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雲和上解華嚴 (入不可思議解脫普賢行願品) 二十
2008/08/28 19:24:32瀏覽486|回應0|推薦13

轉貼  海雲和上「十大願王」講記

十大願王【八】常隨佛學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從迴向的角度來講叫迴向菩提,意指上求佛道,也就是學佛。學佛和佛學不同,佛學指佛教的學術理論,學佛是學習佛的覺悟方法和境界。 

「常隨佛學」怎麼學呢?就從初發心開始精進不退。各位如果要看自己有沒有發心,先要來檢討自己的願力。

  十大願王的第八至第十願,這三大願則具有迴向的意義。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毘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是第八大願「常隨佛學」,從迴向的角度來講叫迴向菩提,意指上求佛道,也就是學佛。學佛和佛學不同,佛學指佛教的學術理論,學佛是學習佛的覺悟方法和境界。

  普賢菩薩這次談常隨佛學,就不再像以前一樣先講什麼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他把數量省略,直接舉例。譬如娑婆世界的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如來是我們的本師,意指遍一切處,無所不在,是法身佛。釋迦牟尼則是化身佛。

  怎麼學呢?就從初發心開始精進不退。各位如果要看自己有沒有發心,先要來檢討自己的願力。從皈依的那一天起,是不是就已發起了菩提心,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心在道上永不退轉,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生生世世盡未來際行菩薩道。這個心量一定要發得起來,而且自己要向自己負責。

  如何精進法呢?以不可說不可說的身命拿來布施,這是最極至的層次。在這之前不知拜過多少佛,誦過多少經,念過多少佛,也不知當過多少次的義工,煮過多少飯,掃過多少地,這些就不提了。此處所講的布施是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來書寫經典,而且積如須彌山一樣高,這就是重法,一切犧牲都為了成就道業。

  現在也有很多人在寫經,最好把它累積起來,等三、五年後到了一個程度(死工夫下得愈深的人成就愈大),通通拿來在佛前發殷重心,再把它焚燒,那些功德也將積如須彌山高。

面對這些誘惑而能不動於心就叫降魔 

  不但如此,為重法故,連身體性命都在所不惜,何況是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還有許許多多的難行苦行,看起來都是些冤枉路,但是在修學的道路上,每一個工夫都是死工夫,都是最重要的,無論遭遇多少挫折都無所謂,一點也不冤枉,反倒是那些仗著自己有點小聰明的人,不願意用功,最後得不到成就才是冤枉。

  到了樹下成大菩提就是成就了,在成就大菩提之前還要降伏魔軍。魔包括種種的誘惑,譬如名聞利養,以及色情等等,面對這些誘惑而能不動於心就叫降魔。成就大菩提之後就要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

  所謂種種神通有六,包括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盡通。前五通具足的稱五通仙人,還在三界六道中輪迴,要等到具足了漏盡通才能出離三界。這六神通並非一般人所以為的千變萬化,那是以定自在力成就而顯現的,稱為「起種種變化」。共有十八種,大能變小,小能變大,上身出水,下身出火,無中生有,有中變無等。神通是以智慧成就的,兩者並不相同。什麼是種種佛身?佛共有十身,包括化身、如意身、智身、福德身等,在此不詳說。

  在處種種眾會方面,經文有了較詳細的說明,包括諸大菩薩眾會道場、聲聞辟支佛眾會道場、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以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總共五種眾會道場。這五種又可分為十類,即一、諸大菩薩,二、聲聞,三、辟支佛,四、轉輪聖王,五、小王眷屬,六、剎利,七、婆羅門,八、長者居士,九、天龍八部,十、人非人等眾會道場。

  處在這種種眾會道場中,要「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大雷震並不是很大聲,是指能令人深省,使人覺悟的意思。圓滿音則是指將事理講得很清楚,隨著眾生的樂欲來成熟他們。這就是成就大菩提之後轉法輪的意思,最後「乃至示現入於涅槃」。簡單的說,一個佛就是這樣過來的,從發心、精進、修種種苦行,成就大菩提、轉大法輪,最後入涅槃。這其中的一切功德我都要學。就像學習世尊毘盧遮那如來一樣,對於十方三世所有如來,我皆隨學,而且持續不斷直到永遠。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今天學這個佛,明天學那個佛。一輩子學一個佛就已經學不完了,而且釋迦牟尼佛所示現給我們看的也只是一部分,還有許多是我們看不到的,因為有關他的出生背景和生活環境,記載的一定不夠周全。但我們生活中的分分秒秒卻是整體的,所以一個佛只是一個部分,我們的「常隨佛學」學的則是整體,也就是說每一個佛各有其殊勝之處,我們都要學習。至於要怎麼學呢?四個字:「老實念佛」。老實念佛是指念念不忘十方諸佛多生累劫以來是如何勤苦修行,然後照著做,而不是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等於種一切法,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dypiano&aid=2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