仍讓所有民謠人懷念,也因為在鍾教授的帶動之下,後來張日貴阿嬤等多位民謠高手,更是翻山越嶺從港口到港仔教唱,即使是一趟路下來都坐到暈車了,但是滿州人的熱情永遠是百分百。

 

  這就是滿州,滿州人以熱情澆灌後山的土地,溫熱的人情早就讓人忘記了一重又一重的路途。以前困苦的滿州唱的是:「要去台東賺銀票,減跨一片賺未到,想欲來返怕人笑,孤不離衷呼人招」。但現在連港仔人都會唱「港仔山頭高低排,三面是山一面海,好山好水好所在,歡迎大家擱再來」。

 

  很慶幸自己有機會踏上青山綠水的滿州、與眾多民謠高手相遇,在他們的歌聲裡,滿州就是滿州,無可取代。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123&aid=20210397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18 20:50
滿州離恆春不遠,
白榕園就在港子口附近,
有兩三次路過滿州繞了一大圈到四重溪,
大作形容滿州似桃花源,
下次到滿州我會多做逗留。

鄉民
2015/01/16 18:08
牡丹鄉有高士古謠隊,也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