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雲和上解華嚴 (入不可思議解脫普賢行願品) 十五
2008/06/17 09:07:38瀏覽604|回應0|推薦5

轉貼 海雲和上「十大願王」講記

十大願王【四】懺除業障()
貪瞋癡慢疑等無明,發之於身口意,造了無量無邊的惡業。怎麼會有這麼多呢?從六根來看,眼貪好色,耳貪好聲,鼻愛聞香,舌貪美味,通通都貪。瞋和癡也一樣,生氣的時候,不只嘴巴會罵人,身體也會僵硬,血脈也會賁張,連頭髮也會豎起來,甚至於會打人、殺人。 

財富、名譽、地位、是非都不會跟著你,可是所造的業無論天涯海角,都會找到你,不是不知道就算了

  「菩薩自念」是自省的意思。我從過去多生累劫以來,由於貪瞋癡慢疑等無明,發之於身口意,造了無量無邊的惡業。怎麼會有這麼多呢?從六根來看,眼貪好色,耳貪好聲,鼻愛聞香,舌貪美味,通通都貪。瞋和癡也一樣,生氣的時候,不只嘴巴會罵人,身體也會僵硬,血脈也會賁張,連頭髮也會豎起來,甚至於會打人、殺人。這都是身在造瞋的業,福報小的殺一個人,福報大的殺千萬人。

  選擇職業也很重要,它可能是個助緣,也可能會是逆緣,這輩子能賺多少錢的福報是上輩子修的,這輩子有智慧的話就要選個好行業來做,不好的行業千萬做不得。像釣魚業在世間法來說是個正當的休閒活動,可是在因果律來講卻是毫不留情的,不只是釣魚的人要背因果,勸人去釣魚的人更要背因果,而且加重。過去畫家豐子愷曾經畫了本放生畫集,聽說在畫稿完成後要付梓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無數的雞鴨牛羊來向他道謝,感謝豐子愷的放生畫集保護了牠們的子孫。可見不知不覺中,我們因為無知所造的惡業有多少,能夠不懺悔嗎?這些果報我們都要自受的。不知道的人歸不知道,一旦知道了,會發現真是不可思議啊!

  今天一個人能夠真正學佛,福報實在很大,因為生命終於有了一個中心,有了依靠。我們可以經由這個依靠,進入自己的中心思想,來修正許多不當的觀念和行為。藉著佛,我們可以一點一滴的去反省生活周遭的一切,包括家庭、子女、事業、健康,然後好好的修正、改進。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假如這些惡業有體相的話,整個虛空都裝不下。這句話是就事相來講,一個人造的惡業有這麼多,那大家一起造的惡業會有多少?就理上來講,還有兩層意義,第一在時間上是從無始以來,非常的長,到底有多長?和虛空的寬度一樣。虛空有多大,時間就有多長。就算我們每一世只造一個業好了,那多生累劫所造的業真是連虛空界都容受不了。

  第二個意義是從虛空來看。虛空是怎麼產生的?虛空是我們的心所造的。心沒有中心,也沒有邊際,所以虛空也沒有中心、沒有邊際。《地藏經》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一天廿四小時隨時都在起心動念,包括睡覺作夢都在造業。所以從心量的活動來看,我們所造的業也是窮盡整個虛空的。

  而心所造的業要由身來承受,此世不受,來世或多世以後也要承受,永遠也逃不掉。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財富、名譽、地位、是非都不會跟著你,可是所造的業無論天涯海角,都會找到你,不是不知道就算了。因緣匯聚時,果報只有自受了,當然這個果報同時包括了善報與惡報,因此我們怎能不為自己的將來負責?

  許多人對這方面不能體會,認為是佛法的宿命論,這不是宿命論,而是真理的實相觀,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只是對於這種問題我們在作表達時一定要注意善巧方便,因為實相的直接陳述有時候會對當事人造成傷害,這要多注意。

用清淨的身口意表達真心的懺悔。 

  「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前面說的是境緣法力,此段講的是自證智力。

  我們對於自己造業的境界能不能看到?能不能完全顯現出來?看到以後再用最高的智慧徹底懺除。這兩者就是普賢行願一直要講的東西。

  原先是由貪瞋癡引導了身口意,所以造了無量無邊的惡業,現在反過來用清淨的身口意來推翻以往,表達真心的懺悔。然而清淨的身口意該如何展現呢?同樣的要窮盡法界極微塵剎,要在法界極微塵剎的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從今往後永不復造。這就是完全的發露懺悔。

