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雲和上解華嚴 (入不可思議解脫普賢行願品) 十七
2008/07/07 15:17:25瀏覽970|回應1|推薦15

轉貼 海雲和上「十大願王」講記

十大願王【五】隨喜功德()
諸佛如來從開始發心到最後入涅槃,分布舍利,我都隨喜讚歎。其次是十方世界的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也要隨喜。因為世上的各種動物,乃至昆蟲,也都會有一些善根值得我們學習。再來是一切的聲聞、辟支佛、有學、無學,他們都是證果的成就者,我們都要隨喜功德。 

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叫碎身舍利,他吩咐弟子在他入滅荼毘之後,把舍利子碎成八萬四千顆,分成四份,每份二萬一千顆。

     接下來的四句,「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是談成就的部分。至於「般涅槃分布舍利」則是後得智的運用,涅槃之後還要記得饒益眾生。所以難行苦行是根本的因,當這個因行到達某種程度就能圓滿種種波羅蜜門。一般所講的波羅蜜門是指六度或十度,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其實十只是個圓滿的數,此處講的種種波羅蜜門指的是無量的意思。

  「證入種種菩薩智地」,菩薩智地很多,簡單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表示四十一地。五十三參裡也有五十三個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要學。「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就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在我們再更深入談談「難行苦行」與「菩薩智地」。

  經文說諸佛如來修行時,曾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頭目手足要怎麼捨?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首先看眼睛,眼睛是能捨的,臨命終時立下遺囑,把眼角膜布施出去就好了。可是有人要問,命終之後八小時之內不是不可移動嗎?一動不是會起瞋心嗎?問題就來了。所以我們平常就要發願,只要醫生一宣布自己死亡,就趕緊把眼角膜移植出去,而且愈快愈好,否則就沒用了。由於平常的願力,那麼當別人在割截自己身體的時候就不會起瞋心,反而會起滿足心,因為我願已了。這就是布施眼睛的難行苦行。如果還要計較什麼身體被移動了,那絕對去不了極樂世界,因為心量太小了,要知道若人是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的。天生萬物以養我,我無一物以報天,對於一個亡者已無作用的東西,為什麼不捐出去利益別人呢?可是不行菩薩道的人是不會體會這一點的。

  為什麼說割截身體、捐贈器官是難行苦行?因為心裡會害怕,身體會感覺疼痛。其實到了命終之後再來布施頭目手足是有點不負責任的,但是人還活著又不可能真的割斷身體給別人,所以這句話真正指的是服務。譬如手足的服務就是勞力,眼睛的服務是智慧,頭的服務則是創造。像你發明了某些專利,非常有利於眾生,那你能不能免費,不收著作權、權益金?眼睛代表著光明能照,也就是智慧,既然有了聰明才智,就不要吝嗇,勇於貢獻給社會。手足代表身體力行,那些在十字路口執行任務的義警義交,就是在做手足的布施。想想看,計程車司機在交通巔峰時段不去賺大錢,卻跑到十字路口服務,是不是難行苦行?所以並不一定要割截自己的身體,只要我們身體能夠產生饒益眾生的行為都算。

一門深入不是叫你排除其他法門

  再談談菩薩智地,許多學佛人對於一門深入都缺乏正確的認知,以至學佛學得歪三倒四。一門深入是指在下手處必須站穩一個立足點。暫且不提八萬四千法門,假設你只知道五個法門,譬如阿彌陀佛法門、觀世音法門、地藏法門、文殊法門、普賢法門。如果五個都學,那得花多少時間才能都弄通?就算五個都弄通了,事實上一個也不會成就。為什麼?因為懂得太多了就會閃來閃去,反而無法養成定自在力。

  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下手,等完全弄通之後,再來看其他四個法門,也就是說以第一個法門為主,其他四個為輔,這樣就可以起作用了。如果你五個法門一起來,就會攪混在裡面漂浮不定,而且一個也不能相應。如果先從一個法門深入,不管它與你相不相應,修了一段時間之後,再與另四個法門比較,萬一發現和第二個法門比較相應,那再轉過來專修第二個法門,很快的五個法門你都能通。這樣的方法並不妨礙一門深入的說法,而且還能與「證入種種菩薩智地」相吻合。

  可惜的是,現代人一門深入後就不再涉入第二門,反而使自己成為井中蛙,而且還夜郎自大,以為自己的法門才最殊勝。結果愈修愈執著,與解脫愈行愈遠,如果追溯他當初為什麼要修此法門,答案也不甚明了,只因為聽人說過此一法門最好,即使修不出成就,也抱著不放。此時你若是告訴他修錯了,那他會瞋心大起,這就是著魔了。佛法之所以會毀滅,就是這些順勢魔王在作怪。

