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雲和上解華嚴 (入不可思議解脫普賢行願品) 二十一
2008/09/25 17:26:44瀏覽608|回應1|推薦10

轉貼 海雲和上「十大願王」講記

十大願王【九】恆順眾生(上)
修行的種種功課無非是為了導引我們進入生命的體驗,享受生命的菁華,能夠如此,這輩子可算不白來。發什麼願、下輩子到底哪裡去,自己當家作主決定。因為三界之內的五蘊六塵都已轉了,你不會再受誘惑了。但我們現在都做不到,因為訓練不夠。

現在來看第九大願的經文。

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

  前面提到十大願王的最後三大願都屬於迴向菩提,而恆順眾生就是迴向眾生了。一般人在做布施供養等功德的時候,大都會寫「迴向十方法界眾生」,其實就是這一願。現在大家可以自我檢視一下,在迴向眾生的時候有沒有像這樣的恆順眾生?還是因為迴向十方法界眾生的功德比較大,所以才迴向眾生?兩者的差別是很大的。

  佛法的綱要有二,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常隨佛學就是上求佛道,恆順眾生就是下化眾生。但是上求下化的目的又是什麼?那就不可說了。好像是有一個東西,又沒有辦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當心裡想到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又消失了。雖然在行門上,我們要避免落入語言文字的知解,因為那是無意義的,但要如何不落入語言文字的知解,而達到實際的目標呢?實際的目標究竟是什麼?這又發生問題了。迴向眾生、迴向菩提依然是浮在表面上,這兩個加起來還有一個實際的目標。

  基本上迴向眾生和菩提我們都能做得到,可是要把眾生和菩提回歸到本來、實際的樣子,就還得再經過一道手續和過程了。而那又是什麼?無法說。因此我們就把迴向眾生和菩提合而為迴向實際,迴向本來的樣子、本來的目標,這是言語道斷、七情處滅的,正是學佛的最高境界。

修行的種種無非是為了體驗真實生命

  生命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我的本來面目又是什麼?我們現在是浮在表面上,又像被重重的面紗包裹著,過著虛假、被社會環境所牽制的生活。真的我是什麼?在哪裡?怎樣才能讓它呈顯出來?唯有藉著種種因緣去體驗、去享受自己的生命。過去我們常說,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都要能銷歸自性,這是反過來不要去享受外境。譬如很多人都喜歡喝咖啡,假如你的境界是停留在煮的溫度剛好,時間恰當,所以夠香、夠濃、夠純,那你就是被塵境轉了。喝咖啡主要是靠三個部位的運轉:鼻根、舌根、意根。所以會注意杯子、豆子、烹煮的技巧,如果不能進而提升到生命境界的享受,那只不過是一隻大咖啡蟲而已,僅停留在凡夫境界。你能不能轉一下,透過咖啡掉進去,好好享受生命。一旦修行成就,即使倒給你的是杯醬油,你也會說好喝,因為你享受的是生命,而非醬油或咖啡了。這時候你才能體會什麼是真正的平等了。

  修行的種種功課無非是為了導引我們進入生命的體驗,享受生命的菁華,能夠如此,這輩子可算不白來。發什麼願、下輩子到底哪裡去,自己當家作主決定。因為三界之內的五蘊六塵都已轉了,你不會再受誘惑了。但我們現在都做不到,因為訓練不夠。

三界六道皆屬「眾生」

  現在回到經文。前段講的仍是境緣法力,「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接下來的都是在解釋種種差別。

  對於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的所有眾生我們都要能夠現前,不要以為我們都能做到,有些人上午出去放生,下午回來就踏毀螞蟻窩。要是眾生的境緣法力都能現前,那待在家裡不殺螞蟻的功德,恐怕要比出去買魚放生的功德還大得多。

  到底眾生的差別有哪些?首先,有所謂的四生,就是卵生、胎生、濕生和化生。卵生包括了雞、鴨、鵝等;胎生多指人類和獸類;濕生指魚類、水族類;化生包括了天人、地獄、餓鬼。其次有所謂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因為有許多生物,古人並不知道是如何產生的,像有些是從地裡爬出來的,只知道它們是靠地、水、火、風而生住的。還有的則是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的。花木草叢裡常常有許多寄生的昆蟲,它是依賴卉木而生存的。所謂生住者通常是講生活習慣是依於什麼。依於地水火風,或依空、或諸卉木指的是原則性,細分的話就更多了。

  種種生類,指的就是這四生。種種色身,指各種不同的身形。種種形狀,指各種不同的形狀。種種相貌,不只是人,貓、狗、老虎都有不同的相貌。種種壽量,有的長壽,有的短命,像蜉蝣朝生暮死,烏龜可活好幾百歲。種種族類,是指種族。種種名號,多指古代的氏族。種種心性,心性可以廣泛的指民族性,像遊牧民族和農業民族的心性就不同,海邊的民族和山上的民族心性亦有異,也可以指每個人的個性。種種知見,包括了對文化、倫理、道德及知識的認知。種種欲樂,多指遊戲等休閒活動。種種意行是指生活目標,像中國人安土重遷,認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能夠多子多孫才是福,外國人則未必如此認為。種種威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所顯示的威儀也各不相同。衣服、飲食習慣等等也是同樣的情形。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是指生活方式。