  這種懺悔也有兩層意義,一個是事相上,在佛前發露懺悔。一個是理懺。事相上的懺悔畢竟有限,儘管你台灣的寺院都跑遍了,還有大陸的寺院,美國的寺院,歐洲的、中南半島的,乃至於過去的寺廟、未來的寺廟,你怎麼去?所以在寺廟上就不能窮盡了,可是理懺就能窮盡通達。

  理懺怎麼懺呢?因為佛是覺悟,菩薩是覺悟的眾生,所以我要在日常生活的一切境界中覺悟到自己過去所造的一切惡業。怎麼覺悟呢?覺悟就是反省,我們可以依於學佛的過程,以佛法為標準,一點一滴的來勘定、修正不當的觀念和行為。光是參加法會畢竟有限,從理上下手,可以依著自己的生活、環境、背景和習氣,慢慢修正。因為有許多習氣、缺點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不反省就不可能改,問題在如何反省、如何改造,這才是工夫。

從理上引導自己確實反省,誠心懺悔

  理懺可以按照前面所講的心靈方程式自己去修正、調整,但是這些修正和調整有時候正好會與別人相衝突。別人對這件事是缺點,對你可能反而是優點,所以要依於自己的本性出發、調整,而且要彼此尊重。

  每天念一遍懺悔文並不等於真正懺悔了,而是要從理上來引導自己、確確實實去反省,誠心懺悔。由於從理來看並無事相,似乎無從改起,但可以依於理養成自己凡事謹慎小心。因為理懺和通懺是指自己常會在無知的情況下造業,而無知就是經常的大而化之,如果事後依然是粗枝大葉,那就等於沒有懺悔了。這就是「誠心懺悔後不復造」。

  「恆住淨戒一切功德」也一樣,原來的殺、盜、淫、妄、酒不但不再造,更要朝相反的方向去做。以前殺生,現在放生;以前奸貪偷盜,現在布施;以前愛發脾氣,現在忍辱、慈悲;以前愛說是非,現在讚歎別人。一切的善根、好事都要做,這就是所謂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用自證智力來勘定前面的境緣法力。

  這樣的懺悔,要等到虛空界、眾生界都窮盡了,眾生的業都消了,眾生的煩惱都沒了,才結束。虛空界是心所起的幻境,是器世間,眾生界是有情世間,當有情世間窮盡了,眾生都成佛了,那我也成佛了。眾生業和眾生煩惱是從眾生界分出來的,必須這兩者都盡了,眾生界才盡。虛空界和眾生界指的是成佛的部分,是上求佛道;眾生業和眾生煩惱指的是利他的菩薩行,是下化眾生。這些都盡了,我懺才盡。換句話說,教化眾生是上求下化無有窮盡,懺悔業障也是上求下化無有窮盡。

  問題是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都不可盡。成就佛道容易,眾生煩惱要盡很難,所以佛成佛之後的任務依然是認真教化眾生。但是再怎麼認真教化,眾生的業和煩惱都無法窮盡,那就只有繼續懺悔了。連佛都如此,我們凡夫的懺悔應該更是沒有窮盡,永無間斷的了。

十大願王重重無盡,殊途同歸

  這十大願王的每一大願都是無盡的,而且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那麼彼此之間是否會相衝突呢?其實這十條就是一條,從無限的觀點來看,十個就是一個。合起來的總綱領是普賢行願,以二分法來分是所謂的境緣法力和自證智力,具體的十大綱要就是十大願王,再要細細的鋪陳出去,就是八萬四千法門。所以這四無盡境所講的念念無間、三業無倦,就其所指的終極目標而言,都是同一個。

  十大願王的每一大願都可相通,後面的結論也說,不論你修十條或一條,功德都一樣大,因為每一條講的都是普賢行願力、境緣法力、自證智力。當你藉著這些方式把心量打開到無限的時候,根本就是同一個。這樣的懺悔是不是修行?修行是不是供養?頂多可以說,廣修供養是比較偏向理性的修行,懺悔業障是比較偏向感性的修行,但都是修行。各人喜歡從哪一個下手都無所謂,從因地凡夫來看,喜好各有差別,從果地成就來看,殊途同歸,通通一樣。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dypiano&aid=196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