  修行一門深入而著魔的人太多了,實在不可不注意。一門深入不是叫你排除其他法門,而是先去找一個落角處讓自己站穩,把佛法的中心思想建立起來,再加以擴大,進而融會貫通所有的教法,這樣才不會弄錯。我們常看到修禪的人說自己最好,修淨的人也說自己最好,造成禪與淨水火不容。各宗各派也常有這種現象,問題是釋迦牟尼佛從未傳過水火不相容的法。這就是一門深入的不當所致,因此我們要證得種種菩薩智地,而非一種菩薩智地。

  佛的殊勝功德,除了經文所說成就無上菩提外,就是轉法輪。經由轉法輪,佛才能把人生宇宙的真理告訴大家,眾生才能破除萬古長夜的黑暗無明,得到光明照耀。眾生得到光明後,一定會心生感激,乃至最後會捨不得佛的離去。像忉利天王就因為長時間看不見佛,思念佛,而命人造了一尊世尊雕像,世尊回來看到後,也嘉許他的造像功德甚大。

十方世界乃至一塵也要隨喜

  世尊知道自己入滅後眾生一定會懷念他,但是懷念歸懷念,成住壞空還是成住壞空,世尊如果因此而不入滅,至今豈不三千歲了!佛是觀因緣的,佛來到世間是這世間的眾生福報因緣最大的時候,當巔峰過去,因緣盡了,佛就要入滅了。後來的眾生便見不到佛,但是見不到佛也有兩個好處,第一,讓眾生知道佛與眾生是一樣的,是從凡夫修行成就的,如果我們也照著他所指導的方法走一條覺悟之路,也可以成就,因為佛就是一個明確的例子。第二,就是讓所有思念佛的人精進勇猛,因為只有如法修行才能見到佛。

  基於這兩點,佛必須示現入滅,可是又必須留個東西讓眾生瞻仰懷念,用什麼呢?只好用他的舍利子。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叫碎身舍利,他吩咐弟子在他入滅荼毘之後,把舍利子碎成八萬四千顆,分成四份,每份二萬一千顆。一份放在天上,一份放在龍宮,一份在阿羅漢手中,一份在人間。人間的部分由於十六大國都要,所以又分成了十六份。流傳到了阿育王時代,阿育王發起了大勇猛心,在閻浮提世界建造了八萬四千座塔,每一座塔供養一顆佛舍利。佛舍利會隨著修行人的精進修持而增長變大,他又再把它分送各地。

  中國也有一座阿育王塔,在浙江寧波。完整的佛牙舍利有四顆,也分成了四份,一顆在天上,一顆在龍宮,一顆北傳至印度北部之烏萇國,後輾轉傳至北京,一顆在南傳師子國(今斯里蘭卡)。可見中國人的福報是很大的,現在這些舍利都是世界之寶。總之,供養舍利是為了讓眾生瞻仰,產生念慕之意,從而激發積極向道之心。

  經文還談到了般涅槃,這表示成佛之後還要轉法輪。但是在每個地方轉法輪、攝受眾生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眾生在被攝受之後就自己修行去了,當有了成就,證阿羅漢,就入滅了。但有些則會去行菩薩道,開始廣度眾生,讓佛法流傳下來,也使佛法具備了另一種生命力。回想當初世尊轉法輪的時候,一定得到了廣大群眾熱烈的支持與認同,才有可能分布舍利。

  以上所談都是境緣法力,接下來的是自證智力:諸佛如來從開始發心到最後入涅槃,分布舍利,我都隨喜讚歎。其次是十方世界的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也要隨喜。因為世上的各種動物,乃至昆蟲,也都會有一些善根值得我們學習。再來是一切的聲聞、辟支佛、有學、無學,他們都是證果的成就者,我們都要隨喜功德。再來就是菩薩,菩薩修的就跟佛所修的很相近了,同樣也修無量難行苦行,求無上正等菩提,所以稱之為廣大功德。以上的所有功德,無論大小,小者不鄙棄,大者不畏懼,我們皆要隨喜,而且盡虛空、遍法界無有窮盡,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樣的胸襟與肚量,正是華嚴修學者所應具備的。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dypiano&aid=202029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一門
2008/07/11 20:06

 八萬四千 善巧方便 一門深入 第一義是 

 無諍無訟 無二無別 無生無滅 無有一門 

常怡(wendypiano) 於 2008-07-11 20:23 回覆:

是啊! 看到一門深入這一段時,很有感觸!

四寶師父也常提醒我們,可是總有少數人當耳邊風。

一門深入,如實修行,一定有水到渠成之時;

到時一切全通曉了。

希望步步踏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