  以上所談多指六道中的人道,畜牲道和餓鬼道,地獄道由於所受的苦報不同,這裡並未談及。另外還有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天」本身就有二十八層天,「部」是指族類的不同,像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人是一類,非人又是一類,像天人、夜叉、羅剎、地獄、餓鬼等都是。這些是總說,用來區別種類上的不同。接下來的「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稱為九族,就是三界六道一切眾生分成這九類。無足是指蛇、蚯蚓之類,二足指人類、飛禽類,四足指獸類。有色指欲界眾生,無色指無色界天,有想、無想是無色界天之上的有想天和無想天。再上去就是非有想非無想天,也是無色界天的最高層,又稱非想非非想處天。

不僅佈施,還應敬愛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這句話是講自證智力。前面的境緣法力將三界六道一切眾生全部呈現在眼前,能夠愈窮盡表示你的境界愈廣。但是見到了並不表示你就高明了,高明是表現在自證智力上面。由於這一願是恆順眾生,所以對於一切眾生都要隨順而轉,接下來講的是如何轉。

  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

  這裡提出了兩點,就是種種承事和供養。對待眾生不是用布施就好了嗎?不是的,還要把一切眾生當作父母般的敬愛,如同師長般的侍奉,像聖人阿羅漢般的款待,甚至像如來般的恭敬。要以這樣的心境對待一切眾生。暫不談下面的,光是這兩點你就很難做到了。你要問那家裡的蚊子、蟑螂、螞蟻該怎麼辦?經文念起來很美,境界現前就做不到了。

  如果是自己養的一隻狗、一缸魚或許還有可能,甚至還過之,但是對其他的就難辦到了。而這裡要求的是對待一切的眾生,甚至鬼道等等都要如敬父母,如奉師長。總之,學佛了就不要再與眾生結惡緣,也不要說還了債、結了債就沒事,一定要跟眾生留下一份情和緣。過去還沒學就不管了,現在學佛了,緣熟了,他們才會來找我,既然來找,就要種種承事,種種供養。

  仔細分析,眾生來找我們不外乎以下這四種狀況:一,於諸病苦為作良醫;二、於失道者示其正路;三、於闇夜中為作光明。四、於貪窮者令得伏藏。裡面沒有一個眾生是來討債的,這才是積極的人生觀。即使是來討債的,也要把他轉為貧窮者,那我們就要讓他得到寶藏,使他發財;而不要認為是前輩子欠他的,現在緣到了,他來要債。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觀,一個消極逃避,一個積極面對,你選擇哪一個?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病苦有兩種,一種是身體的病,一種是心理的病。我們不是醫生,對於身體的病痛不能亂醫,但如果我們知道哪裡有好醫生、好藥,就可以介紹給他,如果沒錢,我們可以幫他出錢看病,乃至住院。對於心理的病,我們倒是可以醫。譬如有些人只要別人聽他訴苦就好了,因為他的心中有所壓抑,需要發洩。可是不懂得傾聽的人,人家一開始講,自己也跟著講了,並沒有把人家的狀況弄清楚,給予最好的忠告,這就不叫良醫。良醫通常要先聽對方傾訴,傾訴完其實也就差不多了,甚至結論答案自己都出來了,最後還要感謝你。

  「於失道者示其正路」也有兩個部分,一個就是人家問路,你知道就回答,不知道就算了。第二個是內心的問題,他心裡必須採取一個決定的時候,徬徨了,那就是迷路了,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你要告訴他正確的方法。

  「於闇夜中為作光明」,這和前項較為類似。以前路燈不發達,許多人會在家門口點上一盞小燈,給過路人一個方便,就是在暗夜中為作光明。在另一方面來說,前面的「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是指在迷茫之後告訴他正確的方向,這一點倒還簡單,可是有些人根本就處於黑暗之中,不懂光明是什麼,你要給他光明,他也不見得要。長期以來,他在貪瞋癡中造業,受著苦的煎熬,自己卻不知道,要想說服這些人,使他們覺悟是不容易的。而我們周遭這樣的人還蠻多的。只因為沒有聽過佛法真理,不知道如何修正,只要我們願意認真去帶,應該都可以帶得動的。

  「於貧窮者令得伏藏」,對於貧窮的人,我們來幫助他當然是沒有問題,重點是這個人缺乏福德資糧。沒有錢、生活條件不足,固然是缺乏福德資糧,另一方面是連聽聞正法、聽聞為人處世道理的機會都沒有,甚至根本就沒法接受。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他正法,可能就會有十個人告訴他邪法,這就是沒有福德資糧,是個貧窮者。這種人就是惡緣結太多,善緣結太少,我們能不能帶他去結善緣?這時候不在於急著去改變他,而是讓他在實際上多種善根,這才是令貧窮者獲得伏藏。

  這些都是我們內心的寶藏,現在要幫助大家開顯出來。對於一切眾生,不管是天道、人道、畜牲道、鬼道都一樣,只要有緣在一起,這四件事我們都要去做。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dypiano&aid=2247089

 回應文章

琉璃鏡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樂觀積極
2008/09/25 22:10

學佛是要人學習樂觀積極看人生,體會生命的存在意義!

常怡(wendypiano) 於 2008-09-25 23:28 回覆:

是啊!

師兄說得極